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心凝聚工作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

发布时间:2024-02-28 17:35:00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多次会议和多种场合强调指出,要持续做好人口素质提升、人心凝聚、人才培养的工作。其中人心凝聚,事关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做好人心凝聚的工作,就是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一、凝聚人心的理论逻辑

《孟子·离娄上》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此即为众所周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论述其实不仅涉及到“得天下必须得民心”的价值逻辑,也涉及到“如何得民心”的实践路径——“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已然超越了传统社会之“天下”与“民心”的逻辑关系范畴,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统筹历史全局与时代大势,提出政治实践的基本价值判断和核心实践命题。

新时代做好人心凝聚工作的理论前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则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基本价值判断。人心是一个指代性的概念范畴,我们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凝聚人心,说到底,是要把历史性实践的主体力量整合起来。恩格斯曾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人类社会发展“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正是这些广大群众的、整个民族的、整个阶级的行动‘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现实的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坚定地认为,只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在遵循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发挥历史主动性相统一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不断开创历史伟业。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也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上述论断正是基于深厚的实践,同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又再一次深刻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正确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若没有凝聚起亿万人心,就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更不可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若没有凝聚起亿万人心,就难以在一穷二白、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突破封锁、自力更生,更不可能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若没有凝聚起亿万人心,就难以在苏东剧变的世界历史背景下团结一心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更不可能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若没有凝聚起亿万人心,就难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势下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更不可能“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同样,在西藏,若没有我们党把人心凝聚起来,又怎会有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性实践,又怎会有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凝聚人心的价值意蕴

作为凝聚人心逻辑前提和判断基础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物,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性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正是人心所向,方才支撑起中国共产党牢不可破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同时,也正是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起亿万人心,汇聚起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合力。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唯有顺应人心民意,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维护和巩固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反之,与人民群众意志和心愿相背离,也必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相悖,最终走向人亡政息的宿命。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百余年的奋斗皆为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担当作为。作为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将亿万人心凝聚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旗帜下,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顽强奋斗,摆脱了近代以来被奴役、被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从无到有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跨越,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阔步前进。同时,在此历史性实践进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心始终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人民始终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历史前进绝不会一帆风顺,要化解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必然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是我们党执政不可或缺的根基和依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心向背关乎我们党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新时代的十余年间,我们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极其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统筹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当前和今后,我们还会面临更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没有人心的凝聚和人民的支持,我们将寸步难行,乃至动摇执政根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实践,人心向背至关重要。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只有凝聚人心、依靠人民,我们的事业才能乘风破浪、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毫无疑问,坚持“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基本理念,全力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是对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之“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深刻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始终心系西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第六次、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中的“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和“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次具体提到“凝聚人心”,彰显了人心凝聚工作在党的西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心凝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从而才能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的生动局面。

三、凝聚人心的实践要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是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事业。以“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导向的凝聚人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做好人心凝聚工作,夯实党在西藏执政的“人心”根基。

持续做好人心凝聚工作,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加强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西藏工作的正确方向,始终把人心凝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夯实做好人心凝聚工作的政治基础。

持续做好人心凝聚工作,就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持续扩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生产力布局,确保西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行稳致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重点和一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用好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方法论,科学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准确把握好立和破的顺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积极主动解决好事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人心、人才问题,持续做好人口素质提升、人心凝聚、人才培养工作,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做好人心凝聚工作,就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反动思想和错误思潮,守好西藏舆论阵地,将网络等新型传播平台作为意识形态斗争重要阵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弘扬正能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群众、教育群众,深入挖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思想认识、伦理准则和价值观念等,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夯实做好人心凝聚工作的思想文化基础。

持续做好人心凝聚工作,就要持续大力改善民生,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就业增收、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收入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力度,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和养老保障,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积极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做好人心凝聚工作的现实基础。

持续做好人心凝聚工作,就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西藏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宗教事务治理体系,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夯实做好人心凝聚工作的社会基础。

(来源:《西藏日报》2024年1月2日第6版,作者为西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人毛奇系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教授)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