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荐】陈宗荣主编、张云副主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

发布时间:2023-12-09 18:40:00 | 来源:中国藏学出版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

陈宗荣主编张云副主编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23年11月


前言

陈宗荣

当今时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异常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伟大神圣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攥成一个拳、拧成一股绳,结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这是现阶段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其主题主线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总书记还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指出:“‘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更好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按照中央统战部的部署和要求,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本读本,供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党政干部以及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用。读本也可供全国统战、民族、宗教和涉藏工作领域党员、干部参阅。

本读本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梳理、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便于读者更好地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第二章至第六章,通过总结、阐述唐以前、唐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朝时期、民国时期西藏与祖国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入挖掘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艺术、风俗等各个方面开展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鲜活事例。这些事例不容辩驳地表明,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第七章,阐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党的民族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民族面貌、民族关系展现出全新状态,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和内容空前丰富,成效更加显著。第八章,重点探讨在涉藏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和路径,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解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推动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本读本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史论结合。读本基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通史》等研究成果,运用大量史实,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汉族与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分析、评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务求科学、客观、严谨呈现自古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建设捍卫祖国边疆过程中结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原貌。二是条块融通。读本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要线索,按时间轴线叙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同时,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横向截面,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领域入手,剖析、展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不同侧面。读本还以附录的形式,配合正文相应内容,选取布达拉宫、藏文《大藏经》、藏医药、藏戏、《格萨尔王传》、茶马古道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向读者具体入微、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图录。本读本采取经纬交织的结构方式,以期立体化、多角度、系统性地展现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创中华的生动场景。三是图文并茂。读本注重在文字表述上下功夫,力求使学术语言平实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吸收;同时又着眼“讲好西藏民族团结故事”,配合内容需要适当添加图片,增强可读性,并辅以相关的拓展链接,方便读者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学习思考,以提升阅读体验和教育培训效果。

希望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

一是把准时代坐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我国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阶段,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来,从世界力量格局的横坐标和中华民族前进的纵坐标,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世界发展潮流所向和民族复兴光明前景,从而为正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心明眼亮地做好民族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二是坚定正确道路。道路问题事关根本,决定着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其结晶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必须”。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刻认识到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三是抓牢主线纲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这一主线和“纲”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其价值目标是追求认同、增进共同、彰显大同,价值核心是凝聚共识、汇集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聚焦点,在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自觉自愿地立足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高度和长远角度,在尊重各民族差异性、维护各民族具体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各民族共同性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使得差异性服从于共同性,局部利益服务于整体利益,枝叶依附于主干,更好地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万众一心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是提升工作水平。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熟悉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刻牢记“国之大者”,自觉主动地把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要使党员、干部明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个长期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把握工作分寸,既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解决好“等不得”的问题,又坚持慎重稳进、绵绵用力,处理好“急不得”的事情,防止犯急躁病、胡乱作为,反复“翻烧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让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出台和调整涉及民族因素重要工作的举措,政治性、政策性强,要深入研究、周密部署、统筹推进,通过长期深入细致的工作,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持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购书请扫码进入中国藏学官方书店: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