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兴等:凝心聚力讲好西藏民族大团结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16 22:38:44 | 来源:新闻战线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2021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来党中央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在西藏30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比超过95%,除藏族外,这里还生活着回、门巴、珞巴等40多个民族,以及夏尔巴人等人口较少民族群众,是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领域。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治藏稳藏兴藏事业全过程各方面,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在西藏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做好民族团结常态报道,提升传播影响力

贯穿全年做好民族团结融媒体报道,已是西藏日报多年坚持的常规动作。利用春节、藏历新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及一些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为抓手,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为方向,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旗帜鲜明反对分裂作为首要条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形成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生动局面。西藏日报既坚持从大局出发,又着力从细微处入手,统筹全媒体平台推出专栏专题,通过图文、音视频、H5、动漫等形式多样的多语种融媒体产品,让接地气的民族大团结故事“跃然纸上”;推出评论、理论等文章,深入阐释全区上下积极践行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推动民族团结事业发展取得崭新成就的生动实践。

2021年以来,西藏日报新媒体各平台开设“民族团结情·我们的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携手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专题专栏,推出《西藏什么事情坚持十数年,这位七旬老人做到了》《那曲“亮党徽”的藏族大叔,出新曲目啦……》《云南籍游客西藏行的感动瞬间》等一大批“酥油糌粑味浓郁”的融媒体报道。西藏日报汉藏文报纸、西藏商报大力宣传自治区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进行深入宣传阐释,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情·我们的故事”“民族团结群英谱”“‘老西藏’口述民族团结”“身边的感动——我们的价值观”等专栏,策划“民族团结”专刊版面,推出《一碗做了20多年的手擀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西藏实践”》《雪山见证:赓续六十余载的鱼水深情》《陈千和洛松卓玛一家:盛开在蔬菜大棚里的“团结之花”》《免费“爱心餐”,温暖了一座城》《同心共建美丽幸福家园——“幸福新西藏发展新画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篇》等一大批图文报道;“快搜西藏”客户端开设多个专题,推出《幸福西藏我来讲》《普布次仁:“习爷爷告诉我他也喜欢踢足球”》《陈凡和白玛嘎珍的爱情故事》《10位大连知青在琼结的青春岁月》等报道。这些报道,通过立体化、多形态的传播,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我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弘扬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产生良好传播效果。

西藏日报推出的原创产品《面包·音乐·幸福——巴次和满馨蔚的爱情故事》,获第25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策划推出的《“老新闻·新故事”——〈西藏日报〉创刊60周年全媒体记者基层行》系列报道,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5—2016年度西藏新闻奖一等奖;H5作品《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西藏家庭私藏照首发》、文字评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论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教育》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复兴号”在西藏通车引起各族群众欢呼和赞誉“这是我们新的团结线幸福路”》《“追寻先遣连足迹”系列报道》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老西藏”口述民族团结》系列报道,获2019—2020年西藏新闻奖二等奖;《“叫我怎能不歌唱”——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别报道》系列作品获西藏新闻奖三等奖……

小切口多角度全方位呈现,讲好各民族大团结故事

为了动情、鲜活讲好民族大团结故事,西藏日报坚持“大题小做”,精心确定选题,统筹策划实施,从微视角切入,通过生活化的讲述、有历史感的故事、融媒体表现形式,不断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

2020年,为纪念西藏自治区设立“民族团结月”30周年,结合学习宣传贯彻《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西藏日报统筹策划,组织推出“‘老西藏’口述民族团结”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历经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各族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以他们的个人口述和亲身经历,讲述来自祖国各地不同民族干部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互助、携手共进,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结下的深厚情谊和感人故事。报道通过一篇篇接地气的文字讲述和一组有生活气息的视频、图片,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一段段鲜活的民族团结史,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使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两周年之际,西藏日报策划制作推出《总书记,扎西德勒!》特别报道,含10集短视频和1篇原创H5手绘长卷。记者沿着总书记考察西藏足迹进行回访,深入桃源人家、山川湿地、高铁车站、古城新居,从林芝到拉萨、从乡村到城市,透过镜头和文字,通过一位护林员、一户人家、一个村落、一座城市、一个公园、一座车站、一座寺庙、一间店铺、一条古街、一个社区的变化,呈现西藏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展现高原各族儿女大团结的蓬勃朝气。报道一经推出,全平台累计点击量超100万,并被多家区内外媒体转发,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其中,在第十集视频“社区是咱们的大家庭”的采访拍摄过程中,采访组几经周折,找到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布达拉宫广场发表重要讲话时,在欢迎队伍中激情挥手的拉萨市城关区策门林社区居民米玛。作为居委会居民小组组长的她,向记者深情回忆了当天的情况,通过镜头向总书记表达感恩之情:“总书记,扎西德勒!”。米玛向记者聊起这几年社区居委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的创新举措,介绍了社区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的感人点滴:有人生病时,不管什么民族,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过年过节大家也会欢聚在一起,一派团结和睦的美好生活图景。视频题眼抓得好,立意深,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既表达了社区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又在阐述中将民族团结的点滴小事娓娓道来,成为该系列视频中的流量爆款,抖音平台阅读量超15万,点赞数9000+。

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手绘动漫互动产品《H5长卷|扎西德勒!跟着总书记打卡西藏》,整合采访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让受众跟随H5画面,观西藏绿意满目、桃花拂面,听高原流水潺潺、鸟鸣啁啾,感受雪域各族儿女感恩奋进的共同心声。

拉萨市城关区策门林社区阿珠仓大院,居住着藏、汉、回等不同民族的群众。在这里,各民族和谐共处、团结互助,每天都上演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这些平平淡淡的小事,就像浇灌花朵的一滴滴清水,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加美丽。

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社区的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话家常。记者丹增群培摄

2021年9月,自治区“民族团结月”巧遇传统中秋佳节,阿珠仓大院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共庆佳节,他们一起聊天、唱歌、跳舞、拍大合照,一片欢声笑语……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来自湖北的王海、昌都八宿县的珠吉登增、甘肃的张龙以及大院的组长边巴,虽然是不同的民族,但在阿珠仓大院和谐相处,生活中谁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互帮互助,不分你我,其乐融融。在这里,他们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民族团结动人故事,记者细细聆听,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也被他们和睦的氛围所感染,并用镜头将这些温馨的画面记录下来,通过作品《笑泪交融!这是一个时常在西藏发生的故事》,将这份感动传达给更多的人。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西藏众多民族团结动人故事的缩影。该作品于2021年9月26日在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等多平台发布,微信公众号阅读量2.2万+,抖音阅读量1万+,微博阅读量2.1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西藏日报牵头,联合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湖北日报、浙江日报、羊城晚报,共同推出《金色哈达跨越山海·30年印记——代表委员话援藏》联动报道。邀请兄弟省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讲述自己与西藏的故事,分享对援藏工作的认知与感悟,寄语对西藏未来发展的期许;由在藏代表委员谈受援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表达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全国人民以及援藏干部人才的感谢。6家党报调动报纸、网站与新媒体资源,同步实施、同频共振,彰显融合发展成效,发挥矩阵传播效应,借势借力优化和拓展传播效果,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感情传播得更远。

西藏商报推出的系列产品《向总书记报告:幸福西藏我来讲》,围绕安居、就医、养老、就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等主题,通过有血有肉、见人见物的故事表达,让普通市民、村民、党员干部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发展变化,集中展现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实干之举、获得之感、幸福之声。

这些作品推出后便在区内引发刷屏效应,有效提升了西藏日报全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总书记,扎西德勒!》获评2023年度西藏日报社总编辑特别奖。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题对该组特别报道进行表扬——《一组飘溢“酥油味糌粑香”的重大主题报道》。

以民族团结的合力,讲述民族团结的深情

西藏日报作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是一支由汉、藏、门巴、珞巴、回、彝、侗、黎、羌、瑶、锡伯、土家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组成的优秀团体。各民族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促互进、共同进步;在生活中相互关心,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深切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感动。正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拼搏奋进的队伍,以民族团结的合力,用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的真实记录,讲述着生活在这片高原大地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深厚情谊。

2019年,西藏自治区“四讲四爱”(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阶段,自治区有关领导批示要深入了解基层“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加强对“四讲四爱”典型宣传报道力度。西藏日报对此高度重视,安排骨干力量及驻七市地记者站对基层典型开展全面宣传。

记者唐启胜深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采访“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巴桑。在与巴桑近3个小时的深聊中,记者了解了他在重庆当兵的经历、与妻子赵玲相识相恋的过程、帮助打工老人刘春梦的故事,写出了报道《三份情,一辈子的幸福》,获2020年自治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新闻作品评选“优秀新闻奖”。

回顾整个采访过程,记者有自己的感悟:在内地当兵时,各民族相亲相爱,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植根巴桑心中;与妻子赵玲的相识、相爱、共同生活,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巴桑的家庭中扎根开花;带动达帕萨村村民共同照顾刘春梦老人,让民族团结的果实惠及更多的人。巴桑是一个普通人,他所生活的村也只是西藏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生动反映了民族团结在西藏落地生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的生动实践。

不同于巴桑故事的“以小见大”,2020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模范区创建”,意义重大。西藏日报高度重视,安排记者就条例的出台过程进行专门采写报道。采访时间紧、任务重,记者联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获得相关材料、数据后认真学习,拟定采访提纲,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采访,最终成稿《〈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诞生记》,获第30届中国人大新闻奖报纸通讯社作品通讯三等奖。“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西藏又多了一个新依据。报道站在全区角度,以法律的出台为背景,对条例诞生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使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2023年11月28日西藏日报一版刊登报道《一碗做了20多年的手擀面》,记者杨小娟是一名来自重庆的土家族记者。进藏工作多年,让她对在西藏搞好民族团结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她深入受访对象家庭,进行跟踪采访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通过现场的细节描述和背景的相互穿插,最终经过多次推敲修改完成报道。记者对民族团结多了自己的感悟:文章主人的故事,不是大话套话的民族团结,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这就是高原各民族大团结的鲜活注解。

2024年新春佳节,工作在珠峰脚下扎西宗边防派出所的民警赵天豪,在这个冬天迎来了妻子和两个女儿越过千山万水进藏陪伴。记者汪纯敏锐抓住这一线索,提前策划、一路跟拍,全面记录赵天豪一家人在藏团聚的故事。推出的图文视频报道《“逆向”团圆为家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被人民网、中国西藏网等转载。网民留言说:“一字一句读完,很感人,向你们致敬,祖国的强大,离不开默默奉献的你们。”

2020年8月,在山西省襄汾县、在河南省开封市、在陕西省西安市、在四川省成都市、在上海市……记者林敏和同事王莉、张思雨上门拜访十八军老战士,现场聆听他们讲述自己在西藏与各族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互帮互助、彼此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山西的郭志云老人、河南的张长卿老人,在西藏奋斗了几十年,他们的亲人也曾经是记者的同事。看到来自第二故乡的年轻人不远万里而来,老人感到非常亲切,回忆起自己在西藏奋斗的故事,有说不完的话,对西藏的明天寄予殷切希望和嘱托。在3位记者看来,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郭志云”“张长卿”怀揣家人亲人的嘱托,不顾艰难险阻,毅然投身雪域高原建设,才有了今天的美丽幸福新西藏。

(来源:新闻战线,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5月(下);作者廖嘉兴系西藏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林敏系西藏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