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扎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让中华文化根深叶茂

发布时间:2023-12-08 18:56:00 | 来源:四川省语委办 | 作者: | 责任编辑:

四川民族学院是康巴地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近年来,学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阶段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项教育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设置语委办,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中心,形成了党委领导、语委统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制订《加强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实施意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意见》,畅通工作机制。

三是加大投入保障,年均投入语言文字专项工作经费50余万元;培养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员11名,建设规范化测试机位90个。

落实贯通培养,建强基础阵地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校领导带头亲授思政课,开办专题讲座。

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定国家通用语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编辑出版《现代汉语》《汉字书写》《普通话训练教程》等教材。

三是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近四年,学校累计36990人次参加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以上占78.1%。其中,藏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近两年普通话测试达二级乙等及上占88.45%。

四是制订《课堂教学巡听巡看办法》,成立巡查小分队,对师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实施动态监测。

五是有意识地吸纳少数民族学生参与采访、播音、编辑等语言文字工作;以融媒体、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为主要宣传阵地,展播“经典诵写讲演”等获奖作品。

六是创建品牌活动,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学校连续三年承办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开展首届四川省大学生“四史”讲述大赛;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连续组织十四届“康巴女儿节”,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近三年,学校师生在省级赛事中获各类奖项29个;学生陈叶林在国家民委举办的首届“道中华杯”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加强科学研究,夯实推普根基

学校成立了30余个有关语言文字、文化传承的研究中心(所)和社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7项。“展演训测宣研六位一体服务甘孜州乡村振兴实践研究”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2022年“经典润乡土”重点项目,“地方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体系的建构实践”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育人项目,志玛泽仁博士承担的语言文献类项目“敦煌吐蕃医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用好平台载体,扩大推普成效

一是建好培训测试平台。学校面向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社会人员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年均参测1000人次;针对甘孜州281所幼儿园的805名辅导员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测试,获得二级甲等、二级乙等的人数均有所增加。工作成果“夯实学前学习普通话基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入选国家语委“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二是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示范培训班,推进本土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助力解决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双语人才不足,特别是会普通话的人才不足等瓶颈问题。

三是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近三年先后组织100余支团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帮助指导2400余名本地中小学师生集体研读中华优秀经典作品,开展中华经典书法、绘画作品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汇演,促进中华经典文化在民族地区浸润传播。其中,“格桑花开,‘语’你同行”推普实践团被评为国家级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和省级“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品牌。

下一步,四川民族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务实开拓、行稳致远、勇毅前行,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扎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四川省语委办、四川民族学院)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