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诺布旺丹:《格萨尔》——堪称“世界之冠”的伟大史诗
作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史诗文本,《格萨尔》经历了从上千年来流传在青藏高原的民间口头叙事传统,到国家话语体系下的民族民间文化,再到国际视野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历史上,英雄格萨尔的故事一直流传于藏族以及蒙古、纳西、裕固、土等民族中,他们将故事本土化,形成了各民族十分崇尚的英雄史诗。由此,《格萨尔》成为藏族等民族共同创作、传承和发展的艺术结晶,成为见证长期以来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瑰宝。
【学习二十大】张丽君:固边兴边富民,共享伟大荣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为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习二十大】完玛冷智: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底气士气志气足
党的二十大举世瞩目,是全党全国的大事。我们涉藏州县干部群众、寺庙僧尼都同样热情期待,真心关注。今天早上(2022年10月16日),我注意到很多寺庙还主动升旗,一些活佛写感言庆祝大会胜利召开,驻寺干部全员驻寺领学,同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持了涉藏州县大局和谐稳定。应该说,目前青海省寺庙和谐稳定,涉藏州县保持了祥和的态势,形成了喜迎二十大、学习二十大精神的一个良好氛围和开端。
霍巍:丝绸之路在青藏高原的延伸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最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本意是指汉代中国通向西方(这里所指的西方主要是中亚南部、西部和古代印度)的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后来,这个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生变化:一是在时间轴上,人们意识到,事实上早在汉代以前,以中国中原地区为出发点的东西方交流已经有之,因而从汉代一直向前追溯到史前时代,也向后延续到汉唐宋元以后,将不同时代东西方交流的路线均纳入其中;二是在地理空间上,突破了狭义的陆上丝绸之路(也称为“沙漠丝绸之路”)的空间范围,提出北方的“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以海上交通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区域间形成的“西南丝绸之路”等不同概念。如同荣新江先生所言:“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旦增白云、夏格旺堆:西藏考古与艺术的新发现与新进展——2020年度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评述
2021年4月17—19日,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2020年度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研讨会”在拉萨举行。来自北京、陕西、四川、河北、浙江、西藏等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30位学者基于各自近年来在青藏高原考古、艺术、文保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与成果,作了大会发言与交流。会议发言与讨论涉及内容丰富,其中以阿里为主题的占一半之多,充分说明近年来阿里专题考古项目的成绩斐然;类型上仍以发掘类居多,其次是调查类,科技考古类、图像与文本研究类占比相当。现就这四个类型,对会议内容进行简要综述。
林超民: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欧洲大陆多国林立?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郑炳林:为何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在敦煌汇流?
为什么是敦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甘肃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郑炳林接受专访,从历史角度“解密”敦煌。
朱建军:吐蕃时期壁画所见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阿音娜:林芝访古——碑与墓 |“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课题组成果
2022年8月3日—10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课题组一行5人从北京出发相继到西藏雅隆河谷地带的山南、尼洋河畔的林芝等地进行西藏早期文明探源之旅。劳伦斯在《河流是部文明史》一书中说,“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几个水利社会发源于充满淤泥的河谷”,大江大河在塑造人类早期文明中拥有绝对的力量。雅隆河谷是西藏早期文明之一——雅隆悉补野部落起源的地方。万古江河、昼夜不息,此次调研点的选择即以与雅隆早期文明息息相关的大江——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沿线为主要探源点,沿着雅江与古人对话、听河流讲述藏民族起源之根。
张长虹:青藏高原东部发现的古藏文刻经与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交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西藏昌都、青海玉树等地,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与这些摩崖造像同时共存的还有古藏文题记,既包含有重要的历史信息,也有佛教刻经,已经有不少学者对这些题记进行收录研究,但对于其中的佛经部分不但有遗漏,并且研究不够充分。基于此,本文对这些古藏文佛教刻经进行专门整理,并探讨其所反映的吐蕃时期的佛教面貌。
王巍:最近10年,中国考古学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霍巍:从青藏高原新出土吐蕃墓葬看多民族的交流融合
中国考古学从近代西方现代考古学传入,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用最精准的语言,总结了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西藏这十年】梁俊艳:蓬勃发展的西藏博物馆事业
近年来,“文物热”“考古热”“博物馆热”蔚为风潮,西藏博物馆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西藏博物馆事业的迅猛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一个缩影。西藏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承载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巨大发展变化的记忆,发挥着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
张子凌:尚义崇德融文明——从元代全宁路三块蒙汉合璧碑刻说起
全宁路,设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治全宁县(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全宁路在元代属弘吉剌部藩府属地,鲁王桑哥不剌封地,其地位于联通漠南漠北的要地,自然条件优越,农牧并举,颇为繁荣。
罗辉:“藏医”的英文翻译,是Tibetan Medicine还是Sowa Rigpa?
藏医是由我国古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医学。“藏医”一词的英文表述,国内外历来普遍使用的是“Tibetan Medicine”。
【喜迎党的二十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西藏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新成就。进入新时代,西藏意识形态工作依旧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依旧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值得深入思考。
王海燕、陈立健:抗战时期东本格西的共同家园观念
抗战时期,弘法的僧人东本格西结合历史和现实阐发边疆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顾念国家安危的意识积极奔走,以弘法利生的实际行动支持抗战。
王作安:非凡十年,党的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把宗教工作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工作,进行精心指导和大力推动,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和矛盾,我国宗教工作面貌发生积极变化,宗教领域保持团结稳定,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展现新的生机活力。这十年,在党的宗教工作历史上谱写了精彩篇章。
张琳:三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近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国家机关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央统战部援藏干部张琳认为,援藏干部对西藏的感情不仅仅是三年,而是“三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她为我们讲述了在西藏疫情防控工作中,援藏干部二次进藏的故事。
索朗卓玛:做好教育援藏 缩小教育差距
近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索朗卓玛通过自己在涉藏地区生活的经历,介绍了自己关于教育援藏的体会和建议。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