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路上】三木旦:东谷寺见闻

发布时间:2023-11-09 20:13: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三木旦 | 责任编辑:

2023年7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调研组前往四川省甘孜州进行调研。甘孜州甘孜县东谷寺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

图1:东谷寺全景图 洛绒南杰摄

7月10日中午,调研组一行由甘孜县出发,沿曲折山路向东北方向行驶。在甘孜县四通达乡达曲河与奶龙河的交汇处,我们到达了这座格鲁派名寺古刹。寺院门口的“སྟོང་སྐོར”二字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远在河湟谷地的同名寺院——东科尔寺。在历史上共出现了两座以“སྟོང་སྐོར”为名的寺院,一座坐落在川西甘孜境内的东谷地区,即东谷寺,由第一世东科尔活佛达瓦坚赞创建。另一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即西宁东科尔寺,由第四世东科尔呼图克图多居嘉措创建。“东谷”或“东科尔”,属藏语中同一词汇的不同方音,前者是“半进化”的康方言,后者则是“存古”的安多方言。在调研期间,东谷寺寺管会洛绒南杰主任提到“这两所寺虽相隔千里,但在历史上均隶属于东科尔呼图克图,东科尔呼图克图活佛系统是蒙藏关系中重要的一支活佛转世系统。”

图2:东谷寺全景 洛绒南杰摄 

从前,东谷一带是一片水草丰茂,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的无人烟之地。因此也赋予了“东谷”一词“千兽聚集地”、“无人烟之地”的含义。

1237年,来自青海的霍尔人来到这片美丽的地方定居,后来逐步发展到千寨,因此“东谷”一词又产生了另一种解释,即“千寨之地”。

1476年,第一世东科尔活佛达瓦坚赞(1476—1556)诞生于东谷地区。他自幼出家,先前往木雅热冈等毗邻地区深造,后前往卫藏地区,在色拉寺杰扎仓朱倭康村、色拉寺居麦扎仓隆务康村学习,拜谒隆务·噶尔德曲杰,从《摄类学》入门,逐步学习《般若》《中观》《释量论》《戒律本论》《俱舍论》等。

1497年,第一世东科尔活佛返回故乡。他将之前苯教寺院苯康刚哇的旧址募化过来,在彼处修建了东谷寺桑钦多杰林(东谷寺大密金刚洲),修葺分支经堂,新铸五尺高的弥勒像、各种佛像、佛塔,应请《甘珠尔》等佛经,建立显密经论的讲闻制度。

1579年,第二世东科尔呼图克图永丹嘉措(1557—1587)前往青海地区,拜见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1543—1588),成为其弟子。自此,历辈东科尔活佛担负起了在蒙古地区弘法的重任,对蒙藏佛教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东谷寺也开始成为蒙藏佛教文化交流之重镇。

1606年,第三世东科尔活佛甲哇嘉措(1558—1639)前往蒙古土默特火落赤部落,受其供养。成年后在大漠南北传法,教授了卫拉特高僧咱雅班智达(1599—1662)等著名弟子。

1639年,第三世东科尔活佛圆寂。此时,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史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转世现象,即“夺舍转世法”,藏语称“破瓦仲觉(འཕོ་བ་གྲོང་འཇུག)”。相传,随行僧众在将第三世东科尔活佛的法体送往东谷寺的途中,于苏曲河河畔遇到了一位19岁汉族青年的遗体正被送往墓地。此时,第三世东科尔活佛的灵魂“如飞鸟一般”进入了该青年的躯体中,遂使这位青年死而复生,并自称是“东科尔”,于是随行僧众便将其与三世东科尔活佛的法体一同送往东谷寺。运送途中,第一世却藏南杰班觉为第四世东科尔活佛(死而复生的汉族青年)剃度出家,授名嘉瓦嘉措,并教授了他许多灌顶教法。

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东科尔仁波切嘉瓦嘉措没经过投胎转世,灵魂像飞鸟一样迁入送往墓地的20来岁汉族青年的遗体中。这青年死而复活并自称是‘东科尔’,所以被称为东科尔破瓦仲觉巴(夺舍转世者)多居嘉措……”

19岁的汉族青年死而复生,自称是“东科尔”的说法得到了宗教上层人士和信教民众的认可。色多罗桑慈成嘉措在《塔尔寺志》中写道:“多居嘉措(19岁的汉族青年)十九岁起就具有前世甲哇嘉措教证二法的一切知识和成就,所以藏文字母读写等都无师自通……”

1646年,第四世东科尔活佛入藏朝拜,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1567—1662)尊前受比丘戒,取法名为多居嘉措。第四世东科尔活佛在哲蚌寺拜见了第五世达赖喇嘛,后来受到第司索南热丹和固始汗的器重,并向达赖喇嘛呈述愿在安多地区修建一寺。随后,又受五世达赖喇嘛指派,返回安多地区建寺弘法。

1647年,第四世东科尔活佛大规模扩建天堂寺(位于今甘肃省天祝县),成为该寺寺主。1648年,于今青海省湟源县城东门处建东科尔寺,全名为“东科尔具善法轮洲(སྟོང་སྐོར་དགའ་ལྡན་ཆོས་འཁོར་གླིང་།)”,即西宁东科尔寺。

图3:东谷寺文物室与藏经阁 三木旦摄

1649年,第四世东科尔活佛被召至北京,授予“诺门汗”名号。在东谷、华锐、毛尔盖等地建寺传法,影响甚大。1665年,再次来到北京,康熙皇帝赐予“曼殊室利禅师”印及封诰。自此,历辈东科尔活佛任职京师,正式成为驻京呼图克图。

1723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军队摧毁了西宁东科尔寺。

1736年,第五世东科尔活佛重修了西宁东科尔寺。自五世东科尔呼图克图索诺木嘉措(1684—1753)圆寂后,甘孜东谷寺与西宁东科尔寺各出现了一位东科尔呼图克图之呼毕勒罕,随后东科尔呼图克图转世系统便发展出了两支活佛转世系统。

清代的藏传佛教寺院不仅仅是弘扬佛教之基地,同时也是管理当地属民之机构。因此也有观点认为,甘孜东谷寺与西宁东科尔寺的分流不仅仅是出于宗教方面的原因,很可能也与当地世俗事务有关。

甘孜东谷寺及其属下番众均由甘孜东谷寺之呼图克图管理,随后便发展出了该地活佛转世系统,亦逐步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东谷土司。西宁东科尔呼图克图被补授为雍和宫堪布,从此之后,西宁东科尔一系便成为了驻京呼图克图,其后历辈转世中有多位大师担任过雍和宫堪布。

东谷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东北部四通达乡境内,属于格鲁派寺庙。该寺目前有182名僧尼,占地面积为69.16亩,有大殿、学经殿、修行殿、福德珍宝宫殿、藏经阁等6座佛殿,以及153间僧房。东谷寺距今有520余年的悠久历史,与毗邻地区的其他寺院相比,如今该寺院最大的亮点就是寺内珍藏的众多珍贵文物。东谷寺的珍贵文物大致分类如下:

一是来自中原的重要文物。东谷寺存有大量来自中原及祖国其他地方的珍贵文物,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一幅明太祖朱元璋卷轴画像(有人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人认为是明太祖朱元璋,又有人认为是清朝乾隆皇帝。说法不一,有待考究)。有两对大钹,其中一对大钹上镌有“明朝宣德制”,另一对镌有“明朝宣德五年制”等字样。还有一件蒙古阿拉坦汗赠与第二世东科尔活佛的镌有蒙文的鼎、白玉石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象牙朝板等许多珍贵文物。

二是来自西藏及当地的出土文物。寺内存有第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大师相赠的自发甘露佛(俗称发汗佛),即释迦牟尼塑像。还有一尊能识方位的护法神佛像,佛身高约十厘米,小巧玲珑,做工精致,神情威严,此尊护法神具有佛面始终朝西的特点。另有一尊金色伏藏佛像,为东谷寺镇寺之宝。寺内还藏有一只大鹏金翅鸟蛋化石,据说这鸟蛋化石时常会渗出一些油质液体。

图4:东谷寺所藏古籍 三木旦摄

三是各种陈年的精美唐卡。其中以三百多年前绘制的释迦牟尼佛传唐卡——《如意宝藤》尤为珍贵。这套《如意宝藤》唐卡是由东谷寺第六世活佛降巴更登嘉措(1714—1803)命画师郎卡杰于十八世纪绘制而成。唐卡用纯天然颜料及金粉、银粉绘制。画中人物形象生动,山川、花卉、鸟兽等线条流畅、色泽艳丽、栩栩如生。这套唐卡共有31幅(现存29幅),至今完好无损。据说东谷寺有些唐卡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仍保存完好,没有虫蛀破坏现象。

据统计,东谷寺共收藏有500多尊大小金佛,200多幅唐卡,700余套古典经书,其中不乏珍稀唐卡和用金粉、银粉书写的古籍。这些文物珍贵而丰富,成为了东谷寺独有的历史记忆。

图5:东谷寺文物保护者名录之一 三木旦摄 

东谷寺的历史与历代东科尔活佛的命运紧密相联,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历代东科尔活佛从青藏高原西南边陲的东谷寺出发,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红山脚下到紫禁城中,从茶马古道到河湟谷地,从祁连山脉到漠南漠北,他们凭借自身的威望与影响力,在各民族交往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诸多历史佳话,使东谷寺呈现出频繁互动、交融共生的历史格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

东谷寺的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这些文物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者,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以便让更多的人领略东谷寺的风采。

图6:调研组与东谷寺寺管会人员的合影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