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荐】张超音摄影、编著:《山水人文的影像探寻》

发布时间:2022-07-16 18:21:00 | 来源:​中国藏学出版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喜马拉雅:山水人文的影像探寻

张超音摄影+编著

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家地理出品

2022年1月定价:8846.86

ISBN 978-7-5211-0325-0

成品尺寸:245mm×210mm

净重:11KG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著名摄影师张超音先生拍摄的3000多幅图片、编著的85万字,通过一幅幅美丽神奇的图片和娓娓道来的文字,将喜马拉雅山脉中举世瞩目的世界屋脊、峭壁千仞的冰川雪岭、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一一呈现,内容包括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科学技术等6大篇章。全书集文学性、史料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是一部展示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全貌的百科全书,堪称传世经典之作。本书2900多页、22厘米厚,特种纸8色印刷,以手工揉制的牦牛皮包裹,一幅青藏高原全景地貌木刻长卷雕刻于书的切口立面上,内附带编码的藏书票,限量销售1300套。

作者简介:

张超音,民族出版社记者、编辑,《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巴基斯坦穆沙拉夫总统勋章获得者。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视觉艺术摄影硕士。

1985年第一次驾驶吉普车赴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开始影像之路。曾60余次到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拍摄,10余次前往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周边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家,近10次参与科研机构组织的国内外科学考察活动。拍摄对象主要以青藏高原为中心,涉及地理地形、地貌、气候、河流湖泊江海、农耕林牧、动植物资源、人文艺术和宗教民俗等众多领域,累计有10万余张传统胶片资料。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级别的高山雪峰,均记录在其镜头之中。

作者自序节选:

我的今生总是与青藏高原结缘

为她歌

为她泣

张超音

在地质运动史上,这片高原,这些山脉,都太过年轻,充满着不安分的“躁动”,即使今日,这片高原还在悄然地隆起和抬升。这些山脉,如好胜的孩子一般,你追我赶地长着“个头”。同时,也不顾一切地恣意展现山的态势和形状,高大得叫自然失色,生狂得令人畏惧。她们只要阳光、蓝天和白云做朋友,傲然拒绝北上西进的海洋湿热气流的“问候”,独成自己的性格,坚守自己的个性;她们以荒凉为美,寂静而傲然矗立着。成为人类难得的一方净土、一片空灵。

然而,就是在这荒凉和寂寞背后,却孕育了众多奇迹。这些山脉、雪峰、冰川孕育着印度河、恒河以及长江、黄河等亚洲主要大河,是名副其实的“众水之源”。于是,人类也就能够轻易原谅这片被大自然宠坏了的土地的坏脾气和骄傲姿态。何况,它还是那样的“内秀”,蕴藏着数量如此丰富的景观:无论是珠穆朗玛峰的冰川,还是纳木错的圣水;无论是藏东南大拐弯峡谷,还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三江并流;无论是柴达木的盐池,还是雅丹的荒漠,都是世界上壮美的风景。

对于我这样一位从事视觉创作的职业摄影师而言,青藏高原是我魂牵梦绕的圣地,那里千变万化的魔术光线和神奇色彩,让我深深地痴迷。这也正是我执着青藏高原摄影创作,尤其喜欢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拍摄带有神秘色彩照片的主要原因。

这本《喜马拉雅》是随着我的拍摄逐渐浮现出来的,等书的目录、结构逐渐清晰之后,我就按既定目标开始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我喜欢按专题拍摄,有时突然到一个寺院,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只有半天时间或者两小时,我会迅速观察是哪一个派别,它的建筑特点、结构、细节、陈列品等,把寺院完整地拍一遍,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有时天气不好,也没时间等待更好的光线,但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照片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照片不是光彩、构图唯美,而是照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信息。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的图片影像和艺术关联不是很大,它是青藏高原历史进程的一个记录。

本书中的影像,地理环境是现场拍摄的,其余的大量图片是在获得相关线索之后,在寺庙、博物馆、私人藏家、拍卖会完成拍摄并做好文字记录的。其中,18世纪、19世纪的一些藏地艺术品都流失海外。为此,我多次赴法国、美国、德国、瑞士、印度等国的博物馆拍摄。一次,藏学家王尧先生告诉我,在大昭寺一个法座背后有一片麻袋盖着的杨瑛碑,碑文记录了明代官员与班禅喇嘛和达赖喇嘛到中央朝贡的情况,非常珍贵。我直奔大昭寺,寺庙里的人很吃惊,说这块碑少有人知,从没人拍过。有时我在想,一个人站在多高的高度才能明白藏传佛教如此错综复杂的仪轨,还有那些隐藏在犄角旮旯里的事儿呢!

美国思想家苏珊•桑塔格有本《论摄影》很受推崇,写得确实好。她说:“摄影最辉煌的成果,是给了我们一种感觉。以为我们可以把整个世界储藏在我们的脑中——犹如一部图集。”我很赞同她的这种看法,摄影确实诱导摄影师去建立一个图片的世界。

有人问我对青藏高原的认识,我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或者深入地去讲,不同的群体,不同人所具备的素养以及职业的不同,都会对西藏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没去过西藏的人觉得西藏很完美、很酷,有风光,有湖泊,有草场,有宗教。而我们所反映的西藏也都是艺术地追求美好,在最好的时候、最佳的光线和最美的瞬间去完成一幅风光或肖像的拍摄。因此,作品给人带来的是视觉上的愉悦。但是,在镜头之外,我想说,西藏其实有着非常严酷的一面。首先,在世界第三极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能够几千年在这里繁衍生息实属不易,高山的缺氧、环境的严酷,会在西藏之行后让人进行许多的反思。

30年,收获的累积不仅在于数量的规模,品质的追求以及形式的探索,更在于多次的拍摄、关注与执着,赋予了我记录自然环境特有的角度,更在于在这次拍摄历程中,我本人有机会涉足自然的险峻之地,慨叹造化的宏伟神奇。亲历执像的艰辛与收获的回味,也不断增进充实我个人格物致知的热爱,以及对于生命物候丰富无常的认识。30年来的拍摄、可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没有涉足的区域甚多。对此,除却太多的困惑和诸多的遗憾之外,我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我所能,持续记录、探索、关注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影像。让山川河流印记我的喜怒哀乐。此次画册选择了作品中有关青藏高原高山雪峰、冰川谷地、盐湖戈壁、土林雅丹等的特殊地貌景观物候记录,期待与读者一同“执像而求”,是否“咫尺千里”,共鸣以探。

所以,我很感谢这本书。


购书请扫码进入中国藏学官方书店: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