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关战略部署,加快推进藏学研究信息化进程,破解藏学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瓶颈,现设立中国藏学文献资源数据中心专项课题(以下简称“专项课题”),面向社会公开进行课题征集。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藏学研究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为核心,聚焦藏学信息处理关键环节,形成可直接服务于藏学研究、文化保护、社会应用的技术成果,为藏学研究信息化进程提供核心支撑。
二、选题范围
专项课题为1年期课题,严格围绕《中国藏学文献资源数据中心专项课题课题指南》(见附件1,以下简称《课题指南》)设定的7个研究方向开展,具体包括:
1.藏文印刷体OCR技术研究
2.藏语(卫藏、安多、康巴方言书面语与口语)语音识别(ASR)技术研究
3.藏语(卫藏、安多、康巴方言)语音合成(TTS)技术研究
4.藏文机器翻译(MT)技术研究
5.藏文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研究
6.以思维链为主的推理模式对大模型藏文能力影响研究
7.藏文多编码转换实现研究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主体
申报单位原则上应为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具有完成课题必需的人力和物力条件。
课题负责人应当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学术积累或在相关工作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鼓励“政产学研用”相关单位联合组建研究团队。
各课题课题组列入研究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每位课题负责人最多可在不同方向同时申报2项课题。
(二)禁止情形
不得通过变换责任单位回避前述规定,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进行提交。
团队核心成员存在学术不端、违约失信等记录的,不得申报。
申报单位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经营(活动)异常名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主体名单的(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查询为准),不得申报。
四、课题经费与管理
(一)经费额度
课题规模在15-50万元不等,各方向经费预算见《课题指南》。
(二)经费管理
经费拨付:立项后拨付60%启动资金,结题验收合格后拨付40%。
使用要求:设立专账进行管理,仅可用于课题研究相关支出(如设备费、资料费、劳务费等),不得编报项目单位组织管理费用,不得向参与课题研究、咨询、评审验收的本单位工作人员支付劳务费,不得设置课题表彰奖励经费,不得挤占、挪用。
五、申报材料与流程
(一)申报材料清单
1.《中国藏学文献资源数据中心专项课题申请书》一式1份(见附件2,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2.《中国藏学文献资源数据中心专项课题通讯评审表》一式3份(见附件3,本表与《申请书》表内容一致)。
3.申报单位不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需提供申报单位资质证明(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和课题负责人及核心成员资质材料(职称证书、学历证书、相关研究成果证明复印件)。
4.《中国藏学文献资源数据中心专项课题申报清单》一式1份(见附件4,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二)申报流程
1.材料提交:课题负责人填写申报材料,将纸质材料A3双面打印、分别中缝装订(包括申请书1份、通讯评审表一式3份),申报单位对以上材料认真审核后填写申报清单1份,于2025年10月16日前,通过快递统一报送至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以快递发出时间为准)。同时于10月17日前将电子版材料(未列入申报清单的课题不予受理)汇总后发送至电子邮箱zyzxxtc@163.com,并确保电子版与纸质版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逾期不予受理。
2.课题评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形式审查,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匿名通讯评审。
3.立项公示:课题评审后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公示立项名单。
4.签订合同:公示无异议后,10日内与立项单位签订《课题委托业务合同》,明确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成果交付、权利归属等事宜。
六、成果交付与应用
成果交付需严格遵循《课题指南》要求,并依据提交的成果组织结题验收,验收通过后拨付尾款。
依照《课题指南》和合同约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作为资助单位,享有成果的非独占性使用权,有权将课题成果用于藏学研究、文化保护、公益宣传等非商业用途。
结题验收时同步提交下一步工作路线,对于成果超出预期、社会效益较好的,将进行持续资助。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普尺 010-64928545
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31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
邮编:100101
邮箱:zyzxxtc@163.com
附件: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2025年9月29日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