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
社会经济
黄东辉: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西藏自治区的分析
文章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并将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我国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规律。在以上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共性特征和四大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得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虽然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但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边疆民族地区要充分运用国家政策支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生态友好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实现开放式高质量发展。
万金鹏、刘文珍:“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理论意蕴、历史逻辑及实现机制
“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是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西藏发展领域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发展与共享三个维度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从历史逻辑来看,它是中国共产党从上述三个维度处理民族问题与涉藏问题的延续与发展。在实践中,需要从理念、机制、措施等三个层面加以落实。
徐君、薄辉龙:“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吉隆口岸社会治理风险研究
作为西藏与尼泊尔边境重要口岸小镇的吉隆,历史上因起过“五道”的连结作用而闻名;现今,因“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现代道路网络的建设与畅通,昔日的边境小镇逐渐变为一个典型的现代边境交通商贸重镇,呈现出经济中心化、社会开放性、文化多元性的特征;潜藏着社会结构性分化、边界人口互动、文化冲突等社会风险;为边境口岸区域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张凡:近70年来,黄河在不断变清,而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却在变浊?
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和世界其他大江大河完全不同。那么,我们就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问题:为什么青藏高原发生了这样独特的变化?
人民日报:在高原 护好草原生态
近年来,西藏在那曲、日喀则等地推广人工种草项目,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适合高原地区的“种草养地、种草养畜、林草间作、沙固水聚”草业发展之路。
宗嘎:不断深化西藏青海合作 携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西藏和青海牢记“国之大者”,携手创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将有力推动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丹曲:新时代西藏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筑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表明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阐述完善西藏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构建西藏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辉煌历程,提出构建西藏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的路径。
杨明洪、久毛措:把川藏铁路建设成“团结线”“幸福路”
川藏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战略工程。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围绕川藏铁路建设等项目,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健: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指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党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擘画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提出,意味着西藏注重特色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将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跃升,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标志着西藏发展的新境界新追求。
加措、陈荷花:那曲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那曲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两头、促中间”牧业发展思路,探索符合我市农牧业产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规范标准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牧业产业发展步伐,发挥合作社经济效益,带动集体经济稳步提高,2021年7月19日至7月23日我们深入那曲市西部4县4镇(普保镇、北拉镇、申扎镇、尼玛镇)、6个乡(门当乡、下达乡、申亚乡、协德乡、多玛乡、嘎措乡)、2个居委会(玛荣刚居委会、嘎桑居委会)、11个村(雄杜村、那拉姆村、永珠沃玛村、曲布村、那宗村、嘎青村、康琼村、塘鲁村、达吾玛宗村、果根擦曲村、瓦日香琼村)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丁玲等:西藏嘎措人民公社,为何70%牧民投票保护?
嘎措乡位于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北部,面积2.74万平方公里,那里平均海拔高达4900米、曾经被称为“生命禁区”。从双湖县再向北沿着一条2003年建成的沙石土路,翻越70多公里的高山草原,一路所见,地鼠野兽,河湖雪山,偶尔路过一两个放牧点,牛羊成群,忙碌的牧民在帐篷里烧火切肉,做酥油,做酸奶……给苍茫的草原增添了一点人烟。嘎措人民公社成立于1976年,目前共有123户,578人,分布在两个行政村,玛威容那村(简称一村)和瓦日香琼村(简称二村)。1982年,西藏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解散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嘎措按照70%社员的投票意愿,保留了集体经济体制,至今是全自治区唯一实践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新华社:孔雀河畔的千年古村之变
当晨曦透过阵阵薄雾,在流淌的孔雀河面盖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薄纱,下游河畔的科迦村升起缕缕炊烟,不时传来戏曲练唱声,新的一天开启。
人民日报:“哪怕只有一户人家,也要守在这里”
双湖县,全国海拔最高县,平均海拔5000米,每年超过200天刮着8级以上大风……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雪域高原的这座小县城被人们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
土多旺久:西藏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
杨雁翔:新时代西藏人口经济发展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西藏数据分析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其中,人口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从和平解放前的100万人左右增加至2020年的364.81万人,总体呈现出“多、优、高”的新特征,面临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即将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低城镇化率仍将持续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平稳下降等新趋势。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本文结合西藏实际提出了应对人口发展变化的对策建议。
张丽丽: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现代产业发展历程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随后经过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等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下,西藏产业呈现出了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形成具有西藏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李继刚:走出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是以创新为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现象、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
李锦: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的游憩功能和社区分享型文化体验
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开展游憩活动,是国家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形态,具有传递国家公园生态价值和社区居民精神价值的双重属性。
西藏日报: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绘就壮美山水画卷
西藏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中华水塔”。在这里,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巅到湖泊,片片翠绿点缀大地,各类湖泊镶嵌其中,每一帧山水都夺目壮观、引人入胜。高原大地生机勃勃,一幅壮美山水画卷正渐次舒展开来。
新华社:放下牧鞭,守护江源——书写在极地江源的生态答卷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滋养着广袤大地。
1
2
3
4
5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