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
是历史长河中的倏忽一瞬
于西藏大地却是跨越千年
铸就传奇的壮丽征程
当今天的人们踏上进藏之路
走进雪域高原
总会情不自禁地追问
六十年前
这片曾被贫穷落后笼罩的土地
经历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巨变?
那些奋斗在祖国边陲的先辈
又会以怎样的目光
凝望今日高原的万千气象?
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精心打造政论片《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以光影为笔,描绘“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篇章。8月17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每天连播两集,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等总台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
世界屋脊上的文明新篇
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原答卷
《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共六集,每集30分钟,分别为《千年跨越》《家国同心》《向新而行》《雪山飞歌》《和合共生》《向往之地》。该片集中展现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六十年辉煌画卷;聚焦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深刻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生动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在雪域高原的成功实践。
第一集《千年跨越》串联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各时期的突破性成就,定格六十载沧桑巨变。
从封建农奴制的黑暗到社会主义的光明,从“驮在牛背上的家”到现代化的“零碳小镇”,从缺医少药到“组团式”医疗援藏惠及万民,从教育资源匮乏到“组团式”教育援藏让西藏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青藏、川藏、藏中、阿里四条“电力天路”相继建成……这“千年跨越”的奇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第二集《家国同心》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向心力。从拉林铁路首发司机斯朗旺扎的成长轨迹,到援藏干部王军强送来牧居车的助农故事,从定日县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的守望相助,到玉麦乡三代人“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守边誓言,再到藏族小伙阿旺兄弟骑行四千公里赴京看天安门升旗的赤诚热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怎样如雅鲁藏布江般,在高原大地奔涌汇聚的?
第三集《向新而行》解码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从墨脱“云端茶园”的无人机运输,到青稞饼干通过直播间香飘全国;从加娃光储电站的“牧光互补”,到数字化生产的藏医药远销海外;从极端环境中筛选的“高原芯”菌株,到乃东花海孕育的甜蜜产业……西藏经济发展的动力,究竟源自何处?
第四集《雪山飞歌》勾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共生图景。从布达拉宫“泼甜墙”延续三百年的传统配方,到十万件文物在数字世界获得“永生”;从少年藏戏团演绎的《白玛文巴》,到唐卡画师融合国画的笔墨创新,更有实景剧《文成公主》以雪山为幕、星空为灯,让汉藏一家亲的历史佳话在现代舞台上焕发生机;从氆氇时装惊艳巴黎秀场,到扎念琴旋律与街舞节奏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如何在雪域高原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第五集《和合共生》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答案。从珠峰之巅的气象站到326米长冰芯记录的70多万年气候密码,从尼洋河“水脉数字化”到森布日生态搬迁的民生温度,从羌塘草原藏羚羊的迁徙足迹到拉萨南山“树三代”的顽强生长,从嘎拉村的桃花经济到种质资源库的“种子银行”……西藏如何在守护生态与发展民生之间,找到最美的平衡?
第六集《向往之地》展现开放包容的高原新貌。从“心连心・京藏号”旅游专列的欢歌,到拉萨进口商品展览会上的全球好物;从吉隆口岸的繁忙通关,到洛堆峰下的登山盛会;从尼泊尔商人库玛尔四十年扎根拉萨的故事,到昌都青年在家乡书写“藏葡萄”跨越时空的传奇……这片让人心生向往的高原,还将书写怎样的青春华章?
以生动叙事点亮历史
让高原诗意照进世界
在表达方式上,《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跳出走马观花式的成就巡展,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物为轴,构建起一场关于制度信念、文化自觉与时代抉择的影像对话。
主创团队执着于让宏大命题在真实故事中自然流淌,通过可见、可感、可共情的叙事,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打开历史的横断面。
88岁的才旦卓玛从农奴成长为歌唱家,歌声里藏着《翻身农奴把歌唱》从苦难到幸福的蜕变;墨脱导游贡桑罗布带着游客穿越雨林,讲述公路通车如何让家乡从“孤岛”变为“热门旅游地”;90后旦增将CAD技术融入藏毯设计,让千年工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护林员扎西曲培看着南北山绿化“十年树木”初见成效,见证一个个生态奇迹……
从这些滚烫的生命叙事中,人们得以窥见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如何让这片雪域高原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让独有的诗意被世界看见。而这,正是创作者在这部政论片策划之初深植的匠心。
本片原创主题歌《心中的北斗星》由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陈人杰作词,音乐人栾凯作曲、藏族歌手降央卓玛演唱,唱出了西藏各族儿女在党的指引下,勠力同心、奋发进取,热烈拥抱幸福生活的赤诚心声。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