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荐】王尧:《藏传佛教丛谈》

发布时间:2021-09-12 08:0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藏传佛教丛谈》是著名藏学家王尧先生有关藏传佛教文化知识的文论集锦。王尧先生长期从事藏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研究,成就卓著。《藏传佛教丛谈》既有对藏传佛教高屋建瓴的概论,又有诸多方面的深入探索,大者如吐蕃佛教、藏传佛教文化综论,藏传佛教的经典详解,宗喀巴思想历史渊源考述;细者又有对元朝廷盛行的秘法、米拉日巴自然雅趣与性瑜伽观的揭示等,都有精当的评论,尤在新的话题中着人先鞭,有独到之处,能开拓读者视野,启迪多角度的思索。该书由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本文节选自王尧先生《藏族四大诗人(米拉日巴、萨迦班智达、宗喀巴、仓央嘉措)合论》第五部分)

仓央嘉措的诗歌

关于仓央嘉措(tshang dbyangs rgya mtsho,1683-1706年),人们已传说了许多。所以我们不打算在这里留许多篇幅来讨论他的生平和命运。

有人说他放浪形骸、风流倜傥,又有人说他不过是游戏三昧、“出污泥而不染”。其实两者都有道理,这正是仓央嘉措一生所摆脱不了的人生矛盾的两个方面:理想人格与现实约束的对立;灵与肉的对立,即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对立,理智与情感的对立。多少年来,多少宗教徒的心灵,在这种对立双方的搏杀中被撕得支离破碎。我们读仓央嘉措的诗歌,时时可以感觉到诗人心灵中那两种意志的搏杀,请看:

前往得道的上师座前,

求他将我指点;

只是这心猿意马难收,

回到了恋人的身边。

——第16页

又如:

默思上师的尊面,

怎么也没能出现;

没想那情人的脸蛋儿,

却栩栩地在心上浮现。

——第16页

性感与戒律的对立是无法调和的,因此:

若依了情妹的心意,

今生就断了法缘;

若去那深山修行,

又违了姑娘的心愿。

——第18页

仓央嘉措并不想完全抛开佛法,他说:

眷恋的意中人儿,

若要去学法修行;

小伙子我也要走,

走向那深山的禅洞。

——第15-16页

若能把这份苦心,

全用到佛法方面,

只有今生此世,

要想成佛不难。

——第16-17页

作为在处处弥漫香火烟云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宗教领袖,仓央嘉措是很难彻底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的,他也想修禅,也想成佛,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公开地举起爱情自由的旗帜,高喊砸碎宗教戒律枷锁的口号。相反,他还谴责破坏戒律的行为:

黄边黑心的乌云,

是产生霜雹的根本;

非僧非俗的出家人

是圣教佛法的祸根。

——第39页

并且也有佛教徒们所追求的理想:

具誓金刚护法,

高居十地法界;

若有神通法力,

请将佛教的敌人消灭。

——第25页

但是,仓央嘉措毕竟不是宗喀巴,血脉里流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热血。你看他:

一箭射中鹄的,

箭头钻进地里;

遇到了我的恋人。

魂儿已跟她飞去。

——第29页

他呼唤:

风啊!从哪里吹来?

风啊!从家乡吹来!

我幼年相爱的情侣啊!

风儿把她带来!

——第39页

他请求:

由它江水奔腾激荡,

任它鱼儿跳跃徜徉,

请将龙女措曼吉姆,

留给我做终身伴侣。

——第48页

仓央嘉措还有许多诗写得情意缠绵,且不乏晚唐“花间派”词人的“恻艳之词”,如:

白昼看美貌无比,

夜晚间肌香诱人,

我的终身伴侣,

比“鲁顶”花更为艳丽。

——第47页

而且还有颇具“闺情”色彩的诗,如:

我对你心如新云密集,

赤诚缠绵眷恋相爱;

你对我心如无情的狂风,

一再将云朵吹开。

——第40页

所以从内容上说,仓央嘉措的诗有许多可以与温庭筠或李煜的词作比较。但仓央嘉措的诗不像温氏及其他花间派词人的词那样文辞绚烂、雕琢过甚;又不像李氏及其他南唐诗人的词那样寄托着政治上的忧伤和哀思,“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仓央嘉措的诗有着民间情歌的活泼、流畅,又有着作者因宗教理想和世俗情感相矛盾而带来的痛苦色彩。

仓央嘉措是多情的,他指责情人的无情:

姑娘不是娘养的,

莫非是桃树生的?

这朝三暮四的变化,

怎比桃花凋谢还快呢?

——第21-22页

赞美爱情的专一忠贞:

爱情渗入了心底。

“能否结成伴侣?”

答是:“除非死别,

活着绝不分离。”

——第18页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一切都触犯戒律,而他处在拉藏汗和第巴·桑结嘉措微妙关系的漩涡中央,所以这么做要担很大的风险。因此有许多反映出他那种如履薄冰、胆颤心惊的情绪:

我和情人幽会,

在南谷的密林深处,

没有一人知情,

除了巧嘴的鹦鹉。

巧嘴的鹦鹉啊,

可别在外面泄露。

——第26页

胡须满腮的老狗,

心眼比人还机灵,

别说“黄昏出走,

回来时已经黎明。”

——第27页

仓央嘉措也并不是杞人忧天,当时正在酝酿着一场政治厮杀,而且已经露出了一些端倪:

到处在散布传播,

腻烦的流言蜚语;

我心中的情人啊,

眼睁睁地望着她远去......

——第42页

在那山的右方,

拔来无数“瞿麦”.

为的是洗涤干净,

对我和情人的恶意毁谤。

——第44页

可以说,这种灵与肉的矛盾是仓央嘉措性格悲剧的主旋律。这种矛盾的最后结局必然是毁灭,而拉藏汗和第巴之间的政治斗争又使这种毁灭过早地来临。仓央嘉措是值得同情的,他是时代的牺牲品。

(注:本文所引用仓央嘉措诗歌,均取庄晶译文,见于《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民族出版社,1981年。)


图书购买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