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曾健: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指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党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擘画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提出,意味着西藏注重特色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将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跃升,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标志着西藏发展的新境界新追求。
杨明洪、久毛措:把川藏铁路建设成“团结线”“幸福路”
川藏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战略工程。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围绕川藏铁路建设等项目,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总:西夏文与西藏文《十王经》关联新见
《十王经》是一种中古时期非常流行的中土撰述佛典,不仅有数种汉文经本流布,还有译成回鹘文、西夏文及西藏文的多语种经本流传。其产生不迟于9世纪,因为结合民俗丧仪,流行于东亚多国地区,甚至延续至今。
史金波: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典籍的翻译和传播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思想共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基础作用。大量儒学经典宣扬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成为各民族共同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元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第一次由北方游牧民族主导的大一统新型交往模式,为中华大家庭的发展写下了独有的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启示。
黄维忠:从《吐蕃大事纪年》看吐蕃巡守制度
目前学界并未关注到吐蕃礼仪制度中的巡守制度问题,文章根据敦煌藏文文献对吐蕃巡守制度作初步探讨。在敦煌藏文文献中,与赞普巡守有关的专用词汇为གཤེགས(gshegs)。文章对《吐蕃大事纪年》中出现的གཤེགས一词进行了统计与分类,指出该词总体而言有3种意思,最多的与赞普巡狩有关。根据《吐蕃大事纪年》,吐蕃多位赞普在任期间,外出巡狩共计29次,巡狩范围所及可分狩猎、政事巡狩、避寒等3种;其中政事巡狩的情况相对复杂,又可细分为4种。文章认为,吐蕃巡守制度是探究吐蕃礼仪制度的重要门径之一,值得学界持续关注。
丹珠昂奔:“賨王”考——兼议“古孜”(古宗)之来源
唐高宗即位伊始,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旋即进封“賨王”。汉文典籍中有“賨王”“宾王”“宝王”等多种写法,不同解释形成歧义,至今未归一致,故而藏文翻译自然也难能统一。此封号与称藏族为“古孜”(古宗)等同,学界亦有多说,各执其理。文章在结合大量藏汉史籍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使用“賨王”一词的原因,认为唐高宗加封松赞干布为“賨王”,盖与賨人、賨国及其历史文化相关,是褒义;而“古孜”(古宗)应为藏语“སྤུ་རྒྱལ།”(宝髻)之音变。
谢继胜:四臂观音与转经筒:宋夏元时期多民族佛教信仰的汇聚与趋同
2022年5月7日晚18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日知”系列讲座第41期暨西域所建所15周年系列讲座第2期《四臂观音与转经筒:宋夏元时期多民族佛教信仰的汇聚与趋同》成功线上举行。讲座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谢继胜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乌云毕力格教授主持。来自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师生和公众500余人参与了线上讲座直播,国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于国学馆204室共同参会。
李若虹:有关班禅世系研究的概述
本文基于现有的中外学者对班禅喇嘛世系的研究成果,对有关班禅喇嘛和相关的西藏史研究做了介绍和梳理。由于历来各班禅各世系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一,而且呈碎片化出版,作者希望通过对现有中外学者发表的专著和论文的概述,旨在为将来对班禅世系的进一步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做一铺垫,希望学者们利用丰富的史料和理论分析框架在这一领域做出更多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推动对班禅世系的全面深入研究,促进国内外藏学研究的发展。
杨亚波:增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自觉
“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努力做到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工作的要求、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定位,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标志性成果,是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是抓好强边这一大事的重要载体、重要抓手、重要牵引,是推进强边工作的引领性创新、标志性成果、创造性实践。
杨明洪、孙勇:论中国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阶段性与保障条件——从边疆治理“元问题”说起
边疆治理“元问题”是研究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对这些“元问题”的理解需要从中国边疆治理的实践出发加以考察。边疆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同构同步,边疆与国家腹地之间关系的一体互动。
人民日报:同心共筑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采取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日报: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工业园社区“石榴籽家园”,汉族妇女蒲兴花正在向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妇女教授钩织技艺。工业园社区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满族、苗族等群众1416户4268人,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这是各民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实写照。
次仁德吉:增强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自觉
“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新一届自治区党委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工作的要求、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定位,形成的引领性创新、标志性成果、创造性实践,是西藏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抓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的总载体、总抓手、总牵引。
赵树明: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的奋进蓝图,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唐莉等:距今3000年前西藏中部的农牧民已开始采用以青稞为主的农业体系
糌粑为西藏百姓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主食。因其耐寒耐高海拔的优点,青稞在高原多地广泛种植,为西藏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古代汉藏文献均记载了以青稞为主的农业体系 (简称“青作农业”)对西藏社会发展贡献极大。
张云:700多年前,一场会谈如何让河西走廊铸剑为犁?
1247年,中国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场重要的会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河西走廊从战争走向和平,从“隔绝羌胡”到联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丝绸之路上的关隘到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通途。
黄辛建等:格萨尔王及格萨尔史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格萨尔王是我国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格萨尔王及其英雄史诗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
慕韩、王黑特:方便有多门——敦煌引路菩萨的图像表达
现今发现最早的引路菩萨图像是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一批帛画、绢画和纸本画,这批文物的发现,将引路菩萨信仰的生成时间推进至唐五代时 期。
曾昭式:佛教逻辑学中的因明与量论
舍尔巴茨基《佛教逻辑》一书对当代中国因明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认为佛教逻辑是产生于印度的逻辑与认识论体系,由陈那、法称创立,其中含有关于论证形式和知识可靠性理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