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川剧变脸……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开展

发布时间:2024-01-23 20:42:00 | 来源:国家民委 | 作者: | 责任编辑:

观看炫丽歌舞,欣赏非遗文化,品味特色美食……1月18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一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举行开展仪式。河南体验区以“根在河南·花开中国”为主题,四川体验区以“大美中华·锦绣四川”为主题。广大游客可以在学习体验中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戏剧传情,豫剧川剧轮番上演

“谁说女子享清闲……”豫剧《花木兰》家喻户晓。你能想象由一群娃娃主演的《花木兰》会是什么样吗?来自河南的10名豫剧小演员们,用《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的经典选段,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据了解,这些小演员有河南卫视“梨园春·擂响中国”2021、2022年度总决赛金奖擂主获得者;河南省第十五届至第十九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获得者;中央电视台“非常6+1·非常小明星”称号获得者。

“豫剧是中原地区的一个主要剧种,在30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深深根植于其所产生的中原沃土,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把小演员带到北京,在体验馆向首都观众展现豫剧艺术,我们非常开心。”河南赵玲艺术学校校长说。

“这是我第一次看小演员演唱的豫剧,孩子们在传承戏曲文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对戏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更是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弘扬。”前来参观的北京市民李琪说。

河南省体验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常规演出将持续至轮展结束,除了少林功夫、豫剧表演,还有打卡集印章、传拓技艺等体验项目。

在开幕式表演中,同样吸引人的还有四川省带来的川剧变脸。只见演员拿着扇子、踱着台步,举手投足间脸谱就由红色变为蓝色,一系列丝滑“连招”引得台下观众啧啧赞叹。“我希望能够将这门非遗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川剧变脸。”翟氏川剧变脸第二代传人张宝说。

中华服饰,蜀彩多姿。在中华服饰体验区,展出了来自四川各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游客均可免费穿戴拍照。“这些服饰太美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前我没去过四川,今后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前来体验的段女士说。

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添魅力

中原大地,钟灵毓秀;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手工美术体验区的小屋,连年平安、花开富贵、年年有余等包含吉祥寓意的剪纸,给新年增加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听说要到体验馆展示河洛剪纸,我非常激动,专门剪了‘石榴红一家亲’的作品。”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介绍,河洛剪纸讲究边剪边唱,在愉悦的心情中,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曹慧贞一起来北京的,还有宋氏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宋展克。

面粉本是常见食材,在工艺匠人手中,普通的面粉也可以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面塑。头戴金冠、脚踩云履的孙悟空,金刚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侍女……每一尊面塑都仿佛被赋以灵魂,或一颦一笑,或一怒一嗔,栩栩如生。

“我们的面塑在体验馆会展示3个月,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亲自体验面塑制作。”宋展克笑着说,“观众体验面塑的热情非常高。”捏、搓、揉等看似简单的手法,用小刀灵巧的点、切、刻、划,在宋展克的指导下,很快就成了一件作品。

“如今,中国风、国潮已逐渐成为主流审美,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和探索非遗文化。”在宋展克看来,传承非遗并不单单是非遗传承人的任务,每一个非遗爱好者都可以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我的作品会吸收一些比较精细、逼真的元素,融合到传统面塑手艺里,比如人物比例、神态配色,也会结合一些游戏手办元素,让年轻人感兴趣。”

在川韵展厅,展示了自贡彩灯、蜀锦等四川传统技艺中的代表之作。“在彩灯和蜀锦上辅以各民族的艺术图案形象,承载四川境内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形象和符号,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互鉴融通。”四川省体验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停不下来,品味舌尖上的蜀豫

四川的钵钵鸡、泡菜、郫县豆瓣,河南的胡辣汤、腊八粥……在中华美味体验区,各种特色食品琳琅满目,体验者们大快朵颐。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造就了川菜味型的丰富。“川味”展厅从历史层面讲述川味的演变和融合,从传承、匠心、创新的角度,讲述川菜、川茶、川酒在历史长河中对民族文化交融起到的积极作用。

茶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川茶历史悠久,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一带就已经将茶作为贡品,并有关于茶事活动的记述。其中,蒙顶甘露、峨眉雪芽、青城雪芽、竹叶青和四川藏茶等驰名中外。川茶的体验区整体设计成了四川老茶馆的样子,体验者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盖碗茶,观看四川功夫茶道表演,还可以参与手工炒茶、制作酥油茶。

开展当天,游客络绎不绝。体验区精心设计的各民族喜闻乐见、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广大游客感受到四川、河南两地文化彰显出的中华文化内涵。

据了解,本次展陈将持续至2024年4月。

(来源: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