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现实逻辑、历史演进和实践路径
郭瑞军 李云霞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意义,推进自我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发展,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支撑。回望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在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不仅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全面贯彻到我们党推行自我革命的全过程各环节,而且还要通过集中主题教育的重要路径和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坚定不移地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特质:系统性、创新性与实践性
刘博謇
摘要:新质生产力源起于传统生产力而又分殊于传统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在存在形式维度,新质生产力具有系统性,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呈现出特定的要素、结构与功能;在动力来源维度,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性,借由科技、产业、制度层面的创新,形塑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多重动力;在原则要求维度,新质生产力具有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展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也于教育、创新、环保的具体实践中得到深化变革。以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三重特质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精髓与本质,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前提和现实要求。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
教育强国战略下西藏高校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多维思考
孟祥凤 王慧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思政引领力”这一提纲挈领式的新表述,是对教育强国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将为建设教育强国明确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为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使命,西藏高校有必要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在党建工作、“大思政”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中提升思政引领力。
关键词:思政引领力;西藏高校;教育强国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谢勇 春华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重科学技术因素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力,并强调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组织协调以及劳动者技能提升等方面。这种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其中包括所有权的新模式、更为复杂系统的协作方式、适应性更强的市场元素以及共享分配趋势等等。为了更好地适应并推进这样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调整体制结构。同时,我们还需要发挥国家制度的优势,在前沿科技创新方面加强力度,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来发展各自的特色新质生产力。此外,还要不断完善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联动机制,确保优秀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通,消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各种障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
02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在历史的新生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发展纵论
任晓伟
摘要: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迄今的60年里,西藏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跨越,逐步实现了与祖国内地在发展阶段上的同频,在命运起伏上的共振。在这60年里,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西藏实际相结合并形成党的治藏方略,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发展,不断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群众在世界屋脊上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发展奇迹,使西藏在历史的新生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中国式现代化;治藏方略;中华民族共同体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传佛教中国化历程
次仁卓玛
摘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传佛教中国化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时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废除了宗教上层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新的寺庙民主管理制度,为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原则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新时期,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宗教管理的政策法规,切实维护了藏传佛教的正常秩序,为藏传佛教中国化奠定了法制基础。新时代,加强宗教工作顶层设计,创新了藏传佛教管理体制机制,为全面系统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藏传佛教;中国化;历程
“两路”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探析
王明莲
摘要:“两路”精神是在川藏、青藏公路修筑、养护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类别,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具有高度契合性,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英勇无畏的开拓者形象、坚韧不拔的奉献者形象、团结一心的奋斗者形象。同时,从信念坚定是前提、斗争能力是根本,群众路线是依托等方面诠释了党的形象评价标准。新时代塑造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要提升“两路”精神价值供给效能,拓展供给主体、深化供给内容、丰富供给方法,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内容内涵化、供给方式多样化,不断为党的形象塑造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两路”精神;中国共产党形象;形象塑造;价值供给
0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与实践路径探析
美郎宗贞 傲杰才让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该文从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为导向,深刻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切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嵌合作用。文章反思了当下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践行五个实践路径: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得更加牢不可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路径分析;中国话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解析
向秋翁姆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蕴含十分重要的政策意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共同体”视域尝试对原有“民族”话语体系的超越;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体现了对增进共同性的强调;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了“共同体意识”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作用。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政策话语概念的递进变化,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的深刻把握。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涵
西藏主流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索
马晓艳 黄志武
摘要: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引导人民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媒的使命任务。文章在近年来学术界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西藏日报社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宣传报道为样本,采用媒体传播领域的培养理论,提出西藏主流媒体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报道的策略与路径,即紧抓“有形”,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报道的表达方式和呈现形式;丰富“有感”,讲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感人故事;深化“有效”,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以达到教育引导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西藏主流媒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报道
04边疆治理
新常态下构建西藏和谐社会机制研究
旦增次吉
摘要:新常态是一个更为优越、充满创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此新阶段,西藏按照国家治理体系“五位一体”建设进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2021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然而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交织的发展环境,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把西藏从祖国边疆推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故此西藏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节奏,构建社会和谐机制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西藏科学规范治理的现实需要,其总体目标及其架构在理论基础上既要借鉴国内成功经验,也要结合西藏的客观实际。文章依据和谐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初步探讨建立西藏和谐社会机制的必要性,从四个维度论述西藏社会和谐机制的架构。
关键词:和谐社会;西藏;机制
理论·历史·现实:新时代西藏现代化形势状况的坐标分析
李云龙
摘要:当前西藏与全国一道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宏观上讲,西藏的现代化目标是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要完成战略目标、择优战略路径,首先需要准确研判新时代西藏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状况。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建立横纵坐标的分析模式:横坐标是理论维度,标志着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纵坐标是历史维度,标志着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基础与历史难题;横纵坐标的交汇点是现实维度,标志着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与战略基点。
关键词:现代化;西藏;四个创建
西藏文旅类短视频发展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
冯静
摘要: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赋予了新动能。西藏文旅类短视频呈现出政府和社会大众等制作和传播主体相互补充,视频内容聚焦西藏本土特色、彰显西藏独有魅力等特点,为西藏文旅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但也存在短视频质量参差不齐、多方联动机制尚未形成、负面信息传播影响西藏形象等问题,影响了西藏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明确西藏文旅发展定位,积极打造优质文旅类短视频内容;建立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合作网络,形成推动西藏文旅类短视频发展的整体合力;推动线上线下联动,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关键词:西藏;文旅短视频;创新路径
西藏地质灾害分析与突发应急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全区74个县(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数据分析
才让东知 普布扎西
摘要: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前缘,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文章在“全区74个县(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围绕“现状呈现—成因分析—困境挑战—优化路径”的研究框架: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收集西藏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和现有数据,分析灾害类型和发育规模、分布情况等;其次,分析了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机理;最后,对灾害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优化路径。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发育;灾害成因;监测预警;应急能力
西藏藏药资源禀赋与资源保障策略探讨
兰小中
摘要:藏药资源保障是藏医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西藏独特的气候类型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但因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依赖采挖野生资源的传统藏成药生产受到了资源的制约,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如何利用西藏藏药资源禀赋开展藏药资源保障的科学研究与示范,是藏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藏药资源;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菌物药;资源保障
(来源: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