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与藏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12 10:06:59 | 来源:民大藏学研究院 | 作者: | 责任编辑:

11月8日,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与藏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布达拉》综合传播平台联合主办,来自科研机构及高校相关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总结我国藏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绩,深入剖析中国藏学界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共同探讨藏学研究的时代使命与发展道路。

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雄军致辞。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哇春芳作为环喜区域研究机制牵头单位代表专程到会表示祝贺。

王雄军指出,新时代藏学研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使命,还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政治责任。应当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的学术积累,着力构建植根中国大地的藏学研究话语体系。

哇春芳表示,中国外文局牵头构建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机制,旨在以藏学研究为基石,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知识体系,推动对外传播与各领域实践同深度学术探索的深度融合,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会上,来自藏学研究不同领域的六名专家学者依次作主旨报告,从构建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话语权、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以西藏实践为例、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命题、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地方发展路子的探索实践、斯巴苯教文献的存续与意义、藏学七十年研究的成就及新视野等方面展开了精彩分享。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研究员扎洛指出,对多语种史料的系统梳理是构建环喜区域研究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国藏学界有责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澄清谬误,正本清源,建构自主的区域历史叙事。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总编辑周爱明谈到,西藏六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为全球范围解决民族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云表示,西藏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制度保障、全国支援、绿色可持续、民生为本、开放合作等多重特征,为其他边疆地区乃至国际社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藏经验”。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藏传佛教中国化”“构建中国自主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知识体系”“藏文古籍文献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四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班班多杰指出,当前藏传佛教中国化资料丰富,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佛教的中国化为主线,以中西诠释学为视角,从中筛选、提炼、勾勒出最核心、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系统,系统梳理出一部中国佛教史,是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沈卫荣讨论了“中国化”一词的翻译问题,指出藏传佛教中国化不是“汉化”。回应“汉传佛教中国化”是一个伪命题的质疑,分享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道次第,一是藏传佛教的本土化,二是藏传佛教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中国化,三是藏传佛教于新时代的中国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作为推动我国藏学事业发展道路的思想盛会,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也是一次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学术行动。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为推动藏学研究守正创新、提升服务国家能力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