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智:“固结人心为第一要义”——清末张荫棠整顿西藏事务之策

发布时间:2024-01-05 20:10:00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张荫棠(1866年—1937年),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年间举人,捐官为内阁中书。其叔父为清朝浙江提督张其光,其兄为清朝第三任驻美公使张荫桓。张荫棠曾以举人、员外郎身份在总理衙门办理对英交涉事务。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国迫使西藏地方当局商订《拉萨条约》。清朝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率领参赞梁士诒、张荫棠往印度与英方谈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唐绍仪奉调回国,留张荫棠与英方续商。在印度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目睹“敌谋之狡悍”,深感“藏事危险”,思考整顿西藏事务的策略。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外景。新华社记者张兆基摄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张荫棠向外务部上陈《英谋藏阴谋及治藏政策》奏折,分析西藏时局,指出英方的险恶用心,强调整顿西藏事务有刻不容缓之势。当年四月,《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签订后,清朝派张荫棠入藏“查办藏事”。十月,张荫棠率领随员抵达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及僧众万余人夹道欢迎。

▲波斯菊,在西藏被称为“张大人花”,传说是张荫棠带入西藏的。图片来源:拉萨市委宣传部

此时,清政府在西藏施政面临严重困难。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力强盛,能有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赢得了西藏上下的拥护。1888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清政府对外妥协,不支持英勇抗击的藏军,反而压制西藏地方的抗英斗争。驻藏大臣多贪污腐败,被西藏地方所轻视,双方矛盾日深。1904年,英国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让本就贫瘠的西藏陷入更深的苦难,还因此制造了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隔阂。

张荫棠认为,“维系边疆人心,首在澄肃吏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张荫棠奏参驻藏办事大臣有泰及官员十余人贪污媚外、鱼肉百姓、颟顸误国等罪,并奉旨将他们革职查办,任用了一批能坚决与英国划清界限的官员,恢复了中央政府在藏权威,受到了各族百姓称赞。

▲鸟瞰拉萨八廓街。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张荫棠着手筹议“善后办法”,与噶伦(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三大寺僧俗官员商议,广开言路,专门设置了意见箱,听取意见。经过反复磋商,张荫棠确定了《善后问题二十四条》草稿交由西藏各界广泛讨论,改订为《治藏刍议十九款》,上报外务部,建议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外交涉、教育、卫生、民俗等进行全方面改革。

张荫棠认为,西藏苟有挫失,蒙古、新疆、青海、川滇必不一日安枕,能保西藏,则四川自形巩固。英国通过战争以及拉拢、挑拨、收买等手段,控制了西藏周边地区,虽然宣称“不占西藏土地、不干预政治”,但中国“非有实力做后盾”,才可自保。在张荫棠看来,抵抗外来侵略的关键在于内政的治理。所有内政、外交事宜,需由国家精心治理,恩威并施,这样才能使百姓实信国家深有可恃,倚仗之心益坚,不敢再萌异志,侵略者看到“我能自治,外人无隙可乘,自消其觊觎之心”。因此,“为今之计,自以破除汉番畛域,固结人心为第一要义,以收回政权、兴学、练兵为入手办法”,中央要对西藏助以经费,派员办理农工商矿,以西藏之财办西藏之事,若能自固疆域,则边境安谧。

整顿西藏,非收政权不可,欲收政权,非加强治理不可,这是张荫棠的核心思想。他主张对达赖、班禅优加封号,使其专理宗教,“不令干预政治”;创设督练局,负责编练新军,为治理西藏的后盾;对于西藏地方名目繁多的杂役,“应一律革除,以苏民困”,宽厚刑法、减免税收;加强官员队伍管理,核查官员的任职、薪俸,革除弊政;结合西藏地方实际,将兴学、练兵列为最紧要的事。他在《藏俗改良》中提出,“儿童七八岁宜教汉字,学汉语,以便到内地为官或为商”,“汉藏文兼教,使藏民人人能读书识字,以开民智”。他主持专门设立“学务局”,建立10多所各类新式学堂,打破了农奴主贵族长期垄断教育的局面;创设报馆、印书局等,传播新思想文化,“渐开民智”,增进西藏地方对国家的认同。

▲位于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新华社记者张兆基摄

面对西藏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的实际,张荫棠经过充分调查,规划振兴农、工、商业的方案。设立“农务局”,利用荒地,传播先进耕种方法、减免农牧业税收,奖励先进农业、畜牧业技术;设立“工商局”,落实引进先进工艺、购置机器,加工农牧业初级产品,丰富商品种类,提高商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达到“外抵洋商,内充民利”的目的;废除苛捐杂税,制定了新的关税、矿产税,并减免茶税,规范盐税,以合理的税目、税率以及税收管理措施,鼓励、促进实业发展。

张荫棠的举措,得到了西藏地方僧俗百姓的极大拥护。遗憾的是,张荫棠在藏时间过短,新政刚开始实施,他便被调往印度与英方协商江孜开埠事宜。但张荫棠治藏期间,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管辖,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中央在藏主权;二是加强中央对藏治权,提高管理能力;三是体恤百姓,保护民众利益;四是发展现代工商业、农业、教育,提高发展水平。

(来源:《中国民族报》2023年12月26日第7版,作者张双智系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