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次旦:《西藏是中国的领土》——九世班禅的爱国宣言

发布时间:2025-11-10 09:10:07 | 来源:民族画报微信公众号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上个世纪初,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藏传佛教高僧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1883—1937)策马东行,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奋勇抗争史。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华民族救国图存的洪流中,号召团结一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2年12月24日,九世班禅在南京新亚细亚学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西藏是中国的领土》,以历史事实为根基,明确西藏主权归属。该演讲是九世班禅爱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远的意义。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在演讲中,九世班禅有力论证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从唐朝以来的汉藏关系出发,指出西藏与中央王朝在政治、文化和宗教上的密切联系。例如,他提到清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以及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均由中央政府授予的事实,以此证明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他还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西藏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性,认为西藏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西藏是中国领土的核心论点。这些历史依据不仅展现了九世班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为其观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作为藏传佛教高僧,他深刻认识到西藏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面对当时帝国主义的威胁,九世班禅向与会者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使蒙藏地方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他自己随即给出了答案:必须从中央政府到全国国民一致努力。他特别希望与会学者能运用智慧,启蒙和引领民众,共同抵抗侵略。九世班禅在演讲中还巧妙地将政治观点与宗教教义相结合,阐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强调“慈悲”与“智慧”不仅是修行者的精神追求,也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呼吁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他通过讲述佛教故事和典故,引导人们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九世班禅的爱国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他曾在多种场合宣讲“五族团结”的重要性,还通过举办法会、发表通电、巡回演讲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感情联系。在南京新亚细亚学会的这次演讲,九世班禅大量引用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谚语和典故,将抽象的政治理念具象化,拉近与听众的情感距离。例如,他通过比喻手法将西藏与中原的关系形容为“唇齿相依”,生动地揭示了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九世班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得他的演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起听众的思考与共鸣。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图为壮观巍峨的布达拉宫。(民族画报社记者赵利摄影)

九世班禅发表该演讲时,正处于帝国主义肆虐、国家面临分裂危机的关键时刻,他毅然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第一线,阐明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事实,给予分裂势力和外来侵略者有力的回击。他的言行,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他的精神,至今仍感召着人们捍卫国家统一、守护民族团结。

(来源:民族画报微信公众号,作者拉巴次旦系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