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贡布多加 |“绒”: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述和实践藏族传统的地理文化概念中,通常将广袤的青藏高原分为“绒”“卓”两种自然地理单元与经济文化类型,且相应衍生出了“绒巴”和“卓巴”两种人群分类概念。“绒”“卓”二区居民在生计模式、生活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文章梳理了关于青藏高原“绒”这一概念的藏汉文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描述了“绒”的语义、使用的语境、绒区居民通过实践建立的地方感。得出以下结论:“绒”的概念产生于青藏高原特定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之中,它在藏族社会语境下有着多重语义内涵。从词源上看,“绒”是表述地形的词汇,可理解为“山谷”“谷地”“两山之间深沟”等地理形貌;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看,“绒”指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物产丰富的河谷农业区或林业区,被称为“绒域”;从地理方位上看,“绒”一般指青藏高原的“南部”;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绒”分布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南亚次大陆地理接合部和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上具有边缘性特点;从实践层面看,绒区具有自然天堑、地理区隔、气候炎热等特征。总体来讲,“绒”是表述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概念,适用于高山峡谷区域,是理解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世界的重要知识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