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意指“中国式现代化在西藏”,既有过程内涵,也有目标意蕴,表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西藏形态,以及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目标,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强调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行稳致远的应有之义。为提升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前瞻性,需要全面分析涉藏领域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聚焦保障各族人民安全、维护涉藏领域政治安全、坚决维护国土安全、切实捍卫生态安全。新征程上,为全面提升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能力水平,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夯实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健全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工作的联动体系。
一、理论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为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特质。
(一)涵盖领域全面,强调大安全理念
相比于以往的历史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最为宽广、内外因素最为复杂的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在注重保障传统意义上的国土、军事等领域安全的同时,也将日益凸显的非传统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求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同时还着重强调该安全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将随着维护国家安全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扩展,客观反映了国家安全涵盖领域的多样性、开放性,彰显了全面、宏大的理论视野。
(二)加强互动联系,凸显关联整体性
新时代国家安全领域面临风险挑战是一个“综合体”,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仅靠局部治理,难以奏效。党的二十大着重分析了不同领域安全在总体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要求安全治理做到从整体出发、环环相扣,强调“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注重统筹协调各领域安全,系统发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实践是理论的先导,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更加注重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统筹推进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凸显出系统、协调的整体性思维。
(三)整体谋划推进,注重实践有效性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即“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从领导力量、道路选择、价值取向、思维方法、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维度,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指明了方向。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是抵御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华势力遏制分化中国的前沿阵地,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重点地区,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事关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事关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事关西藏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总体战略思维和宽广世界眼光把握国家安全,将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安全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联系,着眼于更好地解决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征程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西藏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切实增强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的前瞻性、预见性,提升维护安全的能力与水平,更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实挑战:内外压力叠加、体制机制待全
“在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格局中,边疆地区始终是国家主权安全的战略要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相比于东北、西北边疆及南部海疆,西藏面临着多种边疆问题交织的复杂局面,承受着经济发展、民族宗教、社会稳定、生态保护、边境建设、军事安全等多重压力。塑造涉藏领域安全稳定态势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党领导西藏工作70多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为更好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坚实物质支撑、强大精神力量、牢固群众基础。同时也要看到,筑牢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行稳致远,还面临一定挑战。
(一)外部风险挑战持续复杂
纵观历史,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种风险挑战都会接踵而至,尤其是一些“老牌”大国会想方设法遏制该国发展,“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某些政客神化为“历史规律”。随着中国日益走仅世界舞台的中央,美西方不断加大对我国全方位打压的力度。利用边疆民族事务干涉别国内政是敌对势力的惯用手法。“西藏问题”是美西方遏制、分化、西化我国的重要政治工具,分裂主义势力则积极迎合美西方“以藏制华”的战略,在国际社会利用涉藏问题攻击抹黑中国,向境内涉藏地区发起内渗攻势,妄图挑起事端,破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从而达到配合美西方反华势力牵制、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近年涉藏反华势力妄图谋求所谓的“西藏问题”长期化复杂化国际化,加大炒作利用涉藏议题的力度,干涉我国内政,对相关事务进行长臂管辖,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高质量发展面临现实困难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高、难度大。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农牧业发展也较为落后。党领导西藏工作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央对西藏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确立起日益完善的援藏工作体制机制,推动西藏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供给型经济走向经营性经济。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虽经多年努力,西藏各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但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收入与内地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资本、知识、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相对不足,既有生产要素流通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影响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给敌对势力可乘之机,给国家安全埋下隐患。
(三)生态安全隐忧依然存在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寒冷干旱,冰川冻土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虽然自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有所提升,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面积在减小、程度在降低,生态保护与恢复政策和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仍面临生态系统脆弱、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加剧、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明显增加、气候持续“暖湿化”的不利影响开始显现等挑战。
(四)守边护边直面复合压力
西藏边防在我国边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藏拥有近4000公里边防线,其中一半尚未正式划定,是我国边防管控任务最繁重的地区。由于我国与印度存在领土争议,边境相关地区蚕食与反蚕食的斗争异常尖锐。同时西藏边境线大多地势险峻、地形复杂,安全风险管控难度较大。虽然近年我国不断加强西藏边境地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边民安居乐业,边境地区安全有了一定人口支撑,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地形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边境地区人口聚集的内生动力尚未形成,守边护边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全方位、动态化工作体系尚在健全
安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各个领域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体局势由稳定向不稳定的急速变化。这就需要构建起多领域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在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进入新时代以来,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但稳中有风险、稳中有隐患,一些影响西藏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西藏社会稳定正处于由静态稳定向动态稳定转化的关键期,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治理主体,在分工协作基础上共同承担安全工作的体系正在健全过程中。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审视上述挑战,可以将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面临的现实挑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敌对势力造谣抹黑涉藏议题、传播错误涉藏认知、策划实施分裂破坏活动是涉藏领域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能够有效解决涉藏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涉藏领域的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区域范围内,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重要问题,“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其安全需要置于国家安全的总体框架下加以审视。三是涉藏安全涉及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等多个领域,影响涉藏领域国家安全的各种要素也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单一领域的风险隐患也会传导升级成为多领域风险综合体,这决定了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工作合力、汇聚群众伟力处置涉藏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
三、基本任务:重点捍卫四大领域安全
如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面对的挑战来自多方面,提升保驾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前瞻性,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主战场主阵地。
(一)保障各族人民安全
“所谓人民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的所有人民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等方面的根本利益及基本权利不受侵害和威胁的状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保障各族人民安全是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排除外部因素威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社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但敌对势力无视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性成就,除造谣抹黑,发动舆论攻势以外,还想方设法在境内挑起事端,如2008年的“3·14”事件,及其随后发生的多起“自焚事件”,给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维护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准确把握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类分裂破坏活动,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体制机制,始终将各族群众作为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另一方面,创新社会治理,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建立自治区、走社会主义道路,西藏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中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迈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涉藏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各类问题也不断涌现,“各种社会矛盾和动荡的发生是集中的、急速的、大幅度的”,一旦处理不善,便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危害各族群众安全。因此需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及时化解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领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化解矛盾,在不断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打牢西藏长治久安的基础。
(二)维护涉藏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最高的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生命线。”维护政治安全,意味着要确保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和破坏,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涵盖的众多领域中,政治安全是根本、是核心,决定并影响着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他领域安全,各领域安全最终要在维护政治安全上得到体现。
当前,我国边疆地区政治安全面临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外部安全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以地缘政治安全为核心的高级政治安全问题”,“内部安全影响因素则主要体现为基层政权问题”。对于西藏而言,近年敌对势力在涉藏叙事上颠倒黑白,围绕西藏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宗教等诸多议题大肆造谣抹黑,炒作所谓“高度自治”“大藏区”等概念。同时不断变换手法向境内渗透,妄想挑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消解群众的“五个认同”,否定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政治制度,否定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破坏党在西藏执政的社会基础,威胁涉藏领域政治安全。
“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置于首位,“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党的领导是西藏安定团结、繁荣发展,及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符合西藏的实际,符合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在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个坚持”是对我国政党制度、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是维护涉藏领域政治安全的根本原则。新征程上维护涉藏领域政治安全,必须坚决捍卫“三个坚持”。
(三)坚决维护国土安全
“国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国土不被威胁、不被侵犯、不被分裂,国家才能在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中谋发展。”基于国土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彰显了维护国土安全的坚强决心。
西藏是维护我国国土安全的重要阵地之一。近年,分裂主义势力大肆炒作“西藏主权未定论”“中间道路”等错误主张,蛊惑人心,为分裂破坏活动造势,妄图寻求国际支持,解决所谓“西藏问题”。当前,我国与印度在西藏自治区存在领土争端,美国积极实施“印太战略”,支持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发挥领导作用,拉拢印度与中国对抗,已多次挑起事端,损害我主权、安全及核心利益。鉴于此,一方面,要时刻关注敌对势力在涉藏议题方面的消极动向,针对花样翻新的说辞与渗透手段,及时予以驳斥和反制,多学科研究重要涉藏议题,明晰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科学性,进而牢牢掌握涉藏舆论斗争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需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发展边境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边境群众生活水平、推动边境治理水平现代化,同时大力弘扬爱国守边精神,提升各族群众守边护边兴边的积极性、主动性,构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实防线。
(四)切实捍卫生态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心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保障生态安全不仅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日益成为有效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普遍共识。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大、自然地理环境最复杂的高原。森林、草地、荒漠、湿地、冰川在青藏高原均有分布,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不仅造就了雄伟壮观的高原风光,也使得青藏高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固碳增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维护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敏感,一旦遭到破坏,修复难度大,甚至还会产生复杂的连锁反应。近年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敌对势力妄图抓住契机,造谣抹黑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成就,以此拉抬涉藏议题声势,传播错误认知,迷惑群众,酝酿不稳定因素,比如说,美国在所谓“西藏政策及支持法”中就抹黑攻击我在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破坏青藏高原环境。可见,西藏生态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环境议题,同时也是敌对势力关注的重要政治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美丽西藏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为进一步巩固这一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研究与科考,实施好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讲好建设美丽西藏的生动故事,用客观事实、详实数据说话,积极展示西藏生态文明保护的显著成效,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造谣抹黑,同时也要加强对各族群众的科普教育和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抵御错误言论的“免疫力”。
四、主要路径:全面提升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能力水平
新征程上,为不断提升保驾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能力水平,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始终将保证安全作为涉藏工作的“头等大事”,树立大安全理念,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牢牢扭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着眼点着力点,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统筹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安全,未雨绸缪防范各类风险隐患,严防非安全性风险发酵为安全性风险,防止不同领域风险交叉汇聚,并向政治安全领域蔓延。
(二)打牢安全稳定的物质基础
发展与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国家安全不仅仅意味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各族群众的实际利益,才能确保持续安全稳定。因此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将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贯穿于促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以高质量发展奠定西藏安全稳定的坚实基础。在具体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有利于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夯实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对各族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进一步向各族群众讲清楚“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引导各族人民继承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自觉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教育,教育引导西藏各族群众始终以中华文化为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使“西藏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观念深入各族群众心中。
(四)健全高效联动的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维护涉藏领域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加强各领域协作联动,构建动态平衡的安全环境。强化维护涉藏领域安全队伍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保持高度警惕,针对各种形式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要迅速反应、坚决打击。加强涉藏领域安全工作的国际合作,牢牢掌握涉藏国际斗争的主动权,坚决挫败敌对势力危害涉藏领域国家安全的图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来源:《西藏发展论坛》2025年第4期,作者杨力源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