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光阴流转,汉藏两种语言在雪域高原上交织出独特的文化图景,从唐蕃古道的官道用语到现代学校的双语课堂,从传统的藏文经典到5G时代各种汉藏数字化翻译APP,语言互动已成为西藏各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共同滋养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参天巨树。
汉语与藏语作为汉藏语系语言的两大代表语言,恰似青藏高原与长江黄河的文明对话。据研究发现,汉藏语系的分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900年),这种跨越千年的语言亲缘性,恰如一部用声韵写就的基因图谱——当藏缅语族的牧歌与汉语族的耕读在横断山脉间交响,当唐代中原的官话与雪域藏文典籍的墨香在唐蕃古道上交融,我们得以破译先民迁徙与交融的文化密码。语言作为人类最精妙的思维结晶,既是流动的文明载体,更是解码族群记忆的金钥匙,每一次语音的嬗变都镌刻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音符。唐蕃古道上的驿传信使与商贸使团,以及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前的唐代汉藏合璧的双语碑文,都印证着自公元7世纪以来汉藏两民族千古不绝的绵密往来。
敦煌石窟中多达上万件唐代吐蕃时期的汉藏文佛教典籍、官私文书等,真实呈现了汉藏文化早期交流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唐代贞观年间,随着文成公主入藏,唐蕃文化交流进入新阶段,吐蕃上层“释氈裘,袭纨绮,渐慕华风。”而吐蕃妇女的赭面习俗风靡长安,吐蕃派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时常互往的使者能言官话和蕃语……这种深厚的语言文化互动,为千百年来的汉藏语言的发展与文化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汉藏两民族的语言中都保留着大量足以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语言成份,有待我们挖掘和整理。
语言系统普遍存在通过接触吸收外部要素(如词汇、语法、音系)以增强自身表达能力的机制。我国各少数民族语言都有持续从汉语里吸收语言成份来丰富自己的传统,并在各自的语言里形成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借用成份,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个语言的共性。
借词是语言互动中最能体现文化交融与语言结构适应性的现象之一。从12世纪到14世纪的藏文古籍中记载汉语进行分析,汉语北方方言的借词是其主要来源,体现着中原王朝与西藏地方的密切关系;明清两代编纂的“西番译语”,不仅是中央王朝治理西藏及涉藏州县的语言制度范本,更是汉藏对音文献的活态丰碑;西藏和平解放后,“毛主席”“社会主义”“共产党”“拖拉机”“电报”“电视”等政治和科技新词大量借入藏语词汇中,不仅提升了藏语的表达能力,更构建了现代藏语与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词汇体系;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量汉语借词在藏语语音系统与语法规则的作用下,经过本土化改造后融入藏语日常词汇体系,“仅党的十八大以来,由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藏语新词术语就有1500条之多,内容基本涵盖了时政、经济、金融、水利、体育、影视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新词术语的创制与推广,不仅完整构建了现代化藏语术语体系,更实现了“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等新时代发展理念的精准转译,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语言支撑。新时代汉藏语言的互动,既传承了汉藏语言的表达传统,又创新性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转化为藏语表述,使藏语成为记录西藏发展、传播中国声音、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汉语也从藏语中吸收了一些特色词汇,丰富了自己的表达与沟通力,常见的藏语借词如“赞普”“论”“布达拉”“哈达”“喇嘛”“唐卡”“珠穆朗玛”“冈仁波齐”“糌粑”“切玛”“纳木错”“扎西德勒”“邦典”“林卡”等人名、地名和特色物产名称。由此,汉藏两种语言从古至今的互动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语言上的认同感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汉藏语言互动走过了从历史交融到现代发展的辉煌历程。从早期的词汇借用到现代的双语教育,汉藏语言的互动不断深化,成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新时代以来,藏文信息化标准体系全面构建,智能翻译技术深度融入政务、医疗等民生领域;唐卡艺术、《格萨尔王传》等非遗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语言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面向未来,语言相通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础,国家通用语作为族际交流语,不仅是各民族、各地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推广和藏语文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汉藏语言互动将进入更加深入、更加多元的新阶段。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所言:“各民族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共同体意识,用它们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绝好教材。”
(来源:《中国新闻》报2025年9月17日第8版,作者朗杰扎西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副主任)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