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走近藏学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生产性节日
藏族的生产性节日分农事节日和牧事节日两类。农事节日主要有春播节和望果节,牧事节日有牧羊节和种类繁多的赛马节。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游乐型节日
从严格意义上讲,藏族的大多数节日都具有游乐的性质,肃穆庄严的宗教节日也都具有娱神娱人的双重功能;而所谓“游乐型”节日,也或多或少带有宗教的色彩。
【活佛转世】陈庆英等:《活佛转世——缘起·发展·历史定制》(二)
和绝大多数宗教一样,佛教主张人类的生命由肉体和灵魂(或者称为心识)组成,肉体可以消灭而灵魂不灭。在许多区分不同宗教的差别中,对肉体消灭以后灵魂的归宿和“另一个世界”的不同的说法,是基本的差别之一。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服饰文化 | 装饰
装饰是服饰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藏族的传统装饰十分丰富,极具特点。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服饰文化 | 僧人服饰
在西藏的城镇和乡村,特别是在寺庙,可见到许多身着绛红色僧服,头戴绛红色或黄色僧帽的僧人。其装束自成一体,同世俗人迥然相异。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服饰文化 | 女性服装的类别与制作
女性服装从色彩、款式到装饰均比男子的丰富,表现了女性爱美的天性。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服饰文化 | 男子服装的类别与制作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标识和徽记。服饰文化,是民俗文化中最富直观美感、最绚丽多彩和最具魅力的文化现象。
鸠摩罗什——佛教中国化,他功不可没
鸠摩罗什青少年时期游学西域和天竺诸国,在命运的重要时刻作出了抉择,他以极大毅力和愿心从西域来到长安,在促进西域和中国内地的文化、艺术、宗教和语言学术交流方面作出贡献,并在翻译学领域具有筑基开源之功。
【活佛转世】王权高于教权——历代中央政府对活佛转世的支持
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活佛转世制度是自然发展的需要,历代中央政府都加以支持,明清两朝朝廷的大力支持、宣传和推举,使活佛转世制度达到新的高峰,清朝尤甚。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与禁忌
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淳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围绕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
【西藏民俗文化】藏族饮食文化 |炊具、餐具与饮具
藏族炊具有陶制、石制、木制和金属制等类别,其中以陶器类制品使用最为古老而普遍,至今仍广泛使用,石制和金属类炊具亦颇具特色。
【活佛转世】“再回来”——活佛转世制度的兴起与盛行
藏传佛教寻找活佛转世制度就是在13世纪时产生的。第一个尝试着实行的是噶举派。
【清明追思】缅怀藏学家王尧先生
藏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年多了。王尧先生生前一直关注纳西学和藏学的研究。我在进行纳西族与藏族关系的研究方面受先生启迪颇多。
【活佛转世】什么是活佛转世?
王尧(1928.3-2015.12),男,汉族,江苏涟水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波恩大学《藏文历史文献》刊编委(1981年起)。
奉命赴藏,父子为国尽忠,令人扼腕长叹!
我在对民国时期西藏历史的研究中,常常为那些在特殊情况下,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所感动,他们为藏汉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谢国梁父子奉命赴藏,双双以身殉职的事迹尤为感人。
【藏学家】东噶·洛桑赤列年谱初编
关于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四五事
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时候,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西藏这座新建的纪念馆是我们忆苦思甜的好去处,一起了解一下!
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00多万雪域儿女从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倍感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打心底感谢党、感谢祖国,从内心深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由来
【“珠峰奖”十问十答】之十:我有两个与其他人合作出版的藏文学术专著,能一起申报吗?
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于2022年3月3日正式启动评奖工作。近期,我们推出【“珠峰奖”十问十答】栏目,就大家关于“珠峰奖”的有关疑问进行解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