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及导读

发布时间:2024-06-10 16:43:00 | 来源:青海民族研究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主持人语

近 20年来,中国大陆医学人类学获得蓬勃发展,先后涌现出多支学术团队,分别在一般医学人类学、民族医药人类学、中医人类学和生物医学人类学四领域产出了一批出色成果。相应的专业委员会也被建立起来,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下设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就从业人员构成而言,学者有出身人类学背景或医学背景的,也有从事医学翻译和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本专题共选 5篇论文,意图展示我国这一领域部分学者的最新思考和研究风格。

景军和法翠雯通过全国性海量访谈材料揭明,在临终关怀问题上依然流行“上行家庭主义”模式,孝道仍旧在中国社会中流行,并指出阎云翔“下行家庭主义”概念的不足。杜靖和杜若桑的论文呼应了景军和法翠雯的研究,但更根本的原创在于提出的“乡村医疗社会”概念,展示了乡村医疗社会的生成,认为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及在世的存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各种医学观念与知识具身的过程。同样从现象学出发,张庆宁和林淑敏讨论了各种社会关系、结构、习性与病患者的感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显象问题,同时深入揭示了病患者面对关系、结构和习性所表现出的能动性与策略性,显示出作者极强的现实关怀意识。以上三篇为经验研究,余二篇为知识史和知识人类学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赵晓荣呈现出敦煌卷子中一套独立的医学知识体系,即敦煌医学佛医思想的生命观、疾病观、医疗观及具体治疗方法。张树剑不满足过往科学史、医疗史、医疗社会史、科学哲学等一些做法,提出从知识史角度重新审视医学史、医疗史及医学知识的实践与运用,由此,在未来可能催生出一个新的医学观察视域。

敬告读者

《青海民族研究》于 1989年创刊,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主办的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藏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本刊编者热忱欢迎学风严谨、言之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文字精确流畅的学术论文投寄本刊。对来稿作如下要求:

1.标题:应简明具体,概括文章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应客观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在 100—300字;关键词以 3—8个字为宜;标题、摘要及关键词应有英文翻译。

3.作者简介:应注明作者、性别、籍贯、单位、职称、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及电子信箱。

4.基金项目:如有项目成果须注明项目发布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示例:本文系 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XXXX”(批准号:XXXX)阶段性成果。

5.正文要求立论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可靠、语言通达,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书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其中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等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非公历的历史纪年、日期要用汉字数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年 11月 20日)。

6.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请根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15著录。文中注释作文后注处理,以①②③……排序,与正文一一对应;参考文献采用文后注,以 [1][2][3]……统一排序,同一文献在文后只出现一次并分别标注引用页码。文献名一律用全称(文献作者、译者若为多名,须列出前 3位)。

文献示例:

[1]王桐龄.中国民族史 [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102.

[2][3][英 ]赫 ·乔 ·韦尔斯.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 [M].吴文藻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70.627.

[4]李世愉.甘肃土司始于何时 [J].青海民族研究,2023,34(4):2.

[5](东汉 )班固.汉书,卷 62,司马迁传 [Z].北京:中华书局,1962:2735.

[6]甘玉贵.散居民族研究的奠基之作 [N].中国民族报,2015-03-06(6).

[7]刘少楠.加纳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认知 [A]//李安山.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3)[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09-310.

[8]Hopkinson A. UNIMARC and metadata: Dublin core [EB/OL]. [2013-03-27]. http://archive.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2009-04-22.(注:[ ]中为引用日期 )

7.本刊所刊发文章均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EPS中文电子期刊等全文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全文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发放。若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上网,请在来稿中向本刊声明。

8.本刊在尊重原稿的前提下,对拟刊稿有权作适当删改,若不同意,请在投稿时预先说明。倘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并三年内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文中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文责自负。

9.所投稿件应为未公开发表之作,勿一稿多投;三个月左右未收到采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予作者当期刊物。拟刊之稿,编辑部将根据来稿时间、栏目设定及版面情况统筹安排,若作者不愿待刊,请电告本刊编辑部,以便本刊作适当处理。

10.郑重声明:本刊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版面费,也未授权任何第三方组稿,敬请各位作者读者监督,同时请作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1.本刊唯一指定投稿邮箱:qhmzyjbjb@163.com;本刊官网网址:https://qje.qhmu.edu.cn/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