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秋色美,相聚马尔康。9月12日,第七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在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文编译局共同承办。论坛聚焦“藏文古籍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4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和古籍存藏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话藏文古籍整理研究新路径,共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总干事刘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藏文古籍文献是中华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灿烂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记载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重要实证。做好藏文古籍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对于深入挖掘、整理、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维护国家主权和文化安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传承发展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刘威指出,数典不能忘祖,汲古可以润今。一是聚焦主题主线,深化理论阐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整理古籍文献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让古籍文献走出“象牙塔”,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二是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创新发展。让古籍文献从卷册“兰台”走向数据“平台”,从“小众”走向“大众”,推动藏文古籍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与高效利用。三是拓宽学术视野,促进跨界融合。通过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推动古籍文献工作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珍贵古籍“活起来”,走下“深闺高阁”,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四是要加强沟通协作,凝聚工作合力。只有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才能总体提升我国藏文古籍文献工作的整体效能和国际影响力。
阿坝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宋勇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长期关心支持阿坝州民族文化发展的各界力量致以崇高敬意。他谈到,做好藏文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是传承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关键举措。阿坝州有藏文古籍20余万册,这些珍贵古籍既展现了藏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见证了各民族在阿坝大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阿坝州将以此届论坛为契机,推动藏文古籍保护整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一步深化交流协作,深挖民族优秀文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论坛设置了“藏文典籍中的边疆治理思想与实践”“藏文古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前沿实践的分议题,采用主旨发言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交流。主旨发言环节,西藏民族大学周润年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傅千吉教授、西藏大学更尕易西副教授、四川民族出版社俄热副社长、阿坝州藏文编译局王修卓玛同志,分别围绕“明清时期央地关系藏文文献研究”“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视域下藏汉传统观象授时法关系研究”“再探双塔寺出土古藏文文献的史料价值”“四川民族出版社古籍出版与‘国家古籍数字化’的实践”“藏文古籍文献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与发展路径——以阿坝州藏文图书馆为例”等内容作精彩报告,呈现了藏文古籍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实践进展。
分组讨论环节,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阿坝师范学院、阿坝州藏文编译局等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藏文古籍文本、历史与文献学研究”“藏语语言、社会文化与古籍保护”以及“藏汉文化交流、艺术与因明文献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建言献策,集思广益,研讨会氛围热烈,收效显著。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协同协作,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大藏文古籍收集、整理、保护力度,深化研究与利用,共同推动藏文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论坛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阿坝州藏文图书馆等场馆,现场体验藏文古籍保护研究的丰硕成果。
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全国藏文古籍工作者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党和国家涉藏工作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本届论坛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藏文古籍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涌现出一批融合文献学、语言学与历史学方法的重要成果;二是集中展示了各地区在藏文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体现出新时代古籍工作守正创新的特点;三是积极推动古籍数字化建设,探讨“国家古籍数字化”实践路径与发展机制。下一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将推进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加快建设“中国藏学文献资源数据中心”,持续完善藏文古籍数字化与资源共享机制,为古籍保护与研究提供更坚实支撑。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