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走近藏学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藏研中心专家讲坛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
社会经济
人民日报:三江源国家公园——美丽家园精心呵护
深处青藏高原腹地,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青海三江源,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重大。
扎洛:股权分红:旅游扶贫新模式——若尔盖县、碌曲县案例分析
受全域旅游理念兴起、小康社会建设刚性任务、农村产权制度“三变”改革等市场和政策环境影响,若尔盖县、碌曲县等地乡村股份制旅游合作组织大量兴起,股权分红成为当地扶贫的新模式。
西藏日报:野生动物保护的“西藏答卷”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力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探秘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以及西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地球第三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人民日报:守高原生态 护大河奔腾
近年来,雅鲁藏布江沿江所在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加强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呵护这条高原上的大河浩荡奔腾。
杨晓纯:错那县麻麻村卓玛的幸福生活
麻麻门巴民族乡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城南部40公里处,是西藏9个人口较少民族乡之一。全乡总面积82.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麻麻村是麻麻乡唯一的行政村,也是乡政府所在地,共106户304人,其中门巴族110人,藏族194人。2018年底,麻麻乡实现全部脱贫,脱贫群众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202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38.4万元,人均纯收入20342元,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性收入、运输、务工和政策性收入。
杨涛:旅游开发中寺院的市场策略及其影响——郎木寺景区案例研究
文章基于对川甘交界处郎木寺景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分析旅游开发中不同寺院的市场策略及其影响。认为旅游开发推动了寺院角色的调整,从单纯的宗教功能,日益同旅游功能相融合。
西藏边境小康村:山乡美如画生活甜如蜜
翻过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一路下降至海拔不足3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勒布沟,继续前行,便到了山南市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小康村。
阿里札达县底雅乡的守边人:美丽的底雅我的家
底雅乡,阿里的“小江南”,西藏西部最美的地方之一,也是最险的地方之一。
申琳: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境界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在“党课开讲啦”活动里,讲述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一家人50年扎根雪域边陲、守护祖国领土故事的党课,感动了无数人。“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的誓言,“放牧守边是职责”的担当,展现了她们的精神境界与价值坚守,也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刘志扬: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印度茶叶在西藏的销售及其影响
19世纪中叶,英国在印度阿萨姆地区种植茶叶成功,由此开始了向西藏倾销茶叶的企图和行动。辛亥革命后,川边茶在西藏的销售大大下降。当时国内各界普遍认为,印茶在西藏的倾销是川边茶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由于中国方面的强烈抵制,以及藏人长时间形成的对川边茶口味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印茶并未在西藏形成大规模销售之势,英国殖民者向西藏倾销印茶的企图遭遇失败。与此同时,借助海上运输和价格优势,滇茶弥补了川边茶的缺额,占据了西藏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
格桑卓玛:西藏脱贫攻坚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消除贫困、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和不懈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格桑卓玛:西藏百姓“口袋”里的秘密
近年来,西藏农牧民群众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蔬菜消费提高,衣着消费、交通和通讯支出持续增加,医疗保健支出、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不断增长。
人民日报:甘肃甘南州护上游水源助大河奔流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7.9%。近年来,甘南州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不断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
陈茂山:让“中华水塔”永不枯竭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近年来,三江源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黄河源头的近千个高原湖泊重现粼粼波光,呈现出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壮美景象。
藏研中心专题研讨会: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西藏工作新要求的内涵
近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我国进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背景下,西藏如何做好经济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意识形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就西藏经济社会的根本性变化是什么,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提出意见建议。
周润年:西藏教育70年发展的历程及成就
本文分五个阶段梳理了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教育的历史性突破和发展,回顾并总结了70年来西藏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主要经验。
辉煌70年西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正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其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为雪域高原的美好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林毅夫:过去五年西藏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 未来可能继续领跑全国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发展日新月异,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9月24日表示,过去5年西藏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未来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可能继续领跑全国。
格桑卓玛:共同富裕目标下西藏减贫70年
文节选自《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及《民族画报》有关报道。
1
2
3
4
5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