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尹传政 段若章 |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沙武田:敦煌石窟蕴藏区域历史研究独特价值
孙海悦 | 民族古籍: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推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和译介出版,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部门等古籍工作专业机构建设等。
张祎娜:不断总结宗教中国化历史经验
“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
张俊豪:少数民族古籍如何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自古就有整理古籍、编纂目录的传统。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古籍是记录和传承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弥补了汉文古籍中的一些缺失和不足,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和文物价值。
刘洋:“东方油画”唐卡蕴藏着哪些文化交融符号?
作为藏族百科全书,唐卡通过绘制的图样,起到记载和流传的作用,是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喜饶尼玛、邱熠华:民国时期拉萨测候所的建立及历史意义
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者、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先生首倡,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支持。
陈国科:“长寿”吐谷浑,如何见证丝路繁华?
近年来,随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境内的吐谷浑(亦称吐浑)王族墓葬群被发现,开创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最长纪录之一的吐谷浑,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历时三年之久,其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项目,多项成果创国内考古“先河”,并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和“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杨胜利:从吐蕃人在唐朝的活动看汉藏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唐蕃交流互动的二百多年中,吐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先后选拔酋豪子弟入唐求学,学习儒家文化和典章制度;派出使臣出使唐朝,加强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另外,一批到唐的吐蕃边将长期在唐出仕为官,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吐蕃人在唐朝的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纵深方向发展。
谢继胜:五色飘扬的风马,保存着什么汉藏交流的印记?
说到汉藏文化或汉藏艺术交流最有趣但也是最为重要的例证,除了风马经幡没有第二例。
梁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三个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根据西藏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基础上,将在全区深入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群众性宣传教育。
德吉卓玛 | “四魔断境”:一个女性的心性学说
卓玛:推动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苏发祥、马妍: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王朝治理体系中的西藏为中心
文章尝试从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汉藏民族形成和王朝治理体系三个方面论述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从而说明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西藏实现现代化的必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朱茂青、格勒: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以《康藏前锋》所载文艺作品为例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观念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阶段,而传播的重要媒介为汉文报刊。其中,康藏地区三大报刊之一的《康藏前锋》刊载了不少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中,康藏地区的知识青年以“中国青年”“中国康藏青年”之名,熟练运用汉语写作方式,一方面向内地介绍康藏地区社会状况,另一方面又向康藏地区民众介绍抗战及国内外形势,开启民智,传播中华民族观念,促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康藏前锋》中的汉语写作和作品流布,是在康藏地区传播中华民族观念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表现,也是康藏地区深度融入国家的重要象征。
宗嘎: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奋力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
蔡杨、朱伟:奋力开创新时代援藏工作新局面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援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西藏因此迎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罗辉:西藏发生疫情,做好临床研究,为推广藏医抗疫提供坚实证据
近日,西藏多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截止8月13日24时,全区共有本土新冠肺炎感染病例678例,其中确诊病例83例,无症状感染者595例。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西藏藏医药界积极主动投入抗疫。
李德成:始终坚持中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
索林: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奋力创建“三区一高地”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创建“三区一高地”,引领全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西藏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在落实国家使命和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彰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