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讲: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赴藏始末
吴忠信何许人也?国民政府为什么派他入藏?他入藏的背景如何?过程如何?在西藏做了哪些事情?其意义何在?下文将详细述及吴忠信赴藏的来龙去脉。
吴忠信,字礼卿,一字守坚,1884年3月1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吴忠信年幼时,父母双亡,他随兄长生活并秉烛苦读。1901年,17岁的吴忠信有感于国家的衰弱,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南京江南武备学堂。4年后,吴忠信以优异成绩毕业。1906年吴忠信秘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8岁的吴忠信出任京师警察总监并兼理市政。一天,孙中山的车夫驾车在南京市中心鼓楼撞了人,被警察扣下。大总统府总务局长打电话给吴忠信,希望放人。吴忠信回话,得秉公执法,不能通融。总务局长只好亲至警察局,办理了赔偿手续。此事传出,市面上地痞流氓滋事扰民者得以收敛,乱军伤兵敲诈勒索者近乎绝迹,社会治安大为改观。孙中山对吴忠信厉行整顿的诸项措施速见成效大为赞赏。
1913年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就任讨袁军总司令,吴忠信复任南京警察总监。讨伐袁世凯失败后,吴忠信随黄兴亡命日本。孙中山在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吴忠信成为首批120名党员之一。
1915年,孙中山命吴忠信、陈其美先后潜回国内,主持上海军事并兼管江浙皖三省。1917年后他随孙中山转战粤、桂、闽诸省。1926年吴忠信受聘为北伐军总司令部顾问,后历任安徽省主席、贵州省主席。1936年8月,吴忠信就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在处理民族事务和加强边疆防务中,他一直兢兢业业,谨慎从事。1933年任安徽省主席,翌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辕总参议。1935年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1936年8月,吴忠信改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一、吴忠信入藏的背景
(一)国际国内背景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妄图吞并整个中华大地,民族危机空前深重;而老牌帝国主义英国更是利用国民政府不得不既要抗日,又要“剿共”的局面,频频插手我国内政,赤裸裸干涉我国涉藏事务,还多次派代表入藏,挑拨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的关系,甚至千方百计阻挠九世班禅大师返回西藏。1937年8月17日,英国驻华公使再次向我国外交部口头提出,奉到本国命令,英方对九世班禅入藏带仪仗队,不能同意。致使九世班禅回藏的梦想化为泡影,最后于1937年12月1日在青海玉树圆寂。
(二)西藏地方局势
1934年1月26日,热振呼图克图以西藏地方政府的名义,向中央政府呈报了西藏政情,以及自己出任摄政一事,受到国民政府赞赏。热振活佛是在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处在极为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担任摄政的,他继承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晚年“倾心内向”的政策,在处理西藏地方一系列重大事务时,十分重视历史定制、宗教仪轨,重视维护民国中央政府的权威。
1935年6月6日,十三世达赖喇嘛遗体奉安于新落成之金塔,开光数日,至6月13日举行了盛大的安塔庆典。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致电敬贺。寻访转世灵童被提上日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三路人马,去往西藏东北方向寻访。北面及达布一带由普布觉降巴佛领队;青海一带由纪仓佛寻访;昌都察雅一带由色拉古巴康萨佛率领。赴青海各地寻访的纪仓佛得到了九世班禅大师的支持,访获有灵异儿童14名,尤以塔尔寺附近当采地方拉木登珠最为不凡。九世班禅也认为他颇有灵气,经多次观察及试验物件,以及在拉萨祈祷降神,均表明此孩为灵童。这时,西藏、西康也寻得两名灵童。于是,热振呼图克图向中央报告,提出按照清朝惯例,由中央派员参加灵童转世坐床典礼。
二、吴忠信入藏的过程
(一)国民政府特派吴忠信会同热振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事宜
1938年12月18日,西藏办事处转来噶厦致蒙藏委员会电,正式同意蒙藏委员会关于达赖喇嘛转世掣签办法三项中的第三条,即指派张咨议威白代表就近办理;并请求中央特派一名官员与西藏驻内地代表中一人,同赴西宁,俾使灵儿早日到达藏中。然而,西藏达赖喇嘛转世是关系中国主权的大事,国民政府参政会及社会上层人士多主张由政府派大员速前往处理,以示中央重视达赖转世盛典之意。
1938年12月20日,蒙藏委员会正式呈请国民政府明令特派吴忠信会同热振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事。12月28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
特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会同热振呼图克图主持第十四辈达赖喇嘛转世事宜。此令。
1939年1月5日,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致电热振活佛,通知国民政府特派吴忠信会同热振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事宜。
(二)入藏路线的选择
1939年7月15日,在国民政府的催促下,青海省主席马步芳派遣师长马元海率队护送青海灵童拉木登珠等从西宁启程入藏。以蒙藏委员会藏事处处长孔庆宗为首的一行也于7月由重庆取道西康入藏。而吴忠信本人则拟定于9月初由重庆,经香港、缅甸、印度至拉萨。然而,在办理赴印度签证时,英国政府却有意刁难。
1939年9月,英印政府驻锡金政务官古德还急忙向英国政府建议,派其到拉萨,以抵消中国势力在藏的增长。同年12月9日,英国政府正式指示古德出席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坐床典礼。
(三)入藏任务
就在国民政府与英国交涉赴印签证期间,吴忠信于8月4日拟具入藏任务与组织暨经费意见,呈报行政院,里面提到入藏任务,“主持达赖转世,而附及册封热振,授勋司伦、噶厦。但言精神,可括以树立信用、收拾人心两语”。其组织则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行辕”,下设秘书长一人及秘书三至五人;行辕下分三个组,各组设组长一人,由秘书兼任。所需经费具体不易估计,拟请先赐核总数,俟事竣后,再以实支数目补编概算。吴忠信意见后附有《对藏政策之检讨》,内提出目前具体办法:
(甲)在外交方面,应力避与英人发生摩擦,而与尼泊尔、不丹等善意联络。
(乙)在政治上扶持热振,使亲汉派渐握实权,加强中央与西藏之联系,同时联络亲英、自立两派,以减少对我之反感,并进而为我所用。
(丙)设法健全中央在拉萨设置之办事机关。
(丁)在宗教方面,须由(有)熬茶、布施等佛事,竭力联络三大寺及各寺院。
(戊)在民众方面,应善用宣传及实施德惠。
(四)漫长旅途
1939年10月22日,吴忠信委员长携秘书长罗良鉴等一行十余人,乘飞机由重庆至香港,然后经缅甸仰光,分乘飞机、轮船,于11月27日抵达印度加尔各答。万里路遥,坎坷艰辛。在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时,沿途密布的英国兵站,使吴忠信一行更加感受到帝国主义图谋染指中国的野心未死,感觉到此行责任重大。登上锡金与西藏交界的山巅,吴忠信特地叫随员把中国国旗插上山顶,领众齐唱国歌。
经由大吉岭和噶伦堡,吴忠信一行于12月23日抵达亚东,受到噶厦亚东总管等官员的热烈欢迎,并一路陪送,于1940年1月15日抵达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和僧俗大众的隆重欢迎。但第二天吴忠信依例到布达拉宫瞻礼时,有人却横生枝节,原来正门台阶共三道,中道已用绳索拦住,说是只有达赖一人能走,其他人须从左右边道上。吴忠信正言厉色:“我本代表中央的大员,在本国领土内,无处不可行走!”说罢即命拆除拦索,从容执杖,中道而上。对于受到欢迎的场面,吴忠信在其日记中写道:“……旋到哲蚌寺附近之藏政府欢迎帐篷,热振代表暨噶伦丹巴嘉样、彭休、彭康,以及藏中高级僧俗官吏七十余人,均献哈达致敬……其驻在拉萨藏军七百余人,全体出城,列队迎候于别蚌寺前之道旁。午后四时入城,鸣礼炮二十七响致敬,循曩例也。”无怪乎英驻锡金政务官古德在致英印政府的报告中说,据他的观察和了解,普通的拉萨人将吴忠信视为新的“驻藏大臣”。这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吴忠信此次入藏负有与摄政热振活佛共同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转世事宜之重责。
三、吴忠信在藏的活动
(一)从“掣签”到“征认”
吴忠信到拉萨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布施寺庙,会见西藏上层贵族、僧官,分赠礼品,还给热振活佛颁授“辅国普化禅师”册印。早在黄慕松入藏时,就代表中央政府册封热振活佛“辅国普化禅师”名号,此次吴忠信入藏,代表中央政府正式颁授热振活佛金册金印,并授予其二等采玉勋章。在1939年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热振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时人称,在热振摄政期间,是民国以来中央与西藏地方感情较好的一个时期。所以在西藏谈起拥护中央的,都以热振为领袖人物。
然而,关于为所选三灵童掣签一事却发生了变化。在1939年9月17日吴忠信未启程离渝时,曾接到热振活佛来电,郑重表示:“至于灵儿入藏后所有一切应行征认、剃发、坐床等大小典礼,均俟中央代表吴委员长到拉萨时,应如何办理,再当次第呈报。”可是,当青海灵童一行脱离青海控制、即将抵达西藏那曲(黑河)时,西藏噶厦和官员扩大会于8月23日突然宣布青海灵童拉木登珠为十四世达赖喇嘛,并按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规格迎请拉木登珠至拉萨。接着,在藏历十月十三日,即公历11月23日,又按例为拉木登珠剃发、赠号。热振活佛、噶厦分别于11月21日、12月8日致电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蒋介石委员长,呈报灵童拉木登珠剃发、赠号、受戒事,并择定于明年藏历正月十四日(公历2月22日)吉日举行坐床典礼。而此时,吴忠信还在赴藏途中。按热振早已有确立青海灵童为转世之第十四世达赖及免予掣签之意,时在拉萨的张威白于8月多次电告国民政府,并提出建议。而此时热振及官员大会已确定青海灵童为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故不再提“掣签”,而云“征认”。因此,国民政府及吴忠信对上述西藏地方当局的做法,应早有所估计和对策。
西藏地方当局为何急忙摒弃其他两名寻访的灵童,不按热振活佛9月17日电报所说,待吴忠信到藏后举行掣签、剃发等仪式?国外某些学者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前往拉萨参加坐床典礼的国民政府官员入藏之后要求必须参与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认定”。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从摄政热振活佛方面来看,青海灵童的选定主要是他的功绩,因此他希望青海灵童选为转世的十四世达赖喇嘛。为了显示和保护自己在寻访青海灵童的功绩,不为掣签所改变,热振活佛采取了上述措施,急于宣布拉木登珠为转世的十四世达赖喇嘛,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随机应变,据理力争
吴忠信一行抵拉萨后,就面临着西藏地方政府已确定青海灵童拉木登珠为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局面。1940年1月26日,热振活佛向吴忠信正式呈递了关于访得拉木登珠灵异情形,并请转报中央政府免予掣签的报告。原件为藏文,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蒙藏委员会档案内。
吴忠信随后即1月28日致电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赵丕廉,“拟请转呈国府颁布命令,准以该灵童拉木登珠继任第十四辈达赖”,并赠给法币40万元。但是,为了维护中央主权,吴忠信向西藏地方政府提出要按旧例亲晤青海灵童,所谓“按旧例”,是指在清代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免予掣签前,西藏噶厦所上公禀中提出的办法,即由驻藏大臣和摄政等“看验”灵童后,免予掣签,再转呈中央核准。
(三)吴忠信验看灵童
1940年1月31日午前11时,吴忠信等人至罗布林卡,到大殿前下舆,由顾加总堪布等引导至花亭(荷亭)会晤灵童,同时吴忠信即电国民政府行政院,内称:“……忠信复查所述灵异各节,均属确实,拟请转呈国民政府颁布明令,特准以该灵童拉木登珠继任第十四辈达赖喇嘛,并发给坐床大典经费四十万元,以示优异。”2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发国民政府令:
青海灵童拉木登珠,慧性湛深,灵异特著,查系第十三辈达赖喇嘛转世,应即免予抽签,特准继任为第十四辈达赖喇嘛。此令。
拉木登珠业经明令特准继任为第十四辈达赖喇嘛,其坐床大典所需经费,着由行政院转饬财政部拨发四十万元,以示优异。此令。
这是中央政府对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免予抽签和正式批准青海灵童拉木登珠为转世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铁证。
(四)主持坐床典礼
因为国民政府已批准青海灵童拉木登珠免予掣签,因此藏历正月十四日拉木登珠的坐床典礼就成为吴忠信入藏后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最能体现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主权的大事。而吴忠信参加坐床典礼的礼仪问题又成了关键。经过交涉,吴忠信的座位依照清朝旧制确定。
乾隆五十八年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嗣后驻藏大臣除前往布达拉宫瞻礼外,有商议问题时,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地位平等,共同进行。而具体的仪礼及座位,驻藏大臣和宁于嘉庆十九年(1814)一份奏折中有详细记载:“自乾隆五十八年钦奉上谕:钦差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系属平等,不必瞻礼,以宾主礼相接……查全藏事务俱听驻藏大臣督办,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实属平等。”
吴忠信系中央政府所派主持坐床大典的大员,相当于清朝驻藏大臣,其座位按旧例排定,即含有主持、照料、监督坐床之含义。2月22日凌晨5时,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大典在布达拉宫隆重举行。西藏地方摄政、司伦、噶伦等各级官员、各大呼图克图、中央大员吴忠信及行辕全体人员,尼泊尔、不丹代表等约500人到会。吴忠信的位置按照清朝旧例,处于达赖喇嘛左方,席位面南,与之平行。吴忠信在达赖喇嘛坐床典礼上的座位安排,令英国人的阴谋再次破产,没有参加当时的典礼。盛典历时4小时,热烈圆满。当日,拉萨市内举行了各类庆祝活动,国民政府还下令全国一体悬旗,庆祝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并在重庆长安寺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
关于坐床典礼的全过程,吴忠信在当日日记中有详细记述,为了澄清事实,现引录如下:
二月二十二日晴
第十四辈达赖喇嘛坐床典礼定于今晨举行……余及全体职员亦于五时许相继到达。坐定约半时,达赖入殿就位,典礼开始。坐高约五尺,四周围以木槛,正面及左右均有木梯,可资上下,余坐达赖左方,地位面南,与之平行,适如旧制,坐垫高约三尺。热振坐达赖右方面西。司伦与热振平坐,惟垫较低……坐定后,热振起立向灵儿行三叩首礼,三噶伦继之。热振立殿之中央,对达赖诵经,并宣读疏文约十余分钟始毕。即有堪布一人持锦制丁钢多尔济一副挂达赖座上,寓长寿不变之意。另一堪布以尖顶黄帽加其顶上,加时达赖频蹙其额。嗣热振率各活佛向达赖献哈达、五供……前后计费四小时。
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后,于2月26日命孔庆宗等行署官员向达赖喇嘛奉送贡礼。国民政府的贡礼共30种200余件,价值约8万元,均系国家珍品,打破了“历代颁赐纪录”。
四、吴忠信入藏的意义
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在拉萨设立了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以蒙藏委员会藏事处处长孔庆宗为办事处处长,原驻藏咨议张威白为副处长,先行到差。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正式成立,取代了以前国民政府专使行署留藏机构非正式的名义和地位,成为名正言顺的国民政府驻藏机构,密切了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关系。
同年4月14日,吴忠信一行离开拉萨,经过锡金、印度,从缅甸、云南返京。综观吴忠信此次入藏之行:
首先,完成了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大典及册封热振活佛并授勋的主要任务,达到了“树立信用,收拾人心”的目的;
其次,解决了九世班禅灵榇返藏及设立驻藏办事处等问题。
吴忠信在其报告中,根据以上取得之成绩,甚至认为“中央在藏主权业告确定,而英人包办下所拟定之森姆拉草约已无形撕毁”。无论如何,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大的改善。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归属中国的地位始终未变。
【选编自张云主编《西藏历史55讲》(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内容部分有删节】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