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幸福来——四川甘孜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1-28 20:45:00 | 来源:​甘孜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巍峨绵延的贡嘎见证着康巴高原的发展变化,滔滔东流的两江一河述说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在甘孜州这个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的大家庭里,生活着藏、汉、彝、羌等各族儿女,他们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像爱护眼睛一样细心呵护民族团结之花;各族干部群众,像珍视生命一样固本培基。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手足相亲并肩行,同心守护生命线,如同一家人生活在安定和谐的“幸福家园”。

近年来,甘孜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幅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党建引领

系紧民族团结“纽带”

“要先将村干部队伍建强,才能带领村民们一起走上致富路。”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党支部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村党支部书记联系支委、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工作机制,并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方式,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同时,依托例会和“主题党日”活动,将村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组织在一起,一起说家事、谈国事,讲党恩、记党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凝聚民心力量。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俄达门巴村各族干部群众都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发展建设中,形成了“党员跟着支部走,群众跟着党员干部走”的良好局面。俄达门巴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省级‘四好’村”。

长期以来,甘孜州始终贯彻落实“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坚持把党建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甘孜州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政治职责,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民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召开州委民族工作会议、州委统战工作会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推进会等,加强顶层设计,总结成效、安排部署,全力推动民族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同时,甘孜州强化“一盘棋”思想,坚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注重加强党的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的通知》《关于建设“食安甘孜”助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的意见》等。

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和生命线工程,加快制定《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跟踪问效规定》,将实践行动开展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底目标考核重要依据,作为干部职工评先选优、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两个纳入”,推动民族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督查、人大工委执法检查、政治协商调研、政府专题应询、干部政治政绩考核和领导干部检视剖析重要方面,推行实地指导常态化,层层压实民族工作责任。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思想引领更加有力、主线更加突出,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夯实基础

共谱民族团结“乐章”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心连心,坚持民族团结,守望相助……”这是泸定县泸定桥小学的学生在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班会活动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幕。近年来,泸定桥小学通过课堂教学、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构建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让民族团结互助在学校蔚然成风。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近年来,甘孜州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把牢“思想之舵”,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之基,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州各级党委(党组)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予以安排,党员干部民族团结意识日益增强,民族团结示范作用更加突出。

同时,在城乡主要街道、路口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设置宣传牌,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社会氛围。各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日常,通过设置民族团结文化走廊、开设民族团结主题班会、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每个青少年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甘孜州在宣传引领上做文章、在助力发展上见实效、在强化保障上见真章,各级各部门利用各个时间节点,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集中宣传、专题党课等方式,多举措、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宣传内容进一步深化拓展。

守望相助

夯实民族团结“根脉”

自去年7月1日,甘孜州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启动以来,坚持“州指导、县实施”,强化保障、压实责任、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基本单元的重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贡献“甘孜智慧”,形成民族团结强大合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基稳固人贤楼高。甘孜州强化基层组织引领作用,加强“石榴籽”联络保障力度,建立300个“石榴籽工作中心”、2242个“石榴籽工作室”、2737支“石榴籽工作队”、培育6087名“育籽员”,架起各级干部与各族群众间的“连心桥”。以示范入户、纵深入户、跟进入户等方式在规定时限内完成6.5万余名干部职工与26万余户农牧民家庭的首次联谊入户任务,“1+2+N”联谊机制全面建成。建成3047个城乡法治广场、长廊,提供法律服务1.3万次,培养家庭“法律明白人”26万余人,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康巴大地。

州人大代表、得荣县瓦卡镇的拥忠次仁,积极主动发挥代表“领头羊”作用,整合瓦卡镇子庚、阿称、瓦卡三村+引资企业联合成立尼琮阿咪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统筹收购瓦卡镇葡萄,流转土地651亩,签订流转土地劳务合同,实现“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葡萄产业销售”均增收,引领三村260余户群众、1200余人增收致富,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努力。

甘孜州围绕中心工作,在助力市域治理创建、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农旅文旅融合等方面倾情助力服务大局。指导全州2181个行政村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辐射引领专合社205家、家庭农场18户,带动农户49689户,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947.3万元。投入5600余万元,重点打造王母村、拔桑一村、拔桑二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力培育特色民宿产业,带动村民就地就业,致富增收。

同时,积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王长生、四川好人张舒凤、浙江对口支援干部王峰和徐磊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22年度,评选命名了1个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国家级示范县、23个省级示范单位、50个州级示范单位;命名授牌表扬50个“优秀石榴籽工作室”、20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形成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如今,在甘孜州,民族团结的动人事迹已成为人们传唱的佳话,凝结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在甘孜州这片古朴厚重的大地上,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甘孜州将继续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答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康巴高原绚丽绽放!

(来源:《甘孜日报》2023年12月15日第1、2版)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