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西藏发展论坛》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23-09-26 19:35:00 | 来源:​西藏发展论坛 | 作者: | 责任编辑:

目录

摘要

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究

万秀丽 王苏鑫

摘要: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在人民观、规律观、生态观、天下观等方面的契合构成其结合的逻辑依据。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和自信自立,把握和引领时代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准确掌握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生态理念;坚持胸怀天下,推进理论成果走向世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藏传佛教中国化”:概念创新、视角转换与意义扩展

陆军

摘要:藏传佛教中国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丰富理论意涵和鲜明政策指向的重要概念和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具有历史传承性、理论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文章主要围绕“藏传佛教中国化”概念、“藏传佛教中国化与本土化”关系、“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命题展开讨论。“中国化”是对之前“本土化”概念背后蕴含的地方民族性宗教文化立场和传统“印—藏”叙事的站位提升、视角转换、容量扩充和意义扩展。“中国化”是贯穿整个西藏佛教史的逻辑主线,中国思想元素和中华文化因子在佛教于西藏传播发展演变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化”概念应该融贯统摄整个西藏佛教史的理解、把握和叙事。

关键词:藏传佛教;中国化;本土化;概念创新;视角转换;意义扩展


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话语体系的演变、逻辑与意义

吴波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集成的最新表达,也是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话语体系的概念形式逐渐明晰、逻辑意蕴不断丰富,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彰显了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话语权、提供方法论指导、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化;中国共产党;话语权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王文令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这是党的二十大的新论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发展新征程上,需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视角、特点与实现优势三者的内涵。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共同富裕,应通过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强化实现共同富裕价值引领;贯彻党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实现共同富裕政治保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收入结构调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强法制建设,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效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关注共同繁荣和公平正义;优化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实现共同富裕有效支撑等多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02

党史党建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葛秋月

摘要:“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创新论断,是对“两个务必”的传承和升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执政智慧和历史经验。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观点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经验为重要根据。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与时俱进的,从理论内涵上看,“两个务必”是对革命历程的深刻总结,“三个务必”体现了党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保持清醒的作风要求、把握主动的行动纲领;从时代价值上看,“两个务必”为“三个务必”提供源头活水,“三个务必”保证实现历史主动、引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两个务必”;“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


党的历史征程中政策和策略之显著优势与治理效能

郑子奕 邹小华

摘要: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对政策和策略的认识与实践历经从发轫与初探、探索与顿挫、调适与优化再到赓续与创新的演进逻辑。党的历史征程中的卓著治理效能与政策和策略在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调查研究、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等多方面内具的显著优势密不可分。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为将党政策和策略显著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强大效能,必须构建政策和策略优势转化的主导推动机制、能力保障机制、集成提升机制与主体责任机制,不断开辟中国之治及为世界贡献政策和策略中国范式的新境界。

关键词:中国之治;政策和策略;显著优势;治理效能


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践行要求

韦乔宗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其独特的理论视野和睿智思考深刻揭示了自我革命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对党自身、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最大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促进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自我革命;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党的自我革命


毛泽东党内法规思想的探索与实践探究

李燕英 尹丽

摘要: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党内法规思想一直贯穿于党的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并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与思考。对此,有必要从理论维度、价值维度与实践维度进行全面系统地阐释,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供深厚的理论源泉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毛泽东;党内法规;实践探索;历史贡献


03

理论实践

新格局下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研究

——基于人口视角分析

庞洪伟 黄梓熙

摘要:人口变动是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乡村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也影响乡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乡村居民消费潜力是衡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扩大的重要动力。因此,研究人口变动对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对于探索乡村发展规律、制定乡村发展战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提高乡村居民福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2000年至2020年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乡村居民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使用HP滤波法测算拉萨市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并使用 VAR模型研究人口变迁对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0以及 2012年拉萨市乡村居民的实际消费低于消费潜力,而 2009、2011以及 2014年实际消费高于消费潜力;2.人口城镇率的增长对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提升有反方向的冲击作用,该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减弱。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引导理性消费观念;2.完善乡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3.鼓励返乡就业。

关键词:人口变迁;乡村居民消费潜力;拉萨市


西藏国有企业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张华

摘要:西藏国有企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还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西藏国有企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够深入,在实践中存在着来自文化认同的挑战、人才的培养的挑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民族和谐建设的挑战。因此,西藏国企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西藏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生力军和先锋队。

关键词:西藏国有企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


从“嵌入”到“融入”再到“共同体”:西藏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

才让东知

摘要:西藏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是各族群众聚居的重要场域。随着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一方面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而另一方面,虽然空间互嵌的格局已形成,但交往空间、心理空间的相对割裂成为阻碍社区“融入”的主要困境。互嵌式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互嵌式社区治理时,不能只关注其中的“治理”一词而脱离“互嵌式”一词的深层内涵。本研究强调“嵌入”只是加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而各民族相互融入和建设社区共同体才是其终极目标。因此,在互嵌式社区治理时,应注重“空间嵌入—社会融入—社区共同体”的生成路径。

关键词:嵌入;融入;共同体;社区治理


04

调研咨政

为党献策视域下做好西藏党校科研咨政工作的

调研与思考

西藏自治区党校(区行政学院)主题教育科研咨政调研组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 90周年庆祝大会暨 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校初心、职责的高度深刻揭示了科研的独特价值所在,科研的价值地位得到高度肯定和充分彰显,这为新时代党校科研和智库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校科研咨政工作为党委决策服务,这是党校科研咨政的基本职能和优势所在。西藏自治区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要充分认识科研资政在发挥党校职能作用中的重要意义,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找准当前西藏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咨政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探索健全“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有效机制,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关键词:为党献策;西藏党校;科研资政工作;协同发展


西藏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摘要:通用航空作为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具备“三小一低一灵活”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填补我区交通短板,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在稳边固藏、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本文立足西藏战略定位和发展实际,坚持“统筹规划、军民兼容、稳步推进、务求实效”总体思想,积极调研学习内地省区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实用优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适合西藏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西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程越 周娟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已形成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并迈入统一电网时代,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加快把西藏建设成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既可以把水电和新能源产业建设成为西藏的主要支柱产业,也将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西藏贡献。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文章建议:立即着手解决外送通道问题、大力拓展西藏清洁能源区内自用场景、进一步加大对西藏本地发电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清洁能源领域社会治理。

关键词: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西藏工作;水电;新能源;电力输送通道


高质量发展阶段西藏特色文旅深度融合面临的机遇、问题及对策

侯胜东 黄慧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西藏特色文旅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西藏文旅融合取得显著成效,表现为资源禀赋资源优势明显,政府市场积极功能不断显现,文旅融合底座基本形成,区域内通外联能力逐步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支撑水平持续提高。同时,西藏文旅深度融合面临着国内外旅游需求累积效应巨大、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及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市场新机遇。然而,西藏当前文旅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机制有待完善,高原特色文旅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优质要素供给和文旅发展综合效能有待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供需不平衡。对此,需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机制,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打造多层次现代化文旅融合产业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提升关键优质要素供给质量结构,推动平衡均等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西藏特色;文旅融合;现代化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