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
史海钩沉
张云:新西藏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放眼当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
郝时远:《西藏通史》奠定了中国藏学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郝时远:《西藏通史》奠定了中国藏学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赵心愚:勇于担当 敢于创新 用心编撰——读多卷本《西藏通史》
勇于担当 敢于创新 用心编撰——读多卷本《西藏通史》
张云:编撰《西藏通史》中的几个问题
《西藏通史》是国家财政专项拨款支持的重大科研课题,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总干事拉巴平措研究员主持,历史研究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国3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94位专家,经过14年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2016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欢迎,还在2017年的中国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审中获得殊荣,在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的评审中获得特别奖。
方铁:研究西藏历史的重大成果——读《西藏通史》
这部历时14年、由近百位藏学家和各领域专家共同完成的巨著,不仅是首部完整、全面、系统阐述西藏历史的通史著作,亦是进入新世纪后能够代表我国民族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在以下两个方面,该著作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李大龙:区域性通史话语体系的经典之作——《西藏通史》读后
由拉巴平措和陈庆英担任总主编、张云为执行总主编的8卷13册、850余万字的巨著《西藏通史》历经14年的编撰,2016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不仅是我国藏学界的盛事,也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界乃至中国史学界的大事,首先应该表示热烈祝贺!原因有二:一是《西藏通史》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完整、全面、系统阐释西藏地方历史的通史性著作。二是《西藏通史》在2017年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可谓其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已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霍巍:西藏史前考古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西藏史前考古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曾皓:中印边界锡金段的历史由来与法律依据——兼议印度非法越界行为的国际法律责任
中印边界锡金段的历史由来与法律依据——兼议印度非法越界行为的国际法律责任
拉巴平措:把握历史趋势、探寻发展规律——也谈西藏地方历史发展的三个高潮和两个低谷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持并协调全国藏学研究力量共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8卷本《西藏通史》即将面世了,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对西藏地方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在吸收国内外藏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有所推进,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刘洪记、孙雨志:从报刊论文资料统计看中国藏学发展
从报刊论文资料统计看中国藏学发展
冯智:藏史学的传统研究与时代特征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民族。伴随着藏族历史的诞生和发展,一门古老的学科藏史学也诞生并发展起来。藏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一大批佛学兼史学的著名大师,留下了汗牛充栋、卷帙浩繁的珍贵史籍。他们的著述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期藏族社会的历史,也不乏反映藏、汉民族团结,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藏史学的研究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研究方法独具一格,各领风骚。藏史学的传统研究及其历史成就,是一定意义上关于西藏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历史进程的明证,并历史地说明了藏学的发源地在我国藏区,中国是藏学研究的故乡这一客观真理。
拉巴平措、格勒: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若干问题
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若干问题
吴丰培:藏学研究的历史进程
藏学研究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仅就社会科学而言,要涉及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宗教学、民族学、外交学等各种专门学科。虽然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在藏区来说,刚刚起步,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推动下,必然与其他发达省份齐头并进,争入先进行列。
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载看藏族史学观
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载看藏族史学观
何贝莉:动荡中的学术之链——西藏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述略(1949—1999)
在1956年3月的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指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4月,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民委)制定出此项任务的初步规划,即《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各民族社会历史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以下简称《初步规划》);并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组织调查工作队伍,拟定调查提纲。7月,人大民委主任刘格平、副主任谢扶民就该初步规划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1]
拉巴平措:中国现代藏学的历程与展望
西方人最早提出把对藏族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把匈牙利学者乔玛推崇为藏学的鼻祖。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论是从藏族文化内部的不断累积、总结和研究发展方面看,还是从祖国内地不断有学者对藏族和藏族历史文化加以探究和著述方面看,都应当说,青藏高原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藏学的故乡,中国的藏学研究源远流长。
钟宇海、喜饶尼玛:国家认同与全民抗战——以藏族民众的抗日活动为例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在其侵吞东北,拉开侵华序幕之时,藏族民众就举起了抗日大旗。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掀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危机。在这民族危亡的空前危机面前,藏族民众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参与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乃至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德成:从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到忽必烈《优礼僧人诏书》
1247年,有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祖师之称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与掌管河西一带的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1206—1251)在今武威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在取得一致意见之后,萨班写了一封致西藏各地领主的公开信——《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致乌思藏善知识大德及诸施主的信》,即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以下简称“书信”),规劝西藏地方僧俗领主归顺蒙古势力,为元代中央政府顺利实现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奠定了基础。
格勒 :中国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纪念导师李有义九十诞辰有感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我在一个历史上被称为“化外之域”的偏僻藏族牧区报名参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并于第二年春天被录取进入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中文班。然而我在大学的椅子还没坐热,全国招考研究生的工作又开始了。尽管我当时还不知道研究生为何物及什么是藏学等,我还是在周围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大胆地报了名。就在成都报名的那天,我第一次听到“李有义”这个名字。万万没有想到,从那时起到现在长达25年,我与李有义导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杰才旦:西藏学研究刍议
西藏社会科学院在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积极筹备,即将正式成立。在社会科学阵地上,她只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必将在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下茁壮成长。对于研究西藏学的同行们,这无疑是一个喜讯。
1
2
3
4
5
6
7
8
9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