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新时代藏传佛教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藏传佛教传承发展的方向与时代趋势,业已成为佛教界与学术界等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围绕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科学内涵、理论实践、历史进程、现实路径等方面,为藏传佛教中国化和做好新时代藏传佛教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文主要通过对2013—2023年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相应的研究成果就其主要观点和研究特点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总结,基于此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观点;研究特点;未来展望
【作者简介】卓玛措,女,土族,青海同仁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文化与文献。
【文章来源】《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隋唐时期汉藏佛教交流研究——以古藏文文献为中心”(项目号:23ZKJC030)的阶段性成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项目号:2024QQJH147)资助。原文编发时略有删节调整,注释从略。
【转载声明】转载本文仅供读者交流使用,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统筹“两个大局”,就宗教工作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断,深入推动了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宗教健康发展指明发展方向与基本遵循,开创了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同时,“宗教中国化”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相关成果不断涌现。经检索发现,从2013—2023年,国内各类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论文、理论文章达70余篇。本文主要以此为中心对近年来关于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就其主要观点和研究特点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总结,并基于此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学术缘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重要论断,作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含义,受到了政界、宗教界和学界的积极响应。2016年4月22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考察时强调,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深深嵌入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是对中国宗教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明确了中国宗教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新时代宗教工作重点任务;同时阐明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有的特殊重要性,反映出宗教中国化研究的丰富内涵、历史蕴意和独特性。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20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强调“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明确了西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为系统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走深走实确立了根本方向和总体目标。此后,藏传佛教中国化成为宗教中国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成果数量迅速增加。
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任何宗教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宗教发展传播的普遍规律。藏传佛教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宗教要和顺、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睦。讲话进一步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为新时代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指引。
2021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他要求宗教界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为解决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宗教工作新局面提出指导方针;同时明确了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战略目标。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概言之,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心,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总纲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已成为社会共识,也成为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宗教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
二、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学理内容
从研究内容和范围来看,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为研究视角的多维向度论证和路径举措探讨。研究者以全新的视野从多维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路、观点和认识。
(一)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主要视角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诸多研究偏重从历史进程、理论实践和时代内涵切入,来认识、解读和探讨藏传佛教中国化形成历程、历史必然和时代意义,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并达成若干共识。
第一,从历史视角对藏传佛教中国化形成历程进行考察梳理是当前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主要进路。诸多研究者通过对藏传佛教及其各教派发展史的回溯,基本认为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以高原本土文化为底色形成在地化、本土化的藏传佛教,并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史实与现实路径》一文认为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共识。
从历史维度来考察,佛教传入西藏,实现本土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前弘期”到“后弘期”,藏传佛教形成了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和格鲁派,以及息解、觉域等不同宗派或派系传承系统,并在其传播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青藏高原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底色,顺应当时的社会,以自身的传播方式深入扎根青藏高原社会,从而实现了藏传佛教本土化。相关研究全面回溯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历史阶段。如《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一文,认为佛教传入西藏,无论是在传教方法上,还是在思想和实践上,都经过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从佛教传入青藏高原,到各教派形成,藏传佛教步入本土化、中国化轨道。明清及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藏传佛教中国化形成新特色、注入新内容。当然,藏传佛教中国化还远未结束,它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宗教中国化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或模板可循,藏传佛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不同,所选择的中国化道路和所采取的策略不尽相同;在我国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需要注重发展宗教在促进不同文化社群交往交融中的优势,不能一味地排他。也有一些研究从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出发,做出了归纳性的结论。认为“后弘期”藏传佛教教派的形成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西藏的民主改革开辟了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新纪元,并基于此来展开相关议题。
还有研究从教法传播上,分析藏传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如《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一文认为:藏传佛教的发展、演变、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化的过程。藏传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势在必行。藏传佛教早期即用本土思想范畴来解释佛教的经、论、律三藏思想。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即是佛教组织制度与西藏师徒传承制相结合的产物。研究者普遍认为,藏传佛教的仪轨吸收了传统苯教的内容。藏传佛教经典从梵文翻译转化为藏文,从更深层次、更广意义上实现了佛教中国化。不难发现,目前研究者普遍表述,佛教自传入西藏,就开始了本土化进程。无论在传播方法上,还是在教理修持和实践上都经历一个不断本土化、中国化的过程,以此来论证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之观点。
第二,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必然,从这一理论高度和视角,探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是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如《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一文系统阐释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大逻辑,认为宗教作为重要的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其中宗教本土化就是一条重要规律。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时代内涵,都要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规律。并从“中华化”“时代化”“社会化”“个人化”“和谐化”多重逻辑和系统思维,揭示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从信教群众、教义思想、礼仪戒规等藏传佛教基本要素,进一步细化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内涵和要求,归纳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软引导、硬规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战略定力,既要注意发挥外因作用更要发挥内因作用。该文为当前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拓展了理路和研究视野,也为如何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提供了现实参考,在探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
第三,从治藏方略、社会稳定视域下关注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如《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多维度考察》一文认为,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和历史必然。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在具体路径上,一要构建藏传佛教治理法治体系;二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三大语系佛教的交流;三要大力弘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传统美德。《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史实与现实路径》一文认为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西藏的具体实践。
以上研究显示,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佛教在西藏经过本土化发展,在思想观念上,藏传佛教形成了本土化特征的佛学思想体系;在宗教体验和修行上,藏传佛教形成了不同派系的密法学修体系;在宗教组织制度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传承方式和中国化的管理制度。立足现实看,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是藏传佛教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时代内涵,也是藏传佛教正常秩序建设的需要,藏传佛教中国化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以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藏传佛教中国化路径的研究
对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和探讨,将藏传佛教中国化从抽象范畴运用到基本经验的实践空间,更加具体地深化了其内涵和现实意义。如《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和实践》一文,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呈现出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实践的一种认知和契机。
有些研究从实际案例出发,在具体实践中探索藏传佛教中国化及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路径。如《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探索——以哲蚌寺为例》一文,认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很大程度上就是藏传佛教寺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寺庙是做好藏传佛教工作的核心场域,承担着传承藏传佛教文化、满足信众信仰需求的功能,也是传播藏传佛教的中心和联系信教群众的纽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寺庙的稳定关系着整个涉藏地区的稳定,规范寺庙管理,要在“导”上下功夫,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注重实效。研究为促进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中,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均被视作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必然之路加以探讨。有研究者认为,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必须牢牢掌握党对藏传佛教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加强管理藏传佛教、加强民族团结、培养爱国爱教宗教界人士。研究同时认为,新时代引导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大力弘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要坚决防范“西化”“分化”“极端化”倾向,要大力培养使用新时代高素质僧才,促进藏传佛教健康传承。历史上,大量藏传佛教爱国爱教人士顺应历史,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这些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特殊历史情境中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可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大宗教人才培养力度,弘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引导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等,业已成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点内容和实践路径。
从教义阐释探讨如何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也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教义阐释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有效途径》一文认为,教义阐释承担着佛教自身存续的重责。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历代学者对佛教教义进行大量具有本土化特点阐释的结果。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的内容,而且助推了藏传佛教教义阐释中国化特色的形成。新时代,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拓教义阐释新方向。如十一世班禅在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第八届藏传佛教讲经阐释交流会上讲到:藏传佛教浩如烟海的经典,内容非常丰富。研究发掘藏传佛教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藏传佛教健康传承是高僧活佛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开展讲经阐释要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佛法理念相结合、服务国家统一和西藏长治久安相结合、教育僧俗信众增进“五个认同”和学习“三个意识”效果相结合,传统与现代、佛法与时事、修行与服务人民相融合,服从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发挥正面作用,推动藏传佛教实现由内而外的全面中国化,实现藏传佛教健康传承发展。这些研究从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进程中,对如何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进行了探讨。研究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并与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密切关联,更注重专题性阐释,在藏传佛教界得到积极响应。
三、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不论从议题视角,还是从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都具有新的亮点和鲜明特点。在此简要归纳其特点并基于此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第一,从政策方针、理论实践和科学内涵层面,认识和理解藏传佛教中国化,是当前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方面呈现的主要特征。从政府部门、宗教界到学术界,都要将藏传佛教中国化作为重大现实问题或前沿研究课题予以重视,并从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入手,来认识、把握、阐释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深刻内涵,对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加以论证和深刻探讨,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如《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学理视角和宏观视野。
在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治藏方略,深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实现学术命题与政治蕴含的互动,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将依然最具代表性。如在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召开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座谈会上,十一世班禅阐述了“三个意识”的深刻内涵和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必然性。他表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首先就要树立“三个意识”,如果没有树牢“三个意识”,藏传佛教中国化就会沦为空谈。树立“三个意识”既是凝聚藏传佛教界人士和寺庙僧尼思想政治共识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藏传佛教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更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从历史进程回顾藏传佛教中国化或本土化的发展脉络、丰富内涵、深刻意义及实践经验,以教法义理、法事仪轨、修行修学、学衔教育、组织制度、艺术建筑、寺院经济等为切入点,深层次地综合开展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探索藏传佛教中国化路径,不断丰富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当前相关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表征,亦将是今后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就学衔教育而言,如珠康·土登克珠表示,建立实施藏传佛教新的学衔制度,是系统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大创举和生动实践,关乎藏传佛教的前途命运。培养爱国爱教人才,发挥宗教界人士主体作用,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议题,在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中,既探索出藏传佛教中国化路径举措和实践经验,且作为相关专题研究,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第三,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且不断深化。主要体现在研究涉及面和内容的拓展,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上。
一是研究视野在不断拓展。诸如汉藏佛教交流等议题作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成为相关研究的关注点。在汉藏佛教交流中,翻译转化语言文字作为实现藏传佛教中国化有效途径之一,在学界也展开了相应的讨论。这一主题在今后的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中将会不断深化。
二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及其研究,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向度,且在不断深化。如2023年5月10日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发起了“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议书”,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新向度、新视角,进而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特点》一文,将藏传佛教中国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从藏传佛教本土化的特点、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向度、藏传佛教中国化必须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新时代的适应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因此,挖掘和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和今后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重点。
三是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突出个案考察,为探索藏传佛教中国化路径等提供了实践案例。如《藏传佛教寺庙中国化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以云南丽江指云寺田野调查为例的考察》一文,围绕云南丽江指云寺爱国爱教,汉藏佛教交流交融、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以及新时期创建和谐寺院活动、打造寺庙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资源等,展现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范例。《藏传佛教中国化道路的地方性实践——以云南藏语系佛学院为例》一文,聚焦位于迪庆州的云南藏语系佛学院办学工作,阐述了该院在践行藏传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努力与地方特征、地方发展、地方实践相结合,基于当地实际情况作出有创造性的尝试,提出宗教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国家与政府在尊重宗教工作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导之有方,也需要宗教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明代格鲁派高僧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个案研究——以宗喀巴、释迦也失为例》一文,基于历史人物,探讨了高僧在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方面的积极贡献。《坛城: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人类学解读》为我们提供新视野和研究。相较于抽象的理论或宏观论述,这些案例研究更能具体地考察和深化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之内涵,为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提供现实参考。
第四,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趋于多样化。随着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相关机构都在关注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并以不同层级的课题立项,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到各科研机构及各大院校的重大、重点等课题展开研究。研究队伍老中青结合,发挥集体力量。而且研究成果趋于多样化,以学术论文、专题报道、报刊媒体文章、专著、讲座和会议等形式呈现,大大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时代的要求,是藏传佛教与时俱进的努力方向,也是近些年来佛教界与学术界以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和重要课题。目前对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研究成果颇丰,推动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但内容表述也有同质化现象。
通过对近年来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可知,坚持我国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内容体现。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探索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