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荐】陈宗荣主编:《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文集》

发布时间:2025-10-11 09:30:41 | 来源:中国藏学出版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前言

陈宗荣 郑堆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是国内外藏学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深化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国际藏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之一,在国际藏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发端于1991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北京中国藏学讨论会。此后,1997年、2001年、2008年、2012年、2016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先后召开了第二至第六届研讨会,虽然名称不一,但总称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30多年来,该研讨会规模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成果不断丰富、信息交流不断深化、研讨议题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增进国内外藏学学术交流、传承和发展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藏学已走向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藏学界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式方法,不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范式,藏学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专业化、规范化不断加深,中国藏学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术体系不断深化、话语体系不断拓展,学术影响力极大增强。近年来,国际藏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外藏学研究受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大国博弈等因素影响,其独立性、客观性被严重削弱,中外藏学学术交流受到很大干扰。在此背景下,举办新一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尤为重要,可以为国内外学者提供高层次的沟通交流渠道,推动国际藏学健康发展。

2023年8月14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本届研讨会为期3天,主题为“藏学的繁荣发展与开放的西藏”。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林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宗荣、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索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主持开幕式。

本届研讨会组织高效有序、内容丰富多彩、学术氛围浓厚、论文原创水平高、会议成果丰硕。会议得到海内外藏学界的热烈响应,共收到海内外参会申请400多份,最终确定参会学者320人,来自中国18个省份及香港、台湾地区60余家藏学研究机构和日本、德国、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澳大利亚、蒙古、挪威、印度、尼泊尔等13个国家。这充分体现了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国际藏学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此外,本届研讨会从议题设置到论文观点,更加关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提交大会的370篇论文中,研究现实问题的论文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这种转变不仅标志着藏学研究在学术界的日益成熟,也反映了中国藏学研究工作者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等热点问题的敏锐洞察,更体现了他们将自身命运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肩负起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使命。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研讨会还吸引了众多青年学者积极参与,他们的加入为本次研讨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也为藏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更为藏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升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的影响力,促进藏学研究成果深入转化和广泛传播,我们特地编辑出版这本文集。本文集甄选了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优秀论文和研究成果,既包含西藏社会稳定与反分裂斗争研究,也有涉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既有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也包含以青藏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和藏文古籍数字化研究为代表的藏学研究新方向,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宗教、生态等多个方面,力求展示藏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探索,为推动藏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文集的编辑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2025年5月于北京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