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期间享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完成了本科学业,国家的好政策在我人生当中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途。”3月5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达瓦顿珠委员向记者回忆,国家的惠民政策,让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已成为历史。
在达瓦顿珠记忆里,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地迅速建起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助学、纾困机制,让农家子弟有了更多机会去学知识、学文化,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达瓦顿珠依然记得中学时代每周一次往返学校与村庄的情景。彼时,他感受最深的是衣食住行的困顿。“那时候在学校,一袋糌粑、几个馒头加上学校配备的黑茶,就是我们一周的粮食。”
如今从事青稞遗传改良工作和青稞种质资源研究的达瓦顿珠表示,研究出的新品种极大地提高了青稞的产量和品质,为西藏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面食、大米是主食已是年轻一代的普遍共识,这与祖辈们的生活水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达瓦顿珠开始留意整理全国两会精神,到各地报告并义务宣讲。在他眼里,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文明的推动;一个个人的进步,需要文化的哺育。
2023年3月28日,在西藏自治区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一天,达瓦顿珠带着全国两会期间的多项报告,向村民、基层干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学、所思。“这些政策都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达瓦顿珠说,他有责任向大家宣讲。
在藏族同胞眼里,青稞象征着一种信念、责任和使命。达瓦顿珠希望他的“第二份工作”就像他所研究的种子,将来也能深深扎根于藏族同胞的沃土中,在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5年3月9日第5版,记者:王泳)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