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荐】霍巍等著:《历史铸就统一体:考古与文物所见西藏和中原关系资料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3 18:08:00 | 来源:​中国藏学出版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霍巍等著:《历史铸就统一体:考古与文物所见西藏和中原关系资料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22年10月

绪论

经过五年多的辛苦努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二批)《文物考古中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初步研究》(项目批准号11&20121)已经形成研究成果可以公开出版了。在此项成果出版之际,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定了西藏工作的历史方位,对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标本项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回顾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具体内容的形成,更是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于本项课题在宏观上所具有的方向性指导意义,以及在具体研究路径上的重大启示作用。

研究背景

一、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答“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个重大问题上,仅仅依靠汉藏文献材料的局限性已经十分突出和明显,必须充分利用考古学和文物学的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在关于西藏与中原关系、西藏的历史地位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讨论上,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依据的材料是汉藏文献材料,如汉文史籍当中的《新唐书》《旧唐书》《册府元龟》《通典》《通志》《明实录》《清实录》等正史典志,以及宋、元、明、清以来的各种官府档案文书,藏文史籍中成书于公元15世纪前后的《青史》《红史》《汉藏史集》《贤者喜宴》等史书,包括历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文书档案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史料对于研究唐以后,以至元、明、清各代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却无法回答自远古以来人类在开拓青藏高原的进程中,这一地区的史前人类和史前文化与中原文明是何种关系?西藏的史前文化是否是孤立发展起来的或者是所谓“外来的”?吐蕃王朝形成以前和吐蕃王朝的建立过程中,这一地区和中原以及周边地区的关系究竟应当如何加以正确认识?藏民族及其文化在共同构建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究竟从实物史料上可以观察到哪些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历史轨迹?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年代相对晚近的汉藏文献,最终是难以阐释清楚的,更无法正面和直接地回应目前国际藏学界就“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争论,其局限性已经十分突出和明显。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坚实的资料来源和研究基础

西藏科学意义上的文物考古工作起步很晚。从19世纪末以来,随着个别国外学者进入西藏开展零星的地面考古调查开始,始开其端,但遑论有何进展,资料也十分贫乏,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直到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我国考古工作者为主体,在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直到吐蕃王朝时期以及其后各个历史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田野考古工作,提供了一批全新的实物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料,也展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成为本课题坚实的资料来源和研究基础。这个局面将有力地推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也有助于以科学、规范的学科阐释和地下出土实物证据为依据,廓清相关历史问题,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所以,无论是从史学研究的新材料和新方法而论,还是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论,尤其是在事关国家、民族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讨论上,在传统的藏学研究领域中充分利用新的文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在以往的研究中,利用文物考古材料的零散性、细碎化特点十分突出,无法形成在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问题上从这一特殊视角出发可望得出的总体性、系统性的科学认识

迄今为止,回顾近百年来的藏学研究学术史和中国考古学史,还没有一部从文物考古的研究视野出发,从总体上系统、全面地观察认识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的学术成果问世。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上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其自身的学科体系、资料构建、阐释方法与理论均不够成熟,这一局限性也深刻地影响到其参与和介入到藏学研究领域的广度与强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主观上还未能将实物史料的重要性放在与文献史料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加以重视和利用。在以往的相关领域研究中,对文物考古材料虽然有所利用,但却显得十分零散、细碎,缺乏宏观视角上的观察分析和对基础性资料的全面整理与综合研究(详见下文研究现状评述),因而无法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得出系统性、总体性的认识。有鉴于此,极有必要对现有的材料加以认真的梳理、研究和整合,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学术效应,服务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的需要,服务于党和国家宏观战略理论发展的现实需要。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弥补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空白,成为该研究领域中一项大型的基础性的研究成果

文物考古材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起到文献史料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在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又多次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西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代表着古代藏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创造的成果,是西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物见证了西藏的发展,多层次、多方面地见证了西藏各民族之间以及西藏地方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所行使的主权。

通过文物考古中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将其与文献材料相互印证、相互结合,全面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和历史的起源、发展、形成的进程;透过文物考古资料观察汉藏关系的诸多层面(尤其是过去研究中常常忽略的物质生活交流的层面);梳理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发展的演进脉络和主体框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我们期望本课题的学术成果成为该研究领域中一项大型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成为藏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的一部工具书。

二、弥补唐以前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研究的空白,长时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西藏之所以“自古以来便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他指出,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这对于我们研究认识西藏历史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现存的汉藏文献典籍都是唐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无法客观、科学地复原唐以前西藏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状态,无法勾勒青藏高原史前人群的产生与移入、原始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对高原环境的适应以及对高原地区的拓殖与开发史的基本线条,更无法从事物发展的本源上认识西藏文明之所以自古以来便与中原文明以及祖国周边地区各民族之间发生密切联系的外部客观条件和内部动因。通过本课题开展长时段、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充分利用地下出土的考古实物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西藏史前文化的面貌,通过梳理其自身发展的轨迹及其与中原文明之间在各个方面的关系,弥补唐以前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研究的空白,使其成为本课题成果中最具特色和最具显示度的部分。

三、提供丰富的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证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包括藏族在内的多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认同感,为西藏现代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汉文化向西传播,藏文化向东传播,这种关系源远流长。汉藏文化交流是从何时开始的?又是以哪些方式、在哪些层面上展开的?这种“双向互动”的交流在文物考古中留下了大量可贵的实物证据。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府有效管理西藏,在西藏地方行使主权,促进了汉藏文化间的不断交流与发展,西藏大量文物考古材料均反映出汉藏文化交流的信息,揭示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和主权管理;而在另一方面,藏文化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深刻影响到汉地文化的发展,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

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当今已经进入到一个更为密切、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深化对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包括藏民族在内的多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认同感,为西藏现代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依据,这也是本课题研究最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研究总体框架

一、主干性研究成果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题所设计的总体框架是在全面收集、整理、研究相关文物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两个部分的主干性研究成果:

1.基础资料卷

第一部分为基础资料卷,按照时代先后分成五个分卷,即:“基础资料史前、吐蕃卷”“基础资料五代、宋、元卷”“基础资料明代卷”“基础资料清代上卷”“基础资料清代下卷”。各卷依照时间先后将本项研究所获取的文物考古资料以条目的形式加以汇总,每一条目之下包括相应的图像资料与文字说明,并尽可能地标示出资料出处,以便检索和利用,成为本成果为社会各界和研究者提供的相关资料集成。

2.综合研究卷

第二部分为综合研究卷,此部分内容是课题组根据所获基础资料,广泛收集相关历史和考古文献进行的深入研究。大体上又划分为以下各分卷:即“史前、吐蕃时代”分卷、“五代、宋元时期”分卷、“明代”分卷、“清代”分卷等。之所以采取这一总体框架和时代划分,是基于对西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汉藏关系和汉藏文化交流的总体特点、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线索这三个基本点来加以考虑和设计的,可视为对基础资料的总体概说。

二、专题研究卷

第三部分为专题研究卷,此部分内容是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物考古资料所反映的某一方面内容(如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文物等)展开的专题研究,较之综合研究卷而言,涉及的内容更为具体,研究也更加深入、细致。

三、本课题研究预期达成目标

根据课题原有的设计,预期达成的目标有以下四个方面:

1.使之成为第一部同类问题中最完整、系统的资料集成与研究著作

尽最大努力广泛、深入、全面地收集和挖掘所有相关的文物考古资料,尽可能对国内现有资料加以穷尽式的收集整理,对国外相关资料也最大限度地加以收集利用,使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成为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中第一部最为完整、系统的资料集成与研究著作,成为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参考价值和长久时效性的一部基础性成果。

2.能充分反映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性和创新性

最大限度地借鉴、消化和吸收学术界既有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但又突出本课题以实物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的特点,将文物考古资料和文献材料有机结合,同时广泛吸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既强调成果的继承性和整合性,同时也更为强调成果的原创性与自主性,使之不仅具有扎实的史料支撑,而且在学术上能够集以往研究成果之大成,充分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性和创新性,占据这一学术高地。

3.深化和拓展这一研究领域的视野与角度

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在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政府、汉藏文化关系、汉藏文化交流等研究领域的视野与背景,以实物形态更具说服力的对不同历史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发生、发展、深化、演变的基本线索、外部环境、内部动因、表现形式、内在机理等加以探讨,在宏观视野之下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分析和论证,阐幽发微,引领研究朝着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向前发展。

4.提供丰富历史借鉴为党和国家现实服务

深刻揭示西藏地方自古以来与中原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发展演进的主流与脉络,阐释西藏文化成为祖国多民族文化的一员、藏族成为祖国各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历史必然性与客观现实性原因,使本项研究能为当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丰富的历史借鉴与治藏经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现实需要。

(本文载于霍巍等著:《历史铸就统一体:考古与文物所见西藏和中原关系资料研究》,文章有改动。)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