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即将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23-12-13 21:53:00 | 来源:​西藏文物 | 作者: | 责任编辑:

由澳门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联合举办的“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将于12月15日正式开展。展览精心挑选故宫、扎什伦布寺所藏珍贵文物137件,通过“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六世班禅的遗珍”三部分内容,集中体现西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追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辉历程。

在清代,历世班禅与中央政府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关系,贡赐往来十分频繁,现存故宫博物院和扎什伦布寺的文物,就是关于这段历史最重要的见证。清朝制作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品,如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中,既有清宫造办处的精良制作,也有蒙藏地区进献而来的珍贵作品。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待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

五世班禅额尔德尼时期扎什伦布寺图 17-18世纪 扎什伦布寺藏

班禅像 17世纪 故宫博物院藏

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

自1447年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兴建扎什伦布寺以来,扎什伦布寺就成为了后藏地区传播格鲁派教法的重要基地。四世班禅额尔德尼以后,扎什伦布寺的住持都只由历辈班禅担任,可见地位之重。1713年,清朝康熙帝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并加封以前历世班禅,正式确认其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自此历世班禅须报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由于历世班禅与清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贡使不断,大量的册印、档案、文物得以留存并见证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历史贡献和教法地位,而作为班禅驻锡地的扎什伦布寺,也与紫禁城有了深远渊源。

康熙帝赐五世班禅“敕封班臣额尔德尼之印”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扎什伦布寺藏

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

扎什伦布寺作为格鲁派四大寺之一,佛学修为精严,颇为西藏各派所推崇,是后藏的代表性寺庙,也是重要的佛学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扎什伦布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早期中原以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代艺术珍品。另外,其官属作坊扎什吉彩生产的扎什琍玛铜造像和大量仿尼泊尔风格及古代印度风格的作品,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技术精湛,曾对清乾隆时期的宫廷造像产生过较大影响。同时,扎什伦布寺也是后藏地区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活跃于15世纪的著名艺术家勉拉顿珠曾长期驻锡扎什伦布寺,参与唐卡和壁画的创作并著述授徒,使扎什伦布寺成为涉藏地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勉唐画派的大本营。

无量寿佛 清乾隆六十年(1795)扎什伦布寺藏

白伞盖佛母 19世纪 扎什伦布寺藏

六世班禅的遗珍

清朝康熙帝曾邀请五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朝觐,由于种种原因未果。直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七十万寿时,在各方努力下,六世班禅毅然东行,率近三千人的队伍不远万里来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圆寂于北京,衣冠埋葬于西黄寺。他此行意义非凡,为维护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六世班禅东行留下的大量文物仍完整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而宫廷赐品也深藏于扎什伦布寺中,鲜为人知。本部分将系统展示六世班禅向乾隆帝敬献的贺礼、乾隆帝赏赐给六世班禅的各种礼物以及西藏地方与乾隆时期宫廷之间艺术与技术的互动。

银六世班禅像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之后 故宫博物院藏

六世班禅像 清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以后(1780年12月或稍晚)


扎什伦布寺藏

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

展览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

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

协办:澳门基金会

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澳门日报

展览日期: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3月17日

开放时间:上午10至下午7时(下午6时30分后停止入场)逢周一休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

门票:免费入场

查询:(853) 8791 9814

所有图像版权属©故宫博物院及扎什伦布寺所有。

(来源:西藏文物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