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布:古老文字与新时代的节拍——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新词术语藏文翻译规范工作概述

发布时间:2021-06-09 08:0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洛布 | 责任编辑:

image.png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70年来,特别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其中也包含西藏藏语言文字等文化事业的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

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中国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国。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大格局凸显了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异彩纷呈。除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外,藏族等22个少数民族至今使用着本民族的文字。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实现藏语言文字和翻译事业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历来始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保护、学习使用和发展。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繁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持续在组织机构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加大力度,取得可喜成就。

顺应西藏政治文化经济社会飞速发展,198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编译局,1988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2003年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为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西藏自治区编译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员,为正厅级建制。目前我们有内设机构5个、人员编制50名,在西藏自治区所辖各市地、县区均成立有独立的藏语委办(编译局),使有机构、有编制、有经费、有办公场所的“四有”覆盖西藏县区级以上行政区。

在党中央关心、重视下,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对口援助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选派多名优秀干部在我办(局)援藏任职。在两部委的高度重视、支持和援藏干部的积极协调争取下,近年来我们紧紧依托两部委雄厚优势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形式、多途径着力加强西藏双语队伍建设,连续六年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短期集中培训、跟班进修等,极大提高了西藏基层翻译干部队伍国家通用语和藏语文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了西藏语言文字工作和翻译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西藏,翻译工作始终伴随着各项事业进步发展的漫长岁月,使得西藏具有悠久的翻译历史和较为丰富的人才优势资源。为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和发展翻译事业,1993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藏文翻译工作者协会,隶属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直接管理和业务指导的社会组织。2020年经过协会换届,目前第五届理事会,有单位会员60家,理事117名,其中常务理事38名、副会长15名、副秘书长6名,秘书长、会长各1名。同时相关地市成立有该协会的分会组织。

新词术语翻译规范,是社会进步和现实需求的产物,更是让古老文字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2005年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成立了由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牵头的西藏自治区新词术语藏文翻译规范委员会,下设规范办。经多次调整充实,2010年委员会下设规范办更名为藏语言文字规范处,为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正处级内设机构之一和西藏自治区新词术语藏文翻译规范委员会常设业务机构,全面履行新词术语藏文翻译的收集、审定、规范、公布等常规职责。2017年,委员会再次进行调整充实,目前委员会由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各1名、委员23名组成,都是来自西藏自治区各领域、各行业从事翻译工作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光辉照耀下,长期以来,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藏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与学习、使用和发展的立法工作。早在1987年西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工作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2002年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87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进行了修订,审议通过并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工作的规定》。这一规定的颁布,极大促进了藏语文不仅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而且在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而持续的学习和应用,也极大促进了藏语文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二、努力开创藏语文新词术语规范推广工作新局面

(一)着力在实现藏文术语标准化与国际接轨上发力  

藏文是拼音文字,在语言学上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的藏语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具有完整的语法理论和较强的表达功能,现行藏文的使用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使这一古老的文字紧跟时代节拍,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新形势,着力在研发软件和制定标准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研发出与汉英兼容的藏文处理系统,实现了藏文精密照排。1993年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牵头组织研究制定藏文编码字符标准工作,经过四年多各方面共同努力,由中国研制的藏文编码字符标准提案,于1997年7月在希腊举行的第33届WG2会议及SC2会上正式获得通过,形成《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使藏文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在研制藏文编码字符标准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藏文点阵字型和键盘布局标准的研制,为推进藏文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还着力在藏文软件开发和藏文计算机字库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多媒体“轻松学藏语”“吞米恰俊系列字库”研发使用等深受社会各界认可和好评。

(二)着力加强和完善藏文新词术语规范推广机制建设

为使藏文新词术语翻译规范工作不断引向规范化、制度化,2008年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和借词使用规则》和《西藏自治区藏文新词术语审定工作规则》。2012年为贯彻落实第三届全国藏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建立新词术语收集翻译和审定推广长效机制,加大规范力度,制定《西藏自治区藏文新词术语收集翻译和审定推广管理办法》,明确了新词术语翻译规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收集整理翻译标准、审定规程、公布推广应用和监督机制等要求,实现藏文新词术语翻译规范工作常态化、程序化、制度化提供了保证。

近年来,我们坚持每年收集、整理、审定不少于500条,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审定会的常态化与根据现实需要随时组织收集、翻译、审定和及时发布的原则,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截止目前已收集、翻译、审定和发布的新词术语已超过一万条,发布公报115期。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及时宣传防范知识,对200余条术语进行翻译规范和审定发布。

藏文新词术语翻译规范,基础在审定规范,其生命力在推广使用。为不断拓展新词术语审定后的发布途径,以传统形式免费邮寄、赠送相关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基层农牧区的同时,及时登载在中国西藏新闻网、中国西藏之声网、中国西藏藏语言文字网、中国藏语广播网和《半月谈》《新西藏》《西藏政协》《藏语文工作》等藏文版刊物上。在此基础上,自2016年以来,将每月发布推广的术语公报在年底编印成口袋书——《汉藏对照术语规范明镜》免费赠送,以此加大推广和普及力度。截至目前共编印5本10万余册。

自西藏自治区新词术语藏文翻译规范委员会成立以来,积极作为,不断拓展服务途径,先后组织或参与《汉藏对照医学词典》《汉藏对照邮电词典》《汉藏对照法律词典》《汉藏法律大辞典》《汉藏对照金融术语词典》《汉藏英科技大词典》等各类词典的编纂;与中国语文出版社合作完成《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汉藏双语版)藏文翻译审定;组织编印出版以西藏行政村级以上地名和旅游景点为主要内容的《汉藏对照新词术语词典》和以整理历年来翻译审定和规范的近一万条术语和短语为内容的《汉藏对照术语规范词典》;组织专家开展《一千零一夜》《中外名人名言一千句》《阿Q正传》等经典著作翻译及出版前期工作。与此同时,还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组织的术语审定会、全国藏语媒体工作会术语审定会及各类藏文教材审定会等重点工作。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深感我们的事业神圣而崇高,我们的使命重大而光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伟大祖国大家庭温暖的怀抱里,只要我们立足本职,更加自觉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使命担当,就一定能在为描绘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精彩篇章的增色添彩中,做出西藏语言文字工作者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礼!

作者:洛布,西藏自治区编译局局长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