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海拔3800米怒江畔:书山有“路”

发布时间:2023-10-30 21:47:56 | 来源:中国西藏网 | 作者:吴建颖 王茜 | 责任编辑:曹川川

有一种光亮小小的,却能为人指引方向;

有一种力量微微的,却能让人变得坚强;

有一种歌唱轻轻的,却能使人打开心房;

有一种爱啊淡淡的,却能给人无限希望。

——《爱像一首歌》中歌曲“我心是海洋”

秋天的那曲天高气爽,索县西昌乡小学学生游走于青山麦田间,湛蓝色的长龙队仿佛能与天相接

秋日的那曲已美成一幅画。

一个周日的早晨,头戴黄帽的小学生们排成了长龙,在画中行走着,孩子们脚步轻盈,自由自在地说笑,偶尔有人离队去路旁的一棵树上“摸索”一下,后面的几个同学跟着效仿起来。

“希望孩子们能‘沉浸式’感受自然美、家乡美,祖国的大美。”那曲市索县西昌乡小学校长达瓦,将这次秋游活动的主题定为“爱在秋天 乐在自然”,“算是我们正式和夏天告别,和秋日相拥吧。”

西昌乡地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东南部,辖12个行政村,相比具体村名,这里的人们更习惯用“1村”到“12村”称呼各个村子。

图为西昌乡小学鸟瞰图

图为西昌乡小学大门口 摄影:吴建颖

“西昌”意为“金沙滩”,位于怒江上游的索曲流域,也是怒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汇水区域,平均海拔3800米。雪山、江水、森林;洁白、湛蓝、墨绿……这里的孩子从小在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成长。也许正因如此,他们对于学校的描述,总少不了校园周边山脉自然而灵动的曲线,山坡高处慢悠悠吃草的牦牛像在绿布上慢移的黑点……当然,还有几位男老师挥汗刚在校门口种下的几棵树,操场围墙上每次课间操和体育课都会多看几眼的个性图案……

摩托车的轰鸣声

周日下午,一阵阵摩托车的轰鸣声打破了校门口的寂静,送孩子回校的家长们肩背手提着大包小包,这是接下来一周备用的换洗衣物。

图片每到周五下午,家长们都会开着汽车、摩托车来接孩子回家,周日下午再将孩子送到学校。目前学校门前的路面正在进一步修缮,以便于车辆来往 摄影:吴建颖

这样的“大场面”我们上周曾见过,家长们周五下午来接孩子回家,也是一样的大包小包。家住近处的学生都是走读,每天自己步行或由家长接送;距离较远的学生选择住校,因此每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校门口都会热闹上一阵子。

得知周日下午学生们返校时间时,我们刚刚结束上一场采访,被一场暴雨淋了个透心凉。从村里到西昌乡小学开车需要40分钟,司机看一眼时间,说应该能赶上。我们的车沿着盘山路行驶,大雨刚过,湿滑的路面增加了危险系数,路上有骑摩托车送孩子回校的家长驶过,在一个接一个的急转弯刹车时,摩托车发出刺耳而揪心的“吱吱”声,断断续续地响着直下山去。

图为西昌乡小学学生步入校园后跟老师打招呼 摄影:吴建颖

“我叫白玛才旺,上四年级,家在10村。爸爸骑摩托车送我到学校要用30分钟。这是我周末带回去洗的被套。”

“孩子这两天有点感冒,这是医生开的药,我请老师提醒他按时吃药。”

“我的孩子叫达娃顿珠,刚上一年级,孩子送到学校我们非常放心,小孩也开心。”

“我叫旦增罗西,家里三个孩子在这住校,学习都不错,非常放心。”

“刚刚那位学生是我们班的班长,家长说孩子生病了,腿肿得有点厉害,给孩子请了两天病假。”

细雨濛濛的周日下午,家长们拎着行李送孩子们返校,一般都会将其送进宿舍楼 摄影:王茜

人群中,我们“见缝插针”地采访着师生和家长。不一会儿,刚放晴的天空又飘起濛濛细雨,孩子们快步向宿舍跑去,家长们也陆续离开。

在又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中,孩子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周。

嗨!课堂

一天的校园生活,在琅琅的晨读声中开始了。

宿舍楼前,几个女生围成小圈背诵课文《小马过河》,相隔不远的几人正在拼读英语单词,教学楼前的孩子们在读藏语文课文,有的教室里还在进行藏语文拼读的小测试……

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早读,琅琅书声回荡在青山绿水围绕的校园 摄影:王茜

西昌乡小学建于1980年,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多人,其中寄宿生186名,走读生386名,教师33人。

卓玛拉姆目前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的藏文老师兼五年级二班班主任。上节课讲的是六长寿图中的黑颈鹤。“教藏语文的同时,也会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刚才讲了黑颈鹤的特点,同时讲到黑颈鹤在六长寿中体现的是一种平安吉祥的意义。我经常鼓励大家先把母语学好,有了好的基础,可以再学其他很多知识。我带这个班的藏文课已经有4年了,从他们二年级带到现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藏语文底子已经比较好了,所以大家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特别高,回答问题非常踊跃。拿刚刚上课的五年级二班来说,全班41名学生中,藏语文在较好水平的能占大多数,有几名同学在藏文拼读方面还有些困难。”

卓玛拉姆每次批阅学生作业后都会认真写上评语,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 摄影:王茜

教室的墙壁上展示着学生们的书写作品 摄影:王茜

据卓玛拉姆介绍,桑培罗布是这两个班里进步较明显的学生之一。之前在三四年级时,他的藏文读得还不是很通顺,但该生课后非常努力,因此进步很快,现在阅读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了。同样在努力中的还有米玛珠杰,他虽性格偏内向,和大家交流不多,却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爱学习的孩子,“尤其语文学得特别好,现在一直在藏语方面下功夫。”

“Good!Good!Very good!”英语课上,米玛珠杰刚刚答对了老师的提问,同学们纷纷转向他,齐声用英语点赞。本就内向的米玛珠杰羞涩地一笑,两个酒窝更明显了。

图为同学们在课堂上争相举手回答老师提问 摄影:吴建颖

除了注重课堂氛围中的互动交流,例如通过活动和游戏、分组比赛等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课堂,英语老师其美次仁还会在作业批改中注重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我发现大家对英语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希望能一直保持。如果在食堂遇到同学们,我也会用英语和他们打招呼,同时鼓励他们用课堂中学到的打招呼方式互相问候。我对孩子们的期望很简单——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最重要的是,即使学习没有那么卓越、突出,一定要做一个品行很好的人。”

奔跑吧,少年!

下课铃刚响,已经有学生陆续跑到操场上热身了,下节课是体育。

足球运动已成为最受学校师生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 摄影:王茜

男生们正在踢足球,一方的小守门员成功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队员们向对方球门发起一波攻势时,只见他“忙里偷闲”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苹果咬了几口,又迅速放回去。一转头,发现我们正盯着他看呢,立刻难为情地用胳膊挡住脸。

体育课正式开始。曲扎老师照例先让大家跑三圈、做操,然后开始讲解一些体育知识,之后组织男同学进行篮球和足球比赛;女同学则是跳绳、转呼啦圈、做仰卧起坐等。“学校成立了足球班,每天下午都会在操场上上课,组织大家练习一些踢球的基本功,然后踢比赛。”

下课铃响起,同学们陆续往教学楼方向走去。我们看到,几个学生前后拥着曲扎老师边说笑边走,有的学生还会不自主地挽一下老师的胳膊,或轻拍一下后背,俨然一群快乐足球男孩!“希望热爱运动的孩子们一直坚持下去,之后不管在哪里,都能继续保持运动,当成自己一生的兴趣。”

图为学校操场上,由校美术老师创作的壁画 摄影:吴建颖

刚才的体育课上,我与同事还聊起学校操场上的壁画。巧的是,中午在食堂,邻座的一位老师主动问我们是否吃得习惯,聊天中得知他就是校园壁画的创作者——美术老师扎巴久美。“刚开始,我无意中在网上刷到了一个类似的视频。当时想,刚好我们学校的围墙也是空着的,我就想要不要在我们这也画点什么。我把这个想法和校长说了,校长说非常好,然后我们一起画了差不多一周左右。想的首先要易懂,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什么是‘德’‘礼’,后来又画了一些山水画,让校园看起来更美丽一些。”我们说到,两位学生的作品分别获得“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绘画比赛市级三等奖、县级一等奖。扎巴久美说:“学生得奖了我感到特别自豪,就像我自己得奖了一样,甚至比自己得奖还高兴,走路气势都变了!”他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

图为全校师生每天下午的集体锅庄活动 摄影:王茜

图为在学校文化宫,音乐老师旦增桑布带孩子们上扎木念弹唱课,童声和琴声清澈而悠远摄影:吴建颖

快乐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对四年级一班的次仁培杰来说,每天下午集体锅庄后的扎木念课,是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和同学们一样,次仁培杰在课堂上认真、投入甚至陶醉其中的样子可爱至极。次仁培杰弹奏扎木念的视频曾在学校展示,当时他还是一边背着乐谱一边弹奏,而四个月来每天坚持练琴使他的水平“突飞猛进”。“在‘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我们获得了县级比赛舞台类节目第一名。从开课到现在已经有5个多月了,20名同学从最基础的识谱开始,一步步地练习。这是对大家兴趣和坚持的一个认可。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乐器。小的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扎木念,我从高中开始学习,大学期间作为专业来学习。自己没能做到的事,同学们做到了,我挺开心的,觉得我的这个兴趣值了。”音乐老师兼扎木念兴趣班指导老师旦增桑布,像大哥哥一样与同学们每天乐在其中。

图为学校部分藏文老师开教学研讨会

“与孩子们在一起,我不再急匆匆地追赶岁月,而是轻轻地书写岁月。”今年教师节,一位老师写下这样的话。达瓦校长也跟我们说:“只有站在讲台上,心里才觉得踏实。见证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是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非常有幸福感、成就感。孩子们的每一次成长,我都想炫耀。”他正带领着一支年轻向上、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教师团队,点滴践行着蕴爱于行,真心真意教书;立德树人,真情真爱育人。

与西藏很多寄宿制学校一样,西昌乡小学不仅三餐丰富还具有藏族特色。图为学生在领取早餐的鸡蛋和糌粑 摄影:吴建颖

图为学生宿舍里挂成一排的小毛巾,这是生活老师给孩子们挑选的 摄影:吴建颖

如果说,老师们将三尺讲台当做人生舞台,校园则是孩子们最初梦想起航之地。春的萌发、夏的热烈、秋的沉稳、冬的蕴蓄,四季轮替中,在每日坚持晨跑的操场上,在新学期第一场升旗仪式上,在校园卫生大扫除的人群中,在整洁温馨的学生宿舍里,在假期优秀作业颁奖仪式上,在儿童节文艺汇演舞台上,在美术社作品拍卖会上,在藏文书法日的作品展上……学校将孩子们校园生活的仪式感拉满,更提供了一个个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平台。

高山峻岭、悬崖峭壁非但没有阻断孩子们的求学之路,面貌焕然一新的学校像一位雄姿英发的青年,承载着无数梦想,迈着矫健的步伐奋力奔跑在通向未来的“路”上,竭尽全力“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生命的精彩”。

这条“路”上,有孩子们与家庭的梦想和希望;

这条“路”上,有“用我的翅膀带你飞翔”的托举与守望;

这条“路”上,有师生共同编织的、双向奔赴的童年与青春。

(来源:中国西藏网,记者:吴建颖、王茜)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