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崔彬:藏传佛教版画的美学特色
佛教版画的刻印往往与大藏经的刊刻有关。现今留存最多的佛教版画,就是佛经的扉页插图。藏传佛教版画也是如此。13世纪中叶,第一部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由西藏纳塘寺印经院刻版印刷。与此同时,还刻印了大批佛陀本生故事、十六尊者像等印版,藏传佛教版画也随之繁盛起来。这些版画印版至今仍在流传,影响很大。由于印版刻制、版画刷印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成套的、大尺度独幅佛教版画只有大的寺院或印经院才有,其中尤以西藏纳塘寺印经院、四川德格印经院的藏传佛教版画最为著名。
张黎黎: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起新时代西藏新闻舆论工作使命任务
增宝当周:陈庆英先生的藏文典籍汉译事业及其学术贡献
藏文典籍是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典籍汉译是中国藏学研究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建设性意义的重要事业。20世纪以来,国内众多藏学学者从事藏文典籍汉译事业,为现代中国藏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推动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陈庆英先生不仅是当代著名藏学家,也是知名藏文典籍翻译家,其译著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在藏学领域享有盛誉。回顾陈先生的藏文典籍汉译生涯,分析其翻译思想、翻译实践,以及译研互动的学术事业,我们能够发现陈先生的藏文典籍汉译活动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和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不仅促成了学者自身的学术成就,在中国藏学学术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方面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杨晓纯:建设更加美丽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以及川、滇、甘、新等四省区部分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有着“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然而,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与发展仍存在失衡现象,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任重而道远。
张子凌:宗山号角——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
2024年7月1日,原创主题展览“宗山号角——纪念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120周年”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出。该展览是西藏文化博物馆继“废奴丰碑——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展”“丰功伟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之后又一叙事宏大的西藏主题陈列展。
石硕:明清时期藏彝走廊的连接作用——兼论边疆开拓的民间机制
文章认为明清时期藏彝走廊连接作用显著增强主要由4个因素造成:1.明朝中叶规定藏地僧俗朝贡必须经四川道往返;2.丽江木氏土司在明朝支持与鼓励下持续向北扩张;3.清朝“驱准保藏”行动使横穿藏彝走廊的川藏道开始成为清朝治藏的交通枢纽和依托之地;4.雍正时期川、滇、藏划界,标志清朝将藏彝走廊地区纳入直接管辖,形成川藏紧密依存格局。藏彝走廊连接作用增强,带来3个结果:依托川藏道的汉藏贸易逐渐兴起和繁荣;汉族移民大量进入并因汉藏通婚而落籍当地,大量融入藏族之中;纳西族成为藏族与滇西各民族交往的枢纽和桥梁。文章提出明清时期促成藏彝走廊开拓中,存在中央王朝与民间两种力量,二者虽紧密依存,但功能和目标却不尽一致。
鄢圣文:以数字经济赋能养殖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农牧民增收既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数字化转型是赋能西藏本地养殖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质量控制、增强监管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西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西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开辟了新征程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及时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才让多杰:新时代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路径
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应以党和政府为主导,藏传佛教界为主体,信教群众为根本。
【藏学观点】肖杰:西方抹黑援藏意在分裂中国
1951年和平解放是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开端。7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自1994年开始,党中央进一步决定按照“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式开展支援西藏的工作。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谱写了新时期“高原格桑花开”的壮美画卷。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打压、分裂中国,攻击抹黑中国政府的援藏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相关言论进行辨析、回应,以正视听。
屠凯:美国签署所谓“涉藏法案”,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动机?
7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所谓“促进解决藏中争议法案”。该法修改了美国2002年的“西藏政策法”,是继2002年法案、2020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后,美国出台的又一部试图干涉中国内政、影响中国强国建设、民族团结和包括藏族同胞在内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文件,其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都是十分消极的。
尤伟琼: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养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王浩宇、王斌: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自古以来,交通就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纽带作用。进入现代社会后,交通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增强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推动我国各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交通运输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力量。
韩宜铮: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边疆地区要立足核心区位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快建设体现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周拉、董敏:乾隆皇帝和他的“发小”国师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正月初十日,在甘肃凉州(今武威)西莲花寺附近的一个牧民家中,诞生了一位日后名震四方的人物——章嘉·若必多吉。
杨立华:从学科发展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在现实需求角度既具有紧迫性也具有长期性。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的长期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因此,更需要重视学科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和课程设置问题;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新兴的一级学科,更需要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具有典范性意义和政治性意义的一级学科,更需要在草创阶段就树立起“风清气正”的学科发展气质和整体氛围。
罗黎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布达拉宫》
大型西藏人文纪录片《布达拉宫》最近在腾讯视频网站热播,开播首日,热度值突破14000,评分高达到9.5分,成为今年一大爆款纪录片。片中精彩的画面、缤纷的色彩、生动的故事、磁性的配音、充满哲理的解说词、深邃的思想内涵深深吸引了观众。
盛俊军、化睿云:汲取藏文典籍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藏文典籍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抢救性保护,深度开展整理、翻译、数字化加工等工作,推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已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要文件,为发挥藏文典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
徐爽:对口援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国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相关省份和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发挥优势,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创新开展,极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干部人才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在雪域高原接续奋斗,推动西藏和各兄弟省份各族人民跨区域流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七人谈:从美丽中国之窗看对口支援地区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