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荐】范久辉:《喜马拉雅深处:陈塘夏尔巴的生活和仪式》

发布时间:2022-10-08 10:03:18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书名:《喜马拉雅深处:陈塘夏尔巴的生活和仪式》(全彩)

作者:范久辉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ISBN 978-7-5211-0324-3

定价:130元

藏学小知识

1.陈塘在哪里?

陈塘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1984年,成立陈塘乡人民政府,1989年被划入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2002年撤乡设镇。2017年1月,第一辆汽车开到陈塘镇。2017年3月,陈塘镇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6月,藏嘎村到陈塘镇的水泥路修通,陈塘通车指日可待。2019年1月,陈塘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夏尔巴是什么?

夏尔巴曾译为谢尔巴、舍尔巴等,是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尼边境上的喜马拉雅秘境深处生存着的一个独特人群。1958年的英国《人人百科》第四这样介绍:“夏尔巴,蒙古血统的佛教部落,很早以前从西藏迁移到尼泊尔东北部的索卢昆布地区。这个词的意思是‘从东方来的人’。”日喀则市的定结县陈塘镇、聂拉木县樟木镇的立新村与雪布岗村等地是中国境内夏尔巴主要定居地。

2013年,樟木镇共有502户1806人,其中夏尔巴1442人;陈塘镇共有476户2120人,绝大部分为夏尔巴,是中国境内夏尔巴人口数最多的乡镇。夏尔巴在中国没有被识别为单一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其民族一栏写是的是“其他”。

内容简介

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秘境深处的夏尔巴,长久以来几乎与世隔绝,一直未被世人深入了解。2005年作者因为户外穿越结缘陈塘夏尔巴,并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持续深入到夏尔巴中间,以人类学式的参与观察和视角,详细记录了夏尔巴的日常点滴及仪式种种,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我国夏尔巴和这一区域历史文化的丰富资料。本书图文并茂,四色印刷,是一部关于中国夏尔巴的重要作品,兼具可读性和资料性,它对2021年陈塘镇通公路之前的夏尔巴风俗习惯、人生礼仪、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情况的系统呈现,尤为珍贵。

作者简介

范久辉,1973年生,福建省松溪县人,现居拉萨。独立学者、自由摄影师、撰稿人、户外领队。2005年因一次户外穿越进入陈塘,开始对陈塘夏尔巴进行持续拍摄与研究,以“街坊邻居视角”记录了他们十余年来的变迁。2013年起,对环喜马拉雅地区的苯教古代绘画艺术展开系统调查、拍摄及研究,相关成果将陆续面世。

2010年的陈塘镇


名家序言:《走进人类隐秘世界的老范》

杨柳松(青木)

认识老范很多年了,藏漂界的一枚传奇人物。

但外界鲜为人知的是,老范与夏尔巴长达十数年的“零距离”接触。位于我国西藏境内的夏尔巴大部分集中居住在珠峰脚下的陈塘。陈塘被称为“最后的陆地孤岛”,山高路狭已不足以形容它的遥远和难以抵达,或正因此,一些弥足珍贵的事物被保留了下来,而非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汇入同质化的波涛。

老范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次次艰难跋涉,探访着藏匿于深谷中的夏尔巴,逐渐消解了自己“外来者”的身份。他已然是夏尔巴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个跨越了群体边界、不被区分的街坊邻居。如此,老范才能记录下夏尔巴生活中最真实的点滴。

本书以大量珍贵图片和丰富翔实的文字,不间断地记录下了这个少数群体,在自然屏障下,那仍艰难维系现实生活的古老传统。他们居住在简易的杆栏式木屋,沿用古老的酿酒技术及饮用方式,甚至连养猪方式也和早期人类无二样。支撑他们精神世界的,依然是部落式的法师和巫术。后期的一些交流,虽然接触到“更高级的宗教和文化”,但对大山深处的夏尔巴而言,对自然的崇拜、对万物皆有灵的认知,仍然是维系世界运转的最好方式。

传统并不意味着过时,文化或许也有它自身的周期属性。陈塘夏尔巴就像被时间遗忘的旅人,在他们身上,人类那些源于对周遭世界最初、最纯粹的表达与感动,依然鲜活地生长着。当有一天久居城里的旅人,经过艰苦的行程,深入人迹罕至的荒野,才能与他们相遇,才能看到人类和环境自然生长的原初状态。

老范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旅行者,更是人类学参与式田野调查方法的忠诚实践者。在时间的长河里,在一次次循环往复的翻山越岭中,在一次次悄无声息地站在夏尔巴身边的过程中,他也成了一名“夏尔巴”。他的记录已然无法用主客观定义,他的记录就是他本身。最优秀的人类学者不是一个精通所有技巧的高级观察者,而是融入所观察的群体中成为其一分子。因而,老范此书除了弥足珍贵的人类学价值外,我想,也是对他本人的一个长时段记录,必有恍然十年一梦之感。

随着全球化趋势,陈塘夏尔巴和那些亚马逊雨林里的部落,或早或晚都将汇入现代文化的大江大河。他们也会成为拥有手机的人,出现在猎奇的电视文化节目里,刷着和你我一样流行的短视频,甚至崇拜同一个体育明星。没有什么能永恒,时光或快或慢都要向前,而且总体上是匀速的,那些过慢的时光也会在某个时期过快地流淌。

庆幸,在陈塘夏尔巴即将进入时光快速道的时候,老范记录下了那近乎凝滞的过去,记录下了人类精神世界最为珍贵的一个个片段,这是所有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藏。

我相信,走出夏尔巴隐秘世界的老范,必将带着这个梦走进下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隐秘世界。因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者,向着远方,从不停歇,永怀梦想。

吹“甲铃”唢呐的喇嘛


作者后记

本书出版之时,公路终于直达陈塘镇了。2005年,因为户外穿越徒步来到了陈塘,机缘巧合之下,生平第一次见到夏尔巴堪卓玛的仪式,深感神秘莫测。随着日后的深入接触,陈塘夏尔巴隐藏的精彩逐渐展现出来,经过这十多年来的坚持,对他们终于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

在调查中,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希望能客观如实记录陈塘夏尔巴的当下,尤其是陈塘镇未通公路之前的状态——这是本书最大的初衷。我认为民俗并不是一种需要被定义的哲学观念,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的一再出现的元素。正是对民俗的接受程度以及由它所产生的影响之强弱,证明了这种文化是否依然存在于世。

陈塘夏尔巴因长期封闭的自然人文环境,而保存相对完整,或者说相对弱势的文化,在逐渐加快的现代化进程中,在通公路之后,将受到的巨大的冲击;所以想必其变化、变异,抑或某个环节、某个方面的消失也是有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希望能通过本书,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对陈塘夏尔巴的记录与研究。

我想让这本书打开一扇窗,透出陈塘夏尔巴在喜马拉雅秘境中有关于生存、斗争、力量、和谐、粗暴及很多很多的其他。在生存的层面上,并没有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这里的夏尔巴没有贴着珠峰向导、背夫的标签,珠峰的喧嚣与他们无关。在有关于狩猎、刀耕、火种、试婚、巫幻、血祭、神谕等传统中,在喜马拉雅的“封印”之下,他们生存了数百年。虽然是藏族的分支,但他们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原始林海与珠穆朗玛峰的崇山峻岭所形成的恶劣与封闭的环境下,没有外界的侵扰,用太阳般的热情、坚韧的双手和嘹亮的歌喉在这里顽强的生存着,并保持及创造着神秘的独特的夏尔巴文化。

奈何天资愚钝,理论匮乏,若此书有些方面让人感到迷惑,那是因为我笨拙的笔触没能写出夏尔巴万分之一的精彩,浑浊的眼睛没有看到其博大精深文化中的沧海一粟。就如有人说,我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打开陈塘夏尔巴文化大门的钥匙,谢谢他们中肯的评价。

此书谨献给陈塘的夏尔巴兄弟姐妹,谢谢你们的信任、无私帮助及甜美绵长的颇羌,感谢你们敞开心怀并绘予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它是我生命中最深的烙印,在每一个无眠的深夜,你们与我共舞。

感谢给我帮助的所有人:谢继胜、冯良、洪涛、郭虹,卢颖、尚涛、羽竿、陈兵、金琳、杨柳松,陈乃文,陈明桃、和靖、冯丽、王海燕、任传龙,郭星星、龙虎林,仝海明、李勤璞、夏吾卡先、德庆多吉、穷达、李应强、焦虎三,叶伟雄等诸多给我无私帮助的师长,好友及WEMOVE旅家科技公司。

感谢陈塘洛苯多吉平措、巴桑、群培,堪卓玛米玛、边巴、次仁、彭松,喇嘛拉巴丹增、达娃、吉巴,及所有对我坦诚相待的采访对象。还有兄弟尼玛、巴桑、昂给、石达、拉旺等,谢谢你们耐着性子给我做翻译,我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直保持联系和友谊,感谢他们同意我将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写入书中。那些已经无法取得联系的受访者,书中提及他们的时候已经进行了处理,也遗憾未能在此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

感谢默默支持的家人,尤其是我的母亲吴玉珠女士,她的教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

限于本人的知识背景,书中肯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本文节选自范久辉:《喜马拉雅深处:陈塘夏尔巴的生活和仪式》,中国藏学出版社2022年9月)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