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科研动态
【期刊】《西藏研究》(汉文版)2022年第3期目录
浪东·多吉卓嘎研究员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捐赠《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第二辑)
7月1日,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馆原馆长、《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ཀྲུང་གོའི་བོད་ལུགས་གསོ་རིག་རྩ་ཆེའི་དཔེ་རྙིང་ཀུན་བཏུས།)副主编浪东·多吉卓嘎研究员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捐赠了一套《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第二辑),共30卷。该丛书由西藏藏医药大学整理,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陈金钟先生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捐赠部分文献
6月28日下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原馆长、93岁高龄的退休干部陈金钟先生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无偿捐赠了个人珍藏档案文书《噶厦、拉章、各大寺院之各级官员和历代活佛简介及印谱》(གཞུང་ཞབས་དང་བླ་བྲང་། ཆོས་སྡེ་ཁག་སོགས་ལ་མཁོ་བ་བླ་དཔོན་རིམ་བྱོན་གྱི་ལོ་རྒྱུས་ཐོ་དེབ་ལོང་བའི་དམིགས་བུ་ཞེས་བྱ་བ་བཞུགས་སོ།) 1册,以及《西藏地方印谱》书稿1本、个人译著和论文底稿4册、手稿等资料9页,共计15本(页)文献资料。
【讲座】山部能宜:“分别”(Vikalpa)在瑜伽行派种子(Bīja)理论框架中的位置
“种子”和“习气”通常被当作同义词。在已经确立的瑜伽行派体系中,这种等同没有问题。然而,在《瑜伽师地论》的较古老部分中,这种等同似乎不成立。据我观察,在这些较古老部分中,“习气”用于表达的意义范围比“种子”狭窄得多。我认为,对于“习气”用法的扩展而言,“分别”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正是本次演讲的主旨。
守正创新、先行示范的海北探索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自2015年首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守正创新,先行示范,探索出符合实际、群众认可、富有地区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转型升级之路,2021年继续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讲座】霍巍:青藏高原吐蕃时代的考古新发现
青藏高原近年来相继发现和发掘了一批唐代吐蕃重要的墓葬,其中出土了大量金银器、丝绸、冠饰与面具,展示出唐代吐蕃通过“高原丝绸之路”与祖国内地、中亚等地区的文化交流。本次讲座将围绕这批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对唐代吐蕃的陵墓制度、中外文化交流、多民族共创高原文明等问题展开阐述。
【讲座】沈卫荣:滇藏全景——从多重认同中溯源真实的西藏
《དུང་དཀར་ཚིག་མཛོད་ཆེན་མོ》APPདྲ་ཐོགས་ཏུ་སྤེལ་བ།
温“故”知“新”, “典”亮未来——《东噶藏学大辞典》APP开发上线
《东噶藏学大辞典》APP的开发上线是在党的涉藏工作方针政策指引下,将优秀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工作。
【讲座】魏建东:从阐化王入贡谈清初卫藏朝贡体制的确立
2022年5月13日晚上7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魏建东博士以“从阐化王入贡谈清初卫藏朝贡体制的确立”为题发表了一场线上学术演讲。
【讲座】荣新江:华戎所交,不同而和——《敦煌民族史》中的敦煌
吐蕃文化研究专题论坛即将举行
【讲座】北京藏医院刘英华:中印传统医药学的相互影响
同唱一首歌,同画一幅画——西藏文化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活动反响热烈
近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策划开展“同唱一首歌,同画一幅画”主题绘画活动,并征集到大量作品。
2022年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年项目立项工作顺利完成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更好地发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牵头协调全国藏学研究作用,创新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提高藏研中心的社会影响力、人才吸引力和学界号召力,推动涉藏高端智库建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设立青年项目,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高校等有关单位的45周岁以下的青年学者,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年藏学会具体开展工作。
藏研中心专家: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宗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近日,中国记协举办线上新闻茶座,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以“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变化”为题,与境内外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进行交流,并回答记者提问。
茶马古道有人家
古诗里闪现的天祝身影
位于祁连山东端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交往融合,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何星亮:文化自信的历史和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史料汇编工作正式启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