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编 清朝西藏历史
清朝(1644—1912)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康雍乾三朝时期走向鼎盛,制度建设成果丰硕,改革措施多种多样,国力空前增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有序增长。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治下,强化管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清朝对西藏地方行政、军事、宗教、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措施逐步落实,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制度,驻藏大臣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摄政制度,驻军守边制度相继建立,对西藏地方管理的法制化大为增强,西藏与祖国内地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由盛转衰加剧的背景下,作为边疆地区的西藏地方和全国一样,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华民族在奋起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中谱写了一曲曲涤荡心魄的英雄悲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清朝西藏地方历史波澜壮阔、曲折复杂,更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引为借鉴。
第32讲 六世班禅东行朝觐
六世班禅东行,为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大寿,是清代藏传佛教高僧爱国爱教的重要历史事件,为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传统增添了重要内容。
一、六世班禅基本情况
班禅转世系统也是格鲁派最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皇帝特派钦差至扎什伦布寺“照封五世达赖之例”,封五世班禅罗桑意希(1663—1737)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赐金册金印。“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宝贝”。至此由中央政府确定班禅额尔德尼为班禅转世活佛系统的正式名称及其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的重要地位。此后历世班禅均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
六世班禅于乾隆三年(1738)出生在日喀则囊地扎西孜(今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内),乾隆四年(1739)由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主持、经驻藏大臣奏请乾隆皇帝批准,被认定为五世班禅罗桑意希的转世,乾隆六年(1741)被迎入扎什伦布寺坐床。乾隆九年(1744)由经师安钦活佛罗桑苏巴授沙弥戒。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世达赖喇嘛圆寂,由经师罗桑群培授比丘戒。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协助奉旨入藏主持认定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章嘉若必多吉呼图克图为七世达赖喇嘛灵塔开光,次年协助章嘉活佛认定了七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布达拉宫主持了八世达赖喇嘛的坐床典礼,为其授近事戒。乾隆三十年(1765)为八世达赖喇嘛授沙弥戒。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中央政府特颁赐金册金印。在八世达赖喇嘛年幼时,为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东行朝觐为乾隆皇帝祝寿
乾隆十六年(1751),清廷在平定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之乱后废除西藏郡王制,正式建立噶厦地方机构,令诸噶伦在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领导下,办理西藏政务。乾隆四十年(1775),一直图谋侵略西藏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提出与西藏签订通商条约等,六世班禅大师表示坚决反对。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表明拥护清中央政府治藏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入侵西藏的坚定立场,六世班禅大师启程东行,为乾隆皇帝祝寿。
(一)六世班禅在热河的主要活动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一日,六世班禅一行到达热河(今河北承德)行宫,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朝觐了乾隆皇帝,向乾隆皇帝敬献吉祥哈达、无量寿佛、法器铃杵等,并跪请圣安。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礼遇极隆,并用藏语向其问候。为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乾隆在热河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其驻锡。
在驻热河期间,乾隆皇帝多次宴请六世班禅,并与六世班禅讨论西藏政教大事,共同参加佛事等有关活动。八月十三日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之日,六世班禅与前来祝贺的厄鲁特、喀尔喀、杜尔伯特、内蒙古、青海各部蒙古王公、贵族,以及朝鲜使节朴明源等共同出席了乾隆皇帝祝寿庆典。六世班禅率领众高僧向乾隆皇帝祝诵无量寿经,并敬献七珍八宝和长寿画卷等。庆典之后,乾隆皇帝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各部王公贵族和六世班禅等,还向六世班禅颁发了金册金印。
八月二十五日,六世班禅在皇六子永瑢陪同下离开热河,前往北京。为感谢乾隆皇帝的优厚礼遇和恩宠,六世班禅仿照扎什伦布寺之例,命其高徒罗卜藏敦珠布带领班第20名留在须弥福寿之庙,传习后藏经律,内地喇嘛180人随从学习。
(二)六世班禅在北京的主要活动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九月初二日,六世班禅一行到达北京,驻锡西黄寺。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多次往来于皇宫和西黄寺之间,共商国是。
为迎接六世班禅到来,早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一月,清廷銮仪卫便将班禅所乘轿、车辆以及伞、雨具、衣帽等送交西黄寺喇嘛查收。又令西黄寺、东黄寺、雍和宫、弘仁寺、嵩祝寺等十几所藏传佛教寺院增修仪仗,准备迎接六世班禅大师。
九月初二日,六世班禅大师到达西黄寺,皇六子永瑢、三世章嘉国师、数位大臣率僧人、士兵等千人仪仗队迎接,六世班禅大师登上西黄寺达赖喇嘛楼无畏狮子宝座,接受乾隆皇帝的内库赏赐和赐宴。
继五世达赖喇嘛之后,又一位藏传佛教领袖人物六世班禅大师进驻西黄寺,西黄寺再度辉煌,再一次成为政界、藏传佛教界瞩目的中心,每天来西黄寺会见六世班禅的王公大臣、达官要人,以及请求班禅大师传法、灌顶、授戒、赐福的僧人和善男信女川流不息。
九月初三日,六世班禅大师和三世章嘉国师同往满族寺院香山宝相寺礼佛。初四日到恩佑寺等寺庙礼佛,并住圆明园清净地。初五日到圆明园舍卫城及长春园法慧寺拈香。初六日瞻拜圆明园各处胜景,并到永宁寺、觉生寺等礼佛后回到西黄寺,在西黄寺庭院接受了三千余人的朝拜。
九月初九日,在五世达赖喇嘛进京第一站南苑旧衙门行宫处建造的德寿寺,六世班禅朝觐了乾隆皇帝。乾隆为记此盛事特赋诗一首,后揭碑立石于德寿寺,成为《乾隆四十五年御制德寿寺诗碑》,其文如下:
德寿禅林成世祖,尔时达赖喇嘛朝。何期一百经年久,又见班禅祝嘏遥。适我东归西去便,许其驻锡谒峦翘。翻经揭律寻常谨,可悟钟声披七条。
乾隆皇帝于诗间作有注释,“德寿禅林成世祖”后注释为“德寿寺建于顺治十五年,详见丙子重修寺碑记”。“何期一百经年久”后注释为“五辈达赖喇嘛以顺治九年十二月来京,时我世祖驻跸南苑,即于此迎谒,赐宴。至今百二十余年,班禅额尔德尼祝釐来觐,又复于此谒见。后先辉映,实为国家盛事”。“适我东归西去便”后注释为“今岁以余七旬初度,敬谒东陵,礼毕取道南苑,恭诣西陵,适为经行顺路”。“可悟钟声披七条”后注释为“喇嘛教以讲经持律为事,虽有悟无我无生者,不似禅僧之竖拂棒喝,单提向上,流而为口头禅者”。
初十日,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同往西陵祭陵,然后回到西黄寺。十三日,班禅大师在皇六子永瑢、三世章嘉国师、三世敏珠尔呼图克图阿旺赤列嘉措等人陪同下拜谒了皇帝寝宫养心殿等建筑,向皇帝诸宝座敬献哈达,诵吉祥词,祝大皇帝莲足永驻。十四日与永瑢等到雍和宫、永安寺礼佛。十五日到旃檀寺(弘仁寺)礼佛,并在旃檀寺上奏皇帝谢恩。
为了让六世班禅避暑,乾隆皇帝特命在静宜园(今香山公园)建造宗镜大昭之庙,供六世班禅夏季驻锡。十九日,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一起出席了落成开光典礼。乾隆皇帝特赋《昭庙六韵》诗以记其事。诗文为:
昭庙缘何建,神僧来自遐。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是日当庆落,便途礼脱阇。黄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六度期群度,三车演妙车。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
乾隆皇帝亦于此诗间作注,“因教仿西卫”后注释为“既建须弥福寿之庙于热河,复建昭庙于香山静宜园,以班禅远来祝釐之诚可嘉,且以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是日自谒陵回跸至香山落成,班禅适居此庆赞,又,昭庙肖卫地古式为之。卫者,番语谓中,俗谓之前藏。班禅所居后藏乃实名藏,藏者善也”。“便途礼脱阇”后注释为“见楞严经注,唐语谓法幢也”。“碧嶂散天花”后注释为“是日本晴,甫至经坛乃微雨,皆以为散天花之喜云”。
当晚,大臣巴群奉旨向班禅大师呈上驻藏大臣等关于摄政六世第穆呼图克图(1724—1777)灵童选任问题的文件,班禅提出意见:“关于第穆呼图克图灵童选任之事应奉旨行事,祈祷三宝,深思远虑。灵童生于三多乃察多岗,名旺嘉多杰。若以伞盖、金光、妙吉祥相等供祭阎摩罗法王、度母,托付事业甚善,详情上奏皇帝,慎随金书,特寄此书。”此书后上奏皇帝批示。
二十日,各位喇嘛僧徒在昭庙举行盛大护法酬补法会。
二十三日,班禅大师莅临嵩祝寺,为章嘉呼图克图师徒摩顶传法。二十四日来到皇宫,诵经祝福。当日住于太西殿,举行六十食子投掷法会,供祭阎摩罗法王。二十五日在中和殿迎驾,敬献佛像等礼品。又根据皇帝的旨意向皇宫诸佛塔献供哈达、祭品,向皇帝宝座献哈达,诵经祝福,愿皇帝寿幢永远飘扬。
二十六日,乾隆皇帝驾临西黄寺,六世班禅出寺迎驾,乾隆赏赐六世班禅很多物品,并在西黄寺内与六世班禅一起用膳。
二十八日,堪布桑吉俄色率雍和宫僧人到西黄寺向六世班禅大师献礼。西黄寺内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有关洗浴、上座供长寿祈祷诵经法会,六世班禅大师为1000多名僧人摩顶祝福,并讲授了《上师供仪轨》《兜率上师瑜伽论》《三时怙主陀罗尼经》《无量寿佛修念随许法》,还向法会赏赐了法器等。
十月初一日,乾隆皇帝派皇六子永瑢以及内务大臣等到西黄寺向六世班禅赠送译成满文的佛经14包。班禅大师在西黄寺内为蒙古喀尔喀部等地24名僧人授近圆戒。
初三日,乾隆皇帝在历朝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保和殿为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赐宴。乾隆皇帝敕谕:“今班禅额尔德尼莅临此地,使佛法兴旺,政治昌盛,众生安居乐业。若受佛加持,教法兴隆使黄帽僧与一切信徒诵经,会有祥兆。”六世班禅奉旨在西黄寺内撰写了《薄伽梵佛母白伞盖佛母修念法成就甘露宝瓶》,呈献给乾隆皇帝审阅。
初八日,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率内宫喇嘛、京城各寺僧人千余人在皇宫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法会,乾隆皇帝也参加了法会,与众僧一起诵经,祈祷国泰民安。
二十二日,在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和三世敏珠尔呼图克图的主持下,于雍和宫举行了由内宫喇嘛、京城各寺僧人两千余人参加的祈愿大法会,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均莅临法会。六世班禅在法会上诵经,祈愿佛法昌盛,大皇帝莲足永驻。
二十三日,为准备给六世班禅庆贺生日,乾隆皇帝特派巴群大臣前来西黄寺,将亲笔题写的“寿相禅宗”和“宝地祥轮”赏赐班禅分作后藏和热河扎什伦布寺匾额之用。二十四日,班禅大师在西黄寺内感觉身体不适。
二十八日,乾隆皇帝将六世班禅请到雍和宫为其讲经说法。六世班禅向乾隆皇帝讲解了《迅捷智慧六臂依怙随许法》,并敬献了依怙护法天女三尊像、印度火枪、宝剑等物。“向大皇帝奉献武器,这无疑是预示后来野蛮的廓尔喀人侵掠扎什伦布寺,转大力法轮的文殊大皇帝派兵消灭那些强盗之事。不仅如此,这还预示将来班禅大师在香巴拉贵种王族中转生时,章嘉国师和文殊大皇帝也将以各种形相一同聚会,以四臂摧毁所有愚顽魔军,使佛教又如太阳普照。”
六世班禅从雍和宫回到西黄寺后,病情加重,知患天花。二十九日,乾隆皇帝驾临西黄寺亲自探视六世班禅,遣御医诊视,命章嘉国师守护,并命皇六子永瑢加倍注意班禅病情和饮食情况。西黄寺密宗学院举行白伞盖大朵玛与六十食子投抛法会,祈求大师病情早日减轻。
十一月初一日,六世班禅发高烧,乾隆皇帝亲到西黄寺赐送貂皮大氅、皮褥等物,作“祈寿长椿图”和《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赐予班禅,为其祈寿。诗文如下:
梵域娑罗,震旦交让。生同大椿,其寿无量。毗舍俘佛,七佛之三。树下得道,示镜示参。亦曰初祖,修道树下。直指心传,即六波若。圣僧西来,宣扬黄教。恰值寿辰,慧日普照。写此灵根,用延遐算。七叶纷敷,千龄曼衍。泥日法会,荼毗应身。非一非二,化被无垠。乾隆庚子仲冬月上瀚御笔写寿班禅圣僧并赞。
乾隆皇帝在诗中“示镜示参”后作注:“毗舍俘佛偈曰前镜若无心亦无。”
十一月初二日下午,六世班禅大师于西黄寺内圆寂。乾隆皇帝为之辍朝以示哀悼,遣皇六子永瑢等立即到西黄寺致祭,并令京城各寺为六世班禅诵经49天。初三日,乾隆皇帝亲率王公大臣到西黄寺致祭,向班禅法体敬献哈达、金碗、玉器等供品。
乾隆四十六年(1781)正月,乾隆皇帝敕谕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对其“仰体朕意,阐扬经典”予以赞扬,对六世班禅在京所受优厚礼遇和圆寂情况作了说明,要求他对扎什伦布寺僧众属民“加意约束,善为教养”。八世达赖喇嘛接到敕谕后立即向乾隆皇帝奏书谢恩。
二月十三日,六世班禅大师法体在西黄寺内“百日供养”期满,其灵柩由理藩院尚书博清额等护送启程回藏,乾隆皇帝“亲诣西黄寺拈香送之”,北京各大寺院堪布共同扶灵为班禅大师送行。一代名师,将他最后的音容笑貌连同他那爱国爱教的不朽精神永远地留在了西黄寺。
为表彰六世班禅大师爱国爱教的无量功德,乾隆下令于西黄寺西偏处建清净化城塔及清净化城塔院,塔内葬六世班禅大师衣冠经咒等物,以志胜因。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一月,塔及塔院建成。由于塔是为六世班禅而建,故俗称“班禅塔”或“六世班禅塔”。乾隆御书《清净化城塔记》碑和《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碑(碑内刻“祈寿长椿图”和《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目前完好地立于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院东、西碑亭内。清净化城塔和清净化城塔院是西黄寺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处历史遗址,尤其是清净化城塔名扬中外,成为西黄寺传世的标志和历史象征。
【选编自张云主编《西藏历史55讲》(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内容部分有删节】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