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论彰慧炬放光芒——《法尊法师全集》介述

发布时间:2020-08-31 19:55:00 | 来源:南加才让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昭

日月穿梭,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法尊法师往生已经四十周年。2017年6月由杨德能、胡继欧居士共同收集、整理,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尊法师全集》汉文版(以下简称《全集》)问世也已三年有余。无论佛学界、文化届人士,都在深深怀念这位令人尊敬的大师。

法尊法师(1902-1980)俗姓温,河北深州人,18岁投五台山玉皇庙瑞普法师座下出家,法名妙贵,字法尊。是著名的汉藏文化交流的使者、著名的汉藏佛教经典翻译大师,精通藏汉文互译,曾两次入藏依止名师学习藏传佛教经论,翻译藏文佛教典籍一百二十余部(篇)为汉文,将二百卷的汉文《大毗婆沙论》译成藏文,延续了历史上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传统,沟通了汉藏文化与情感;抗战时期担任汉藏教理院代理院长,提出“护国卫教”主张;解放后历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职,期间翻译《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等多部书籍,撰写大量文章。由于法尊法师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和对汉藏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被当代学界誉为“现代玄奘”。

《全集》是法尊法师译、著作品合辑,共十四册,总计有430余万字。第一册至第五册上半部分辑录了包括显密经论、因明、仪轨、史传的藏文佛典翻译成汉文的译著,收录之完整,对其深厚谨严的学行和丰富学识的展示之充分与全面,可说无出其右。其中《入中论善显密意疏》《阿毗达摩俱舍颂释开显解脱道论》《集密五次第摄要》等多个译著,是尘封多年后的首次面世,弥足珍贵。法师译作严格遵循佛教传统,尽量保留经文原貌,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于密宗经典必须灌顶始可听闻的部分,略而不译,被誉为准确可靠且行文精简,至今仍是僧俗学者进行藏传佛教研究时的必备书目,为佛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为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第五册下半部分至第六册是法尊法师的论著及其讲记、书信的珍贵手稿。论著内容涉及戒律、般若、中观、唯识、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因明、历史、语言等佛学的各个方面。法师以佛子而治藏学,将藏学和佛学紧密结合,依据多种藏文史书考证搜求,融会贯通,提纲挈领撰成的《西藏民族政教史》《现代西藏》《宗喀巴大师传》等藏学专著,不仅对藏传佛教及西藏社会历史及现状进行高度概括,还对西藏社会发展稳定策略进行条分缕析,论述精辟,通俗易懂,开一代藏学研究新风,被民国学界奉为藏史圭臬,专家学者至今多有援引;《<入中论>讲记》《<修菩提心七义论>讲记》《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缘起赞颂论讲义》等讲义,文采斐然,说理论证严谨,兼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仔细研读这部分的内容,对把握法尊法师的思想观念、学术风格大有裨益;书信类中,不仅有与太虚法师、苇舫法师、法舫法师等人的书信,还收录有当代著名藏学家黄明信、王尧二位先生向法师请教、探讨学问的信函,如“与福海先生书”“致王尧居士书”,辑集之广泛,可见一斑。第七至十四册选择了部分稀缺善本影印,目的是更直接地为读者提供最可靠的原始资料。如《菩提道次第广论》选取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初版,武汉印书局印制,汉藏教理院发行的版本进行影印。这一版在佛教界并未普遍传世。

《全集》属于结集类史料,其编纂过程颇费周折,但其巨大价值也是不言自鸣的。两位主编杨德能(男,1924-2002)和胡继欧(女,1921-2001),皆为著名佛教学者,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室副研究员。他们曾依止九世班禅、十世班禅、喜饶嘉措大师等学习藏传佛教,追随法尊法师学习显密经论并担任其翻译助手。十年浩劫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巨大风险妥善保存了法师的大量文稿资料,于“文革”后着手整理,发愿将法师全部遗作编辑成《法尊法师全集》出版,这也是《全集》问世的缘起。为编纂《全集》,他们不辞辛苦,不避艰辛,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四处奔走、多方搜求,苦心孤诣、皓首穷经。由于他们严谨认真的态度,《全集》在保留完整文献、展现法尊法师一生成就以及不放过任何珍贵史料方面,表现得相当充分,比起以往出版过的单行本更是上了一个层次。两位主编相继离世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联波活佛(即《全集》序言撰写者哈尔哇•嘉木样洛周)又组织人员,亲自主持后续工作,中国藏学出版社亦提前介入参与编辑,这才使得《法尊法师全集》正式出版。

《全集》的责任编辑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也让人感慨颇深。如法师书信中大多没有署日期,责任编辑和编者花了非常大的精力进行查找补充,使得绝大多数都确定了年份。再如,《全集》编辑整理工作的宗旨是“忠实原著,存世为主”,力求保存底本的原貌,以免出现新的错误,讹传后世。整个文集尽可能找到原文原稿,对已经出版过的版本能找到原件的都作了对勘,每篇文章的标题后均加注说明版本来源。对底本中明显的版刻错误,依据勘本加注说明;疑为有误的,不做更改,加注说明,原稿中的注释以[ ]标注;字形接近的错误,如“巳”误为“己”的不加注说明;简体、异体、繁体同时出现,统一为繁体;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的加注“口口口口”;重复出现错误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处理,其实是不简单的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技巧,更是编纂者历史责任感的体现。这对当今编辑人员学习如何编辑书稿,特别是结集类史料有极好的启示作用,也是难得的实例教材。

总之,《全集》出版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相信会为法尊法师思想及中国佛教史研究提供更加宽广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我国学术文化研究不断向深度拓展。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全集》

作者:南加才让,中国藏学出版社副编审


图书购买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