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转世】“再回来”——活佛转世制度的兴起与盛行

发布时间:2022-04-10 09:03:29 | 来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王尧 | 责任编辑:刘怿艺

王尧(1928.3-2015.12),男,汉族,江苏涟水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波恩大学《藏文历史文献》刊编委(1981年起)。

藏传佛教寻找活佛转世制度就是在13世纪时产生的。第一个尝试着实行的是噶举派。

噶举派确立了活佛转世制度

13世纪时噶举派已形成“四大八小”许多门派,其中一个大的门派是噶玛噶举派,位于拉萨西郊九十公里、堆龙河上游的楚布寺是其主寺。原来在吐蕃时期,即在唐代时已有很好的宗教道场,噶举派的第一位噶玛噶举法师都松钦巴(dus-gsum-mkyem-pa),其名字意为“知道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名字与活佛转世制度很有关系。这位法师在楚布寺又建立道场(原来他在康区类乌齐建有一个道场),这个寺很兴旺,现在是噶玛噶举的根本道场。

都松钦巴影响很大,在西藏地区很有声望。他的弟子名叫噶玛拔希,“拔希”是蒙古语,可能是蒙古人称博士、大师、法师为“拔希”。“拔希”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类似现在的博士。汉语中的博士在很长时间内并不像现在是受到社会尊重的称呼,如《水浒传》中的茶博士,是送茶的服务员。这样,“博士”在汉语里有个演变过程,后来正式定位为博士弟子员,得到国家承认,在国家的学术机构做研究,在元明清以来更受到重视,这就不是茶博士的“博士”了。“拔希”可能就是从汉语的“博士”翻译过去的,指有学问的人。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能手”、“把式”。赶车好叫车把式,种菜好叫菜把式,所以有人认为“拔希”是“把式”、“专家”的意思。噶玛拔希发现,大家对都松钦巴的崇拜和尊敬一直没有减退,而且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这样的能人能继续为群众服务。他就利用这个机会宣布,“我不仅是都松钦巴的学生,而且是他的转世。”大家就想当然了,他是在都松钦巴去世十年后才出生的,宣称是他的转世,转世的观念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图片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清,布画唐卡,布达拉宫藏)

都松钦巴本身的名字就是“知三世”,这为噶玛拔希提供了一个宣传自己是转世的借口,他就在群众中俨然作为都松钦巴的转世。都松钦巴成为第一辈,他就是第二辈,攘迥多吉在他去世后第二年(1284年)出生,被认为是噶玛拔希的转世,转世制度正式确定下来。

“转世”就是认为这位喇嘛很有慈悲,原本他已经功德圆满,已经有觉悟了,可以得到解脱了,可以出世了,但他有慈悲心,觉得他的任务没有完成,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在茫茫苦海中煎熬,因此他再回来给苦难的人以救助,宣传佛教的宗旨,使他们得到解脱,就是“再回来”的意思。

不是死亡,而是假期满了

由此而来,产生了一些新词,如圆寂,就是“死亡了”避讳的说法,也称为“走了”、“跑掉了”、“老了”、“逝世”等;对不大喜欢的人,就说“死了”、“翘辫子了”,等等。但活佛去世怎么能说“死了”,连一般的“圆寂”都不够尊敬,藏语有个词就叫“贡巴佐”(dgongs-pa-rdzogs),意为“假期满了”,或者说“心意满足了”。他已经是成了佛的人,得到解脱的人,为了解救人间的苦难,向西天的净土、兜率天宫等他们应该去的地方请假来的,请六十年或八十年,现在假期满了就回去了。很自然的,不是死亡,而是假期满了,所以叫贡巴佐,这是和活佛转世制度同时产生的词。

攘迥多吉是第三辈噶玛巴,前面的第一辈、第二辈是被追认的,第四辈乳必多吉得到很好的机会,到元朝朝廷和皇帝见面,他可以上达朝廷。本来噶玛拔希也有机会,他和忽必烈见过面,忽必烈请他留在蒙古地方传教,他觉得在西藏地区活动更有潜力,没有答应;他后来又犯了个路线错误,站错了队。忽必烈和他弟弟阿里不哥争皇位,当他哥哥蒙哥汗死后,就在大都首先宣布成为皇帝。蒙古的传统是幼子承家,本来最小的儿子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往往继承王位,阿里不哥认为他应该得到王位,但被哥哥抢先宣布成为皇帝,就在蒙古和林也宣布自己是皇帝。噶玛拔希就站到了阿里不哥一边,跟忽必烈对立。后来忽必烈取得胜利,成为元世祖,阿里不哥成为失败者,噶玛拔希跟随失败者,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噶玛拔希本来有机会得到朝廷支持却错失良机,使噶玛派这一派始终处于民间,汉地给这一派一个称呼,把噶玛噶举的法师们叫“游僧”,就是由于他们在元朝没有获得最高当局的承认。但他们在西藏地区到处弘法,有很大影响。

噶举派的帽子:黑帽和红帽

噶举派的帽子是怎么回事呢?是元朝某个皇帝给了噶举派师兄弟一顶黑帽和一顶红帽,师兄黑帽,师弟红帽,师兄弟二人共同弘传噶玛噶举,所以噶玛噶举形成两个系统:黑帽系和红帽系。黑帽系到乳必多吉时还很平常,没有特殊的地位。到第五辈噶玛巴得银协巴时,明朝永乐皇帝登基后,很有远见,知道西藏的问题不能乱搞,就派一名藏人(太监)侯显(藏名洪保希饶,甘肃甘南人)到西藏去,特别提到噶玛巴——《明史》中称他为“哈立麻”,是“噶玛巴”蒙古语发音的汉语对音,永乐皇帝知道他的大名,让侯显请他去南京,又给了一顶金边黑帽子。明朝皇帝钦赐的这顶帽子,其重要性对于转世活佛是了不得的,表示它政治权威的延续性、有效性。到南京后永乐皇帝还封他为大宝法王,到现在为止一直传下来,从第五辈到目前的第十七辈。

【摘编自王尧先生著作《走近藏传佛教》(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的“活佛转世制度”部分】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