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涉藏地区的民俗百科全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人诗词
近些年,古道文化成为一种极富感召力的学术观念,它几乎粘合于中外及中华民族内部交流的整个过程。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川、滇、青、藏四区,外延达南亚、西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
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川藏道是开通时间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也最大的大道。
(图源网络)
清代咏藏诗的纪行游踪特征与茶马古道文化线性特征趋于一致,说明两者之间渊源颇深,这为着力打造“川藏茶马古道文化”,提供了除地理学、考古学等传统方法之外的另一种视角,即文学角度。
底蕴丰厚的清代咏藏诗,无疑会令川藏茶马古道陡增几分书香气息,为茶马古道文化赋予诗书气质。
近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集成(一)》是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老师焦虎三点校的国内首部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的集大成作品。
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俗称“咏藏诗词”)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创作艺术水平高超,是当时涉藏地区独特风俗的见证,是清代涉藏地区人民真实生产生活状况史诗般的记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民俗学价值,是研究清代涉藏地区人文风情的文学类别的“民俗百科全书”,是记载清代汉藏民族团结发展、民族交融交流的重要历史文献。
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集成(一)
“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集成”是四川大学出版社“川藏茶马古道文献集成丛书”的子项目,对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主要为康藏地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为简体横排点校,其中约百分之八十的文献为首次整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丛书编选范围为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凡4册约200万字,收入46部80卷咏藏诗,每册均分上下编。
其中,上编为以咏藏为主题的专著,全本全录;下编为个人集中的咏藏诗词,全本选录。丛书的撰写主旨,首先为“存史”,系统整理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古为今用,让过去的古文献“活起来”;同时,系统搜集清代各民族在康藏大地团结奋进、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文学资料,以期“资政、团结、育人”。
本套书的收录很广,尽可能全地收入同类作品,不论作者身份地位差异,也不论作品规模大小。所收录的作品,其作者上至摄政王,下至基层官员甚至普通的知识分子,保证了有清一代知识分子对涉藏地区尤其是川藏茶马古道这一特殊区域的全面理解。
他们或者从最高统治者的眼光,或者从一个基层治藏官员甚至普通知识分子的眼光来看这片土地。
1
绝徼旄牛外,羌浑星散居。
通华缘蜀相,问俗驻輶车。
险尽猢梯月,霜空雁足书。
欣承淳化洽,烟火遍荒墟。
这是清人笔下的打箭炉,也是今天令无数人向往的川西溜溜康定市。
边城出鱼通,乌斯藏联属。
水草健移帐,羊牛富量谷。
岂惟驰骋便,寝食利皮肉。
2
这是茶马古道上水草丰茂、牛羊富足的景象。
3
驱马出炉城,折多山始迈。
荒崖起炊烟,碉房半破坏。
乱石生荆棘,童山无草芥。
暮宿塘铺中,人马鸡犬对。
番妇与番民,赤脚蓬头辈。
这幅读来令人心酸的画境,同样也是清时期的茶马古道。
读“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集成”,我们如随彼时的知识分子,一遍一遍走过这条魅力之道。去感受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治理和对百姓的爱护:“江岸旧无堤,奔湍任所之。番黎群苦诉,疏导适其宜。”去感受他们身处边塞的寂寞:“关山又关山,明月关山外。我行西复西,仰见太白大。今夜云烟净,兼息天地籁。寂寞蛮貊邦,相与停车盖。”去感受他们重回中原时的喜悦:“一入荣经界,行人意畅然。风光翻草木,和气蔼山川。下噀偏多水,中华别有天。回意居塞外,愁闷过三年。”
此次出版的是项目中的第一本。具体收录作品如下:
上编:
奉使纪行诗(两卷)
奉使纪行诗(卷上)
奉使行纪(卷下)
番行杂咏四十首(一卷)
西招纪行诗(一卷)
丁巳秋阅吟(一卷)
卫藏和声集(一卷)
巴塘诗钞(两卷)
巴塘诗钞(卷上)
巴塘诗钞(卷下)
巴塘竹枝四十首(一卷)
下编
《藏行纪程》咏藏诗
《华阳谷威信公容斋诗集》咏藏诗
《墨麟诗卷》咏藏诗
《小仑山房诗集》咏藏诗
《芸香堂诗集》咏藏诗
《桐华吟馆诗稿》咏藏诗
《白华诗钞》咏藏诗
《师竹斋集》咏藏诗
作者简介
焦虎三 1968年生,男,河南偃师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羌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省社科专家库成员,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成员,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藏羌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主持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主著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主编“藏彝走廊丛书”五部,已出版少数民族研究专著十本。文章先后被收入数十种著作,发表相关文章四百余篇。因其影像记录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突出贡献,获得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贡献奖·记录奖”。
“清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集成”
完整出版后
将会是目前国内相关领域中
最为系统的文献资料
代表国内咏藏诗研究的最新成果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