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堆总干事率队参加第二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

发布时间:2025-09-30 15:15:22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9月25日,由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拉萨开幕。来自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凝心铸魂·团结奋进”主题,围绕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基础性理论研究,共话成果经验,共商务实举措。

受会议主办方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率队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郑堆指出,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亲自题词“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这既是对西藏发展成就的最高肯定,也为西藏未来发展锚定了历史方位与实践路径。

郑堆强调,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西藏该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要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各族人民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民族自觉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动力,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第二,要准确把握民族团结进步立法工作的时代价值。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工作。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一部立足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而制定的民族工作领域综合性、基础性法律,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要充分发挥学术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责任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作为涉藏领域国家高端智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两个服务”为宗旨,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下一步,藏研中心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旗帜鲜明地站稳政治立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将其贯穿于研究规划、课题立项、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引导藏学研究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涉藏工作大局。坚持正确的“五观”为指导,密切结合职责定位,聚焦党的西藏工作中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努力为中央决策提供有效参考。继续依托科研、文博、出版等资源,广泛宣传西藏自治区60年来的辉煌成就,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引导各族干部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在主题论坛环节,当代研究所所长张诗高围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西藏实践”作主题发言。他指出,西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要是围绕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重要要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创造了西藏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通过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凝聚磅礴力量。

在学术论坛环节,历史研究所所长严永山围绕“讲好中华民族发展史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交流发言。他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将西藏历史研究融入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既是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必由之路。对西藏地方在中华民族“五个共同”中的历史作用进行系统梳理、科学总结和广泛宣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正确认识西藏的历史法律地位,讲好我们共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

宗教研究所所长拉先加围绕“藏传佛教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价值及现实路径”作分享交流。他指出,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对维护祖国统一、丰富和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夯实了基础。系统推进藏传佛教治理,总体目标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要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以此来打牢“铸牢”和“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基础;二要以法治化构筑“铸牢”和“相适应”的法律秩序保障,依法规范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依法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这是新时代加强宗教事务治理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原则;三要以社会化营造“铸牢”和“相适应”的社会共生环境,有意识地促进藏传佛教更好地融入社会,将宗教事务纳入社会规范,充分激发宗教界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铸牢”和“相适应”成为其自觉自愿、自主能动的行为,使藏传佛教自觉契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示新形象、彰显新气象。

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冯欣围绕“雪域育珍宝,甲子谱新篇——藏医药六十载成就与新时代使命”作交流发言。他指出,藏医药学发端于青藏高原,在应对高原缺氧等特殊气候条件和常见的疾病中不断地传承发展。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推动藏医药事业实现了从民间自发传承向现代规范化体系发展、从手工作坊向标准化工业规模生产的历史性跨越。当前,西藏自治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四个世界一流”为目标,积极推动藏医药“医、教、研、产”协同发展,从藏医药政策保障、诊疗服务、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文化软实力等角度持续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二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这场论坛带来的前沿理论与学术成果,不仅为西藏自治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视角,也进一步丰富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