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部署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亲临西藏考察指导,指方向、明方略,领导制定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规划一系列重大项目,帮助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分析新时代西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部署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内涵丰富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凝练和结晶,是引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总纲,具有丰富的内涵、严密的逻辑。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关乎旗帜、关乎方向、关乎道路、关乎前途命运的根本所在,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对新时代西藏工作地位、定位的科学把握。三是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是现阶段西藏工作第一位的责任,是西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是西藏各族群众的利益所在、福祉所系。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这是对新时代西藏工作规律的深刻总结,明确了做好西藏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五是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西藏工作置于“两个大局”中进行谋划,这是有效应对涉藏反分裂斗争复杂形势,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和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六是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着力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汇聚到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上来。七是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八是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这是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之举。九是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这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有重要意义。十是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这是提高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的坚强政治保证。
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中,“第一个必须”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三个坚持”是西藏发展繁荣、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最本质的要求,统一于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中,贯穿于西藏工作所有方面。从“第二个必须”到“第四个必须”反映了对西藏工作规律的科学认识与集中把握,明确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基本政策原则。“第五个必须”到“第十个必须”分别从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重点任务。这“十个必须”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新时代西藏发展进步的根基所在、方向所在、力量所在。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闪耀着真理光芒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彻底的理论、能说服人的理论,反映了西藏工作的客观规律,抓住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根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贯通着“一条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发展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做好民族工作的“九个坚持”,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用“十二个必须”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不仅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丰富、展开,充分体现了这条道路的独特性、优越性。一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主人。二是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限度将西藏各族人民凝聚起来,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巩固。
贯穿着“一根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边疆民族地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纲”。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及其实践始终贯穿“主线”要求。着力构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破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着力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着力引导藏传佛教扎根中华沃土、弘扬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拓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贯注着“一个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以及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反映一个政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的重大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及其实践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党同西藏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各族群众精气神凝聚到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上来,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二是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统筹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既重视做好“管肚子”的工作、又重视处理好“管脑子”的事务,将改善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不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切实守护好西藏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使各族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彰显实践伟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不断在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上展现新作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人民性在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
平安西藏建设迈上新台阶。西藏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将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健全,各级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等工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有效维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藏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7个地(市)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持续深化拓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积极开展宗教治理法治化探索实践,系统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确保了西藏的宗教和睦、寺庙和谐。依法加强互联网和网络自媒体管理,着力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西藏在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祖国其他地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经济质效更具分量。从纵向上看,西藏GDP规模突破1000亿(2015年1026.39亿元)用了50年,突破2000亿(2021年2080.17亿元)用了6年。从横向上看,“十四五”以来,西藏GDP年均增长5.9%,在全国位于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7%、10.3%,均位居全国第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发展方式更加低碳。第三产业主导地位稳固,占比持续超过50%,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加快升级,清洁能源产业链纵深发展,绿色工业技术持续迭代,碳汇经济价值不断提升。三是发展成果更有温度。“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28类社会事业领域项目,规划总投资246.5亿元,截至目前已落实投资236.78亿元,每年推出民生实事清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实现提质升级,就业创业活力持续释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西藏聚焦“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加强。2021—2024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70万亩,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2260.33万亩,治理鼠虫毒草害747.6万亩,完成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48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7.21平方公里。环境质量持续领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7%,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干流水质以及拉萨河等流经重要城镇的河流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七地市政府(行署)所在地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及相关科学评估报告显示,西藏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质量总体提升、功能有所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固边兴边富民工作成效显著。西藏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加大智慧边防建设力度,实施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工程,持续深化军地基层党组织“五共五固”结对共建,坚决守护好国家边境安全。统筹推进边防建设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边民补助规范分类、提高标准,因地制宜发展边境特色产业,不断改善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使各族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爱国守边意识强起来,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2025年第8期,作者:中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