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上午,为期2天的“第八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拉开帷幕。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协办,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助与支持。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俄罗斯、瑞士、韩国、印度等国家以及国内各地区(含港台)共计94位学者出席了此次学术讨论会,其中60位学者发表学术报告,展示了近年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与会学者合影
会场掠影
在浙江大学汉藏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谢继胜教授主持的开幕仪式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作为会议主办方的代表分别致辞,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单位目前的研究领域与侧重点,回顾了自2022年以来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发展状况与交流互动的实效,并衷心期待本次报告会即将呈现的对西藏考古与艺术领域的新材料、新方法与新观点,及其对推进未来西藏考古与艺术的新进展。
方志伟书记
霍巍所长
任万平副院长
第一场报告目录
新发现的与却英多杰(1604-1674)或工坊有关的雕塑(乌尔里希·冯·施罗德)
明永乐五年南京灵谷寺“普度大斋”与藏传胜海观音除障仪轨(沈卫荣)
达隆绘画:研究成果(简•凯西)
“藏式带柄铜镜”装饰纹样研究(李永宪)
西藏康马县姜若谷地咀查东(rDzus brag gdong)岩画的初步考察(夏格旺堆)
青藏高原出土黄金面具和面饰的系统与渊源(李帅)
吐蕃通知下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初探(韩建华)
吐蕃时期丝绸之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张延清)
西藏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出土头骨的测量性状研究(拥措)
西藏阿里早期金属时代至吐蕃初期的跨区域文化互动(何伟)
新发现的与却英多杰(1604-1674)或工坊有关的雕塑
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西藏艺术史独立学者)
(Ulrich von Schroeder:“New Discoveries of Sculptures Associated with Chos dbyings rdo rje (1604–1674) or Workshops”)
黑帽派第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1604-1674)被视为西藏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以其雕塑和丝质绢画而闻名于世。却英多吉对源自尼泊尔和克什米尔的古老造像异常喜爱,他本人或与之相关的工坊已经开始模仿铸造早期尼泊尔风格的铜雕像,并且铸造了融入克什米尔和斯瓦特早期风格特征的雕像。发言人在会上着重介绍了可能是却英多吉本人或相关工坊铸造的造像,当中存在模仿早期尼泊尔风格、早期克什米尔和斯瓦特风格,并呈现出黄铜、银质、象牙、檀香木、海螺壳、香泥等不同材质。所呈现的五十四件雕塑作品中,二十六件为首次发表。
明永乐五年南京灵谷寺“普度大斋”与藏传胜海观音除障仪轨
沈卫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明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邀请五世哈立马上师于南京灵谷寺设立盛况空前的“普度大斋”,为其父母举办超荐大法会。但为何一场超度先祖的“普度大斋”要从遥远的乌思藏专门请来一位藏传佛教的上师主持?发言人据此疑问重新发掘和解读了相关的藏文文献资料,发现这场轰轰烈烈的“普度大斋”其实是施行了一场哈利麻派所传的一种特有的“胜海观音除障仪轨”,其目的不只是超度明太祖夫妇,而是为了所有在明初战乱中丧生的有情超度荐福。进而指出这场“普度大斋”或许不仅仅是一场政治秀,而是具有明确宗教目的的宗教行为。结合其他种种文献资料来做综合的考察,也许可以认为明成祖朱棣具有非常明确的藏传佛教信仰。
达隆绘画:研究成果
简·凯西(西藏艺术史学者)
(Jane Casey:“Taklung Painting--Research Findings”)
本报告是对新近出版的《达隆绘画:一种年代学研究》(Taklung Painting: A Study in Chronology)一书研究成果的详细介绍。该书以1100页文字和800多张高清图片全面展示了达隆绘画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言人根据上师世系、题记、叙事场景和风格等多方面内容作为断代的主要手段,综合运用于所收集到的达隆绘画的研究之中,通过仔细解析这些绘画背后所留存的题记以及图像本身的风格特征,可以更好地定义达隆寺和类乌齐寺的相关历史。
“藏式带柄铜镜”装饰纹样研究
李永宪(四川大学/西藏大学教授)
从1990年拉萨曲贡墓地出土一件带柄铜镜至今,西藏已发现十余件早期带柄铜镜,其时代早起战国时期,晚至吐蕃前的公元二、三世纪。从公布的材料看,西藏早期带柄铜镜至少有两个传统,一是镜背无纹饰的短柄镜,二是镜背有装饰纹样的长柄镜,后者也被称为“藏式带柄铜镜”。“藏式带柄铜镜”皆发现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综合分析表明:“藏式带柄铜镜”在形制上受“北方草原文化”影响,其冶铸工艺和镜、柄合体技术与高原东部的“西南夷青铜技术系统”关系密切,是西藏“早期金属时代”特征明确、具有高原本土文化意义的代表性遗物。
西藏康马县姜若谷地咀查东(rDzus brag gdong)岩画的初步考察
夏格旺堆(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姜若(rGyang ro)山谷是年楚河流域南部重要的地理区域,也是年楚河流域人文历史底蕴丰厚的重要区域。姜若谷地新发现的咀查东(rDzus brag gdong)岩画中,不仅发现有反映放牧、狩猎等内容的岩画,而且还有反映旅行、骑射、动物、佛塔、雍仲符号、文字、宗教仪式等方面的题材。岩画制作方法以点凿、磨划为主。这个岩画地点紧挨于著名的佛教寺院艾旺寺,且处于河谷农业区分布范围。无论作为古代西藏中南部通向南亚交通要道上的一处遗存,或者今日作为国道边缘上一处重要的岩画遗存,它的发现为重新理解高原地域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青藏高原出土黄金面具和面饰的系统与渊源
李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青藏高原近年出土的金银器中有不少与丧葬相关的金银面具和金银面饰,其中金银面具为整体造型的人脸面具,主要发现于西藏西部及邻近地区,时代从公元前后一直延续到吐蕃时期。从样式、分布区域、使用方式和年代来看,“整体型”金面具和“组合型”金面饰所代表的覆面应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有各自独立的发展脉络。这两种金面具传统根植于广阔的欧亚文明,反映了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一地区复杂文化渊源的重要线索,亦再次表明青藏高原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交汇点之一。
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初探
韩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柴达木盆地东南沿,是吐蕃最早征服和控制的吐谷浑故地,这个地区考古发现的墓葬保存了丰富的信息,成为研究吐蕃统治下吐谷浑王族墓葬的一个切入点。报告选取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乌兰泉沟一号墓、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哈日赛五号墓,肃南大长岭墓等,尝试从墓葬形制及结构入手,通过归纳墓道、墓室、木棺、壁画及其附属设施的位置、结构、装饰等,对吐蕃时期吐谷浑王族墓葬的典型特征进行归纳,为该时期吐谷浑王族墓葬的辨别提出一套标准。
吐蕃时期丝绸之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张延清(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
为了彰显吐蕃弘佛的决心,吐蕃进入敦煌之初,开窟造像,将佛教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涅槃思想作为洞窟主题,开凿了绘塑结合、冠绝一时的大型洞窟158窟。158窟的举哀图和维摩诘经变中的问疾图中,吐蕃赞普、中原帝王及丝路各部族共处一堂,这是丝路沿线各个部族和谐共处的历史画卷;金光明经变中的救鱼图就是对藏汉民族相互协作,共同劳动的现实反映。榆林25窟中的婚嫁图,真实地反映了汉藏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我们看到,无论从佛经翻译还是洞窟壁画,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融合的进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不断凝聚的史诗画卷,更是古代中世纪丝路沿线各个部族团结奋进的历史缩影。
西藏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出土头骨的测量性状研究
拥措(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博助理馆员)
陈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
何伟(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7年冬至今,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连续七个年度发掘了桑达隆果墓地。截止2020年度共发掘了48座墓葬,出土了69例人骨,用人骨作为碳十四测年样本,该墓地的绝对年代从BP2260±30年延续到BP1340±30年。发言就出土的6例(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保存相对较好的头骨进行了测量形状的研究,其中2020ZSEM33:R1头骨保存最完整,多项测量指标可以完成。桑达隆果墓地头骨测量性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索阿里地区先民可能的渊源、流向,也将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西藏阿里早期金属时代至吐蕃初期的跨区域文化互动
何伟(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
西藏阿里早期金属时代至吐蕃初期墓葬中出土的部分遗物揭示出不同人群在交流、交往时留下的痕迹。西藏阿里早期墓葬出土的箱式木棺、金面饰、具纽镜、带柄铜镜、木俑、玻璃珠、陶质和木质双耳四足碗、陶器等遗物在形制风格和制作技术上表现出了:早期金属时代至吐蕃初期的西藏阿里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疆帕米尔高原、新疆塔里木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西藏其他区域、四川西部、成都平原、甘肃西部等地相似的考古学文化因素,暗示了西藏阿里与周边广大区域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联系又反映了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圈层。
*本综述根据发言者提交的论文摘要与现场报告整理,未经发言者审阅,仅提供初步资讯,敬请期待会议论文的结集出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魏文、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贾维维、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吕庆宇和王新宇提供照片,谨致谢忱。
(来源: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