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辉:近一年来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中国藏医药研究成果评述

发布时间:2024-06-13 19:47:00 | 来源:北京藏医院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作者简介】罗辉,男,汉族,医学博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科教处副研究员。

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逐渐扩大。仅自2023年以来,我国学者就有多篇关于藏医药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和层次都有显著的提升。这些研究探索了藏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和机制,提升了藏医药的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本文通过检索PubMed、谷歌学术收录SCI论文,对近一年来的研究成果按临床研究和药学研究分类介绍如下:

一、临床研究论文

1.《Effect of Baimai ointment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multicentre,prospective,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发表期刊:于2024年1月发表于Phytomedicine,影响因子IF=7.9,在全球药物化学、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药学、植物科学4个学科中均为1区杂志。

研究介绍: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牵头,国内8家三级甲等医院共同参与,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评价了藏药白脉软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民族医药在骨伤科临床应用贡献了高级别的研究证据。

这篇文章应该是截至目前,国内藏医临床领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

2.《Efficacy of Qingpeng ointment (a Tibetan medicine) for acute gouty arthr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发表期刊:于2024年1月发表于《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影响因子3.9,在JCR的医学—补充替代医学中属于1区期刊,中科院分区的医学—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中属于2区期刊。

内容简介:该研究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刘建平教授团队牵头国内3家三甲医院共同承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评价了藏药青鹏软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纳入203例VAS评分≥3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程为7天。研究发现:青鹏软膏可作为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的安全治疗选择。

3.《Five Tibetan patent medicines orally for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发表期刊:于2023年12月发表于《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影响因子IF=5.4,在全球药物化学、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药学、植物科学4个学科中均为1区杂志。

内容简介:该研究是对临床研究的系统综述,通讯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周莉教授和董兴鲁医生。该文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五种藏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研究发现,五种藏成药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神经损伤评分和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有效,但这一发现尚需高质量研究的验证。

二、药学研究论文

1.《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herbal medicine Triphala on oral cancer by inactiva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based on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发表期刊:于2024年3月在线发表于《Phytomedicine》,期刊简介同临床研究第1篇论文。

内容简介:该文通信作者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胡贤达博士,并列通讯作者单位来自南方医科大学。文章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并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藏医经典方剂三果汤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抗肿瘤作用,发现三果汤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代谢活性、迁移、侵袭和增殖,并促进OSCC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三果汤对OSCC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该文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作为主通讯作者单位迄今为止的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文章。

2.《Rhodiola crenulata alleviates hypobaric hypoxia-induced brain injury by maintaining BBB integrity and balancing energy metabolism dysfunction》

发表期刊:于2024年3月发表于《Phytomedicine》,期刊简介同上。

内容简介:该文通讯作者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研究所(跨学科研究院)的孟宪丽教授。该研究对高海拔缺氧疾病常用的藏药红景天开展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了红景天抗缺氧作用及相关机制,揭示红景天通过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和平衡能量代谢功能障碍,缓解低压缺氧诱导的脑损伤。

3.《Preventive mechanisms of Chinese Tibetan medicine Triphala agains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发表期刊:于2024年1月发表于《Phytomedicine》,期刊简介同上。

内容简介:该文由青海大学的张得钧教授团队和来自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的 Tin Wui Wong教授团队共同完成,从肠道微生物群、代谢物和炎症的角度来揭示藏医经典方剂三果汤减轻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潜在机制,认为三果汤具有抗炎、抗高脂血症、保护肝脏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活性,对肝脏和肠道的综合作用减轻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

4.《Protective effect of Tibetan medicine Qiwei Tiexie pills on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acetaminophen overdose: An integrated strategy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abol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发表期刊:于2024年1月发表于《Phytomedicine》,期刊简介同上。

研究简介:该文通讯作者为吉林医药学院Yang Xiaohang。该研究采用LC-MS和网络药理学来预测藏医经典方七味铁屑丸在药物诱导的肝损伤中的潜在靶点,然后采用HE染色、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qRT-PCR来分七味铁屑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发现七味铁屑丸改善了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诱导的肝脏代谢紊乱,同时显著抑制了与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相关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为藏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了新的见解。

5.《Tibetan medicine Liuwei Muxiang pills (LWMX pills) effectively protects mice from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发表期刊:于2023年7月发表于《Phytomedicine》,期刊简介同上。

研究简介:该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的仁青东主教授。联合青海省藏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单位共同完成。仁青东主教授此前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藏医证候学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该文对藏医经典方六味木香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机制进行研究,建立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蛋白质组学和免疫印迹分析了六味木香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潜在机制,发现六味木香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维持胃功能,调节与癌症发展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

6.《Total cucurbitacins from 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 pericarp do better than Hu-lu-su-pian (HLSP) in its safety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icacy》

发表期刊:于2024年2月发表于《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影响因子IF=5.6,在JCR分区的医学—药理学(医学)中属于1区期刊,在中科院分区的医学—药学中属于2区期刊。

内容简介:该文通讯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汪俊松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现在藏医药研究所任职)冯欣研究员。此前,这两位专家带领团队联合开展了藏药矿物药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研究,在该刊以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该文以在藏医治疗黄疸和肝炎中广泛应用的波棱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挥保肝作用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从波棱瓜果皮中提取总葫芦素进行分析,并以葫芦素类保肝药物葫芦素片为对照品,比较两者的作用和安全性。研究发现,波棱瓜果皮提取的总葫芦素,在减轻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和更大的安全性,揭示其具有开发成肝保护药物的潜力。

7.《Dynamic variations i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iebangchui stir-fried with Zanba by integrating UPLC-Q-TOF-MS based metabolomics and DESI-MSI》

发表期刊:于2023年8月发表于《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影响因子IF=6.0,在JCR分区化学工程-普通化学中属于1区,中科院分区化学-综合中属于2区期刊。

内容简介:该文通讯作者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张艺教授。该研究针对糌粑制铁棒锤为藏药特色炮制方法,但存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转化不清、炮制机制不明等问题,运用UPLC-Q-TOF-MS、HPLC、DESI-MSI等技术开展铁棒锤糌粑炒制过程的成分研究,解释了藏医传统炮制方法的科学内涵,为铁棒锤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8.《Ganlu formula ethyl acetate extract (GLEE) blocked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arthritis by inhibiting NLRP3 activation and reducing M1 type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发表期刊:于2024年5月发表于《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简介同临床研究3。

研究简介:该文通讯作者为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的孙海建教授、邱丽颖教授和西藏藏医药大学米玛教授。针对藏医经典方剂五味甘露方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应用,对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疗效,但其治疗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的现状,文章研究了该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物质和潜在机制。发现五味甘露方可能通过下调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和减少 M1巨噬细胞极化,有效减轻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液和膝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

9.《“RNSP (Rannasangpei)” Rescued MK-801-induced Schizophrenia-like Behaviors in Mice via Oxidative Stress and BDNF-TrkB/Akt Pathway》

发表期刊:于2024年5月发表于《Molecular Neurobiology》。影响因子=5.1。在JCR分区神经科学中属于1区,中科院分区医学—神经科学中属于2区期刊。

研究简介:该文通讯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的程勇教授、刘庆山教授和西南交通大学吴晓玲教授。该研究采用小鼠实验,探讨了藏药经典名方七十味珍珠丸(又名“然纳桑培”)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结果显示,七十味珍珠丸显著改善了小鼠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包括社交能力的提升、运动感觉门控功能的恢复,以及躁动行为的缓解,提示七十味珍珠丸有望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物。

评述

近一年来,我国藏医药领域在国际医药学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标志着我国藏医药的科研水平和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高。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试验(实验)设计,藏医药的疗效逐渐更加客观的验证,治疗机制得到科学阐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藏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也为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找到更加明确和科学的定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现有的藏医药研究中,临床研究为推动藏医药的传播应用提供了直接的循证医学证据。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是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金标准。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推动下,有效性和安全性逐渐得到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的藏药产品从无到有,日益增多,促进藏医药的疗效被大众认可。药学研究可以定性定量分析藏医经典方剂和藏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安全性,为阐明藏药的作用机制、研发更多有效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引入到藏医药研究之中,为藏医药科学事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藏医药的故乡也同样在中国。中国的藏医药,无论是卫生事业发展,还是现代科学研究,以及藏药产业规模,都遥遥领先于国外。从现有研究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藏、中、西医相结合,跨地区、多学科、多民族的学者合作,共同投入到藏医药研究中,这是我国藏医药学研究的独特优势,也推动了我国藏医药学术的快速发展。当然,藏医药现代研究尤其是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尤其在藏医药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研究、藏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研究的涌现,中国藏医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学术影响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