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明怀:各民族共同书写西藏历史的有力见证

发布时间:2022-03-15 14:22:05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车明怀 | 责任编辑: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这一科学论断,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西藏的具体体现,深刻揭示了西藏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谨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过的哲蚌寺、八廓街和布达拉宫广场为例,足可见证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西藏历史。

哲蚌寺兴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十五世纪,格鲁派寺院兴建进入高潮期,西藏各教派首领亦纷纷进京朝觐明朝皇帝。1416年,前往京城朝觐的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返藏,永乐皇帝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绸缎、茶叶、牛马等财物。就在这一年,哲蚌寺开始兴建,寺庙建成后,得力于明朝廷及西藏贵族的支持,逐渐发展成为格鲁派实力最雄厚的寺院,而三世、四世达赖喇嘛作为该寺的寺主则承担起了联系藏、蒙古、汉等各民族乃至明朝廷的重任。

1578年,哲蚌寺寺主索南嘉措经过一年多跋涉来到位于青海湖附近的恰卜恰(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住进由明朝廷赐名、蒙古贵族出资兴建的仰华寺,与顺义王俺答汗会见。这是一次各民族团结和睦、交往交流的大集会。从各地赶来观光巡礼及听经拜佛的蒙古、藏、汉、维吾尔等各族僧众、军民达10万余人。俺答汗为索南嘉措举行盛大欢迎仪式,赠送大量金银币帛和缎绢、驼马、金银器皿等,并赠予其“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后者也赠予前者“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的尊号。这两个尊号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玉成了哲蚌寺寺主与蒙古汗王共同营造的、各民族僧俗民众往来互动的盛会。此后,索南嘉措一直活动于甘、青、蒙、藏等地,并在俺答汗的荐举下与明朝廷展开直接联系。他曾致函明朝权臣张居正并代问皇帝安好,之后被明廷赐予“朵尔只唱”的封号。俺答汗及其儿子切尽黄台吉相继病亡后,索南嘉措亲赴召地(今呼和浩特)念经超度,并根据朝廷旨意赴北京朝觐。可惜中途圆寂于开平府故迹附近(今内蒙古正蓝旗内)。临终前预言其下辈转世于蒙古世家。由此,一位蒙古族的灵童成为了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

1602年,四世达赖喇嘛在蒙、藏各界人士护拥下来到哲蚌寺坐床。值此机缘,蒙古、汉等各族人士奉蒙古汗王和明朝廷之命往来于哲蚌寺与召地、北京之间,拜佛熬茶的各族僧俗也纷至沓来,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期间,明朝廷时刻关注着驻锡于哲蚌寺的四世达赖喇嘛。1616年,万历皇帝派遣专人来到哲蚌寺,授予其“普持金刚佛”的封号。这是明朝廷对哲蚌寺又一位达赖喇嘛的最高荣崇。

明末清初,哲蚌寺面临教派间和不同政治势力的冲击。此时,和硕特蒙古和清朝廷给予了格鲁派以巨大支持。在和硕特蒙古固始汗的鼎力支持下,格鲁派在哲蚌寺的甘丹颇章建立了蒙藏联合执政的地方政权。此时,深切关注西藏局势的清朝廷邀请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觐。

在哲蚌寺,珍藏着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量文物。最著名的有历代精美瓷器,尤以明清特别是清代为最多。当时,哲蚌寺高僧频繁往来于祖国各地,历朝皇帝赐予的宝物和各民族的奉献源源不断,各扎仓均拥有许多瓷瓶、瓷碗、瓷盘等。其中,最珍贵者当属五世达赖喇嘛赴京觐见时由顺治皇帝赐予的文殊铜镜,此镜通高1.29米,两面錾刻文殊菩萨坐像,极其优美生动。

在哲蚌寺措钦大殿的三楼强巴通真殿上方,还悬挂着驻藏大臣琦善赠送的刻有“穆隆元善”四个大字的匾额,含有朝廷希望西藏和睦昌隆、福祉百姓的寓意。

清朝后期和民国年间,哲蚌寺发展为可遂愿接纳、融入各族僧俗之众入寺学经或熬茶布施的佛教寺院。成书于清朝年间的《西藏志》曾记载:“哲蚌寺,拉萨西去二十里,依山布立,层楼数层,周环数匝,内金殿三座……寺内乃汉人、蒙古、西番、杨土司、鲁土司、布尔康、布本等处之人(在此)居住,习学藏经。”藏族学者波米•强巴洛卓活佛也说:“奉持法主(指宗喀巴)学说的学人与得道者遍于全瞻部洲,汉、藏、蒙地人士无论高下,曾圆满敬奉供养,吉祥哲蚌大寺之美誉超越大梵天的世界”。民国年间,在哲蚌寺学经7年的邢肃芝于《雪域求法记》中记述,该寺有各民族的学经僧人,招收汉族学经人的为汉人康村,而蒙古族则分布于各个康村。他说:“教我因明的师傅是位蒙古喇嘛,名叫喜瓦拉;教我《俱舍论》的师傅名叫赖登喇嘛,也是蒙古族人……与我因缘最深的要算是教授我《现观庄严论》的(藏族)上师衮曲丹增格西。”邢肃芝在哲蚌寺结识了许多藏、汉、蒙古等族僧人,与他们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

哲蚌寺僧众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驱逐廓尔喀入侵以及两次抗击英国侵略战争中,都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抗击外来侵略。而面对清末民初因帝国主义挑拨而引发的冲突,毅然维护国家统一大局,保护包括驻藏大臣联豫在内的各族人士。抗日战争时期,哲蚌寺僧人考虑到“国家军事急需兵力甚殷”,主动上呈国民政府,建议应于康藏各地早日施行政令,征集兵员。表示只要国家需要,寺僧亦愿拿起枪杆。哲蚌寺僧众还常常一道诵经祈祷,祈盼抗战早日取得胜利。

兴起于唐蕃时期的八廓街,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已上升到新的水平,唐代先进、稳定的国家制度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将鲜卑、突厥、回纥、吐谷浑、羌、氐、“南蛮”“乌蛮”、靺鞨、室韦等在内的诸多民族凝聚在一起,使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巩固和壮大。勃兴于雅隆河谷的吐蕃政权统一了西藏地区的大部分,建立具有方国性质的吐蕃王朝,并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进一步展开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634年,松赞干布主动派人前往长安求婚,641年唐太宗命宗室女文成公主嫁予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后,松赞干布便亲率部众,千里跋涉至柏海附近(今青海玛多一带)迎接公主。到达吉雪卧塘(今拉萨)后,松赞干布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正式授予文成公主吐蕃赞普王妃宝座的权威。各地百姓争相前来一睹公主风采。从此,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开始流传,并成为千古佳话。

据说,文成公主一行进入吉雪卧塘后,因迎亲车辆中驮载释迦牟尼佛像的车轮陷于泥沼,便先于荒野沼泽之地搭建营帐,于此安置佛像,这就是八廓街前身的最初缘起。随后,松赞干布携文成公主赴泽当昌珠地方的宫殿居住。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大量的儒家经典和医、农、艺等自然科学类典籍,还有中原的芜菁等谷物种子、冶铁技术、烹饪和数百名工匠,以及宫廷绘画、礼仪、宫内规制等。她往来于拉萨和山南的贡嘎、泽当、琼结之间,利用赞蒙的身份,大力推广唐朝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比如推行中原的先进耕作方法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令汉族工匠为当地民众安置水磨、挖掘水井……据藏文史籍记载,文成公主还将“诸种府库财帛,金镶书厨,诸种金玉器具,诸种造食器皿、食谱、玉辔与金鞍,诸种花缎、锦、绫、罗与诸色衣料两万匹”以及“四百有四医方,百诊五观六行术,四部配剂术”等医术带到了西藏。至今,西藏还流传着文成公主堪舆点位大、小昭寺,与赤尊公主驱山羊驮土填埋水塘,助力建大昭寺和顺“蕃域四方”等许多传说。

大昭寺始建于文成公主来西藏的5年后,是松赞干布按照文成公主堪舆的地址建立起来的,后来几经修缮和扩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大昭寺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朝建筑风格。大昭寺建起之后,周围的僧俗民众日渐增多,篷帐屋户规模越来越大。而小昭寺的兴建更是别有深意,据说松赞干布为了纾解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特意将寺院的正门朝向东方。

八廓街在100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商贸、物流中心。而在其显要地带还留下文成公主做饭的灶台、唐蕃会盟碑、蒙古汗王王府、驻藏大臣衙门、驻藏大臣和琳所立的劝人恤出痘碑、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等重要历史文物和旧址,还留下许多关于文成公主在八廓街向吐蕃妇女传授中医、纺织、女红、烹饪等技艺,金城公主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重新迎供于大昭寺的“谒佛之供”。长期以来,各民族的商贸往来以及拜谒大、小昭寺的朝佛宗教活动等,使这里一直兴盛繁荣,经久不衰。

其中唐蕃会盟碑、驻藏大臣衙门和劝人恤出痘碑的深厚蕴含,更加彰显出各民族共同创造西藏历史的主题。

唐蕃会盟碑又名长庆会盟碑,记载了各民族特别是汉藏民族间相互通婚、吊庆、修好、礼尚、互市、和盟等累世往来、欢好不绝、友好团结、社稷如一的史实,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历史见证。立此盟碑主要之目的是“晓今永之屯亨,矜愍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喜,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好矣!”碑文中五次提到“社稷如一”一词,足见当时唐蕃一家亲的盛况。

驻藏大臣衙门是清朝总理西藏事务大臣的办公之地,体现了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祖国统一的深厚渊源,见证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历史关系。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岁月里,先后有汉、满、蒙古等族的138名驻藏大臣和帮办大臣在此传达朝廷懿旨、处理政教事务、接待往来西藏内外官员、团结僧俗各界人士,将清廷治藏之策推向全西藏。同时,来自各民族的上层人士也在这里留下了活动的印迹。驻藏大臣衙门用确凿的史料和丰富的文物,实证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有效管辖的历史。

劝人恤出痘碑,则铭刻着当年驻藏大臣和琳秉承朝廷的旨意抚恤民众,力劝西藏各族百姓为预防致命的流行疫病而人人种痘的善举。这是清朝廷抚辑西藏百姓在防疫治病、体恤民生方面的历史见证。

关于各民族商人在八廓街经商的情况,也有各种详实资料记载。据邢肃芝所著《雪域求法记》记述,汉人来此地做生意的不少。最早到拉萨的是北京商人,他们在八廓街有几家商号,最大的两家分别叫“文发隆”和“兴记”,另外还有“德茂永”“裕盛永”等,当地人称这些商号为“北京冲康”。在八廓街做生意的,还有云南人、四川人、青海人、甘肃人、蒙古人、新疆人、河北人、江浙人等。抗日战争期间,设在八廓街的“邦达昌”商号频繁往来于印度和拉萨、昌都以及成都、昆明、西宁等地,生意十分兴隆,影响也很大。可以说,正是得益于各民族商人和僧俗官民的共同经营,才成就了八廓街长久以来的繁荣和兴旺。

布达拉宫广场,是西藏的重要地标,是新西藏各族人民节庆聚会的重要场所。在五星红旗的映衬下,广场上的布达拉宫、和平解放西藏纪念碑以及其他重要历史文物古迹,见证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和各民族共同建设新西藏的历史。

布达拉宫的形成也源自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史载,松赞干布迎来文成公主后,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于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此为布达拉宫兴建的来历。宫内和广场上的诸多文物反映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广场靠布达拉宫的两侧,各矗立着一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记功碑,碑文镌刻着康熙皇帝派清军驱逐蒙古准噶尔部扰藏和乾隆皇帝派兵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的功绩,前者为《前藏布达拉山前第一碑——圣祖仁皇帝御制平定西藏碑文》,后者为《前藏布达拉山前第二碑——御制十全记》。碑文所记,反映了各族儿女为保护西藏安宁、维护边疆稳固和祖国统一而不怕牺牲、万众一心的英雄气概。

布达拉宫及其广场,也是清朝时期西藏地方政治活动的中心。每逢有皇帝委派钦差前来或向达赖喇嘛传谕诏书,布达拉宫广场便会出现“法号鼓乐齐鸣、仪仗前导”的隆重场面。自乾隆皇帝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以来,历辈达赖喇嘛的认定、坐床和亲政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而这些活动必须经由布达拉宫广场以隆重的仪式进入布达拉宫内日光殿举行。

在布达拉宫红宫司喜平措大殿中央,高悬着乾隆御赐“湧莲初地”匾额,东壁壁画突出地绘有1652年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的情景。殿内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锈幔帐一对,在达赖坐床和亲政大典时,这对幔帐例行悬于大殿显要之处。在布达拉宫显要之处,供奉着“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每逢“金瓶掣签”仪式以及其他重大政治活动,必须在此牌位前举行,体现出了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崇高地位。

布达拉宫及其广场,还见证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和40年代初,代表国民政府的专使黄慕松前来致祭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并资助灵塔修建、国府大员吴忠信赴西藏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典礼的历史。

在布达拉宫广场的正南边,耸立着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碑正面镌刻着“公元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进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建走向开放的新时代”的铭文。

70年前,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签订,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西藏,率先进入拉萨的十八军部队及十八军独立支队先后经过布达拉宫前入城。1956年4月下旬,陈毅元帅率领的中央代表团出席了在布达拉宫前召开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庆祝大会。1959年,布达拉宫广场更是见证了西藏人民推翻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获得解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1961年,国务院公布布达拉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对广场一侧的雪城民居进行维修。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布达拉宫广场一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隆重举行。1975年,大型艺术群雕“农奴愤”在广场的革命展览馆向世人开放。

改革开放后,西藏每逢重大节日也多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1990年、2001年、201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都先后莅临西藏并在布达拉宫广场出席西藏各族各界举行的重大活动。许多重要节日也会在布达拉宫广场留下历史的记录。如2009年3月28日上午,来自西藏各族各界的13280名代表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纪念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2015年9月8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并在广场迎接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题词的“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贺匾、贺幛;2019年9月29日,西藏各族各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各族人民欢聚在一起,祝福伟大祖国,赞美幸福生活;今年8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2万多人欢聚布达拉宫广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展示7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民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由中央代表团赠送、习近平总书记题词的贺匾上镌刻着“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十六个大字,寄托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殷殷深情。

今天的布达拉宫广场,每天成千上万来自西藏、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游客络绎不绝,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稳定、繁荣、幸福的信息带往各地,让世人了解到西藏的历史与现实。

新西藏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谋福祉,共同书写历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体现出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而今,西藏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在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

鉴往知今,方可领悟“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之精髓所在;以史为镜,才能开创未来。我们学习历史、认识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深入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使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积聚各民族心手相连、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同心协力共同奋斗。

【作者:车明怀,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原副院长(副主席),曾多次参与涉藏白皮书的撰稿、讨论或修改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藏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

(来源: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