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动态】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部分海外与会学者赴青海省调研之三

发布时间:2023-08-29 18:36: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科研业务办公室 | 责任编辑:曹川川

8月17日至20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李德成协同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部分海外与会学者赴青海省进行为期四天的调研。

19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参观了同仁市隆务镇西山脚下的隆务寺。隆务寺寺管会主任华太陪同参观。隆务寺,藏语为“རོང་བོ་དཔལ་གྱི་དགོན་ཆེན་བདེ་ཆེན་ཆོས་འཁོར་གླིང་།”,意为“隆务大寺大乐法轮洲”,是一座元、明时期的藏传佛教寺庙,为典型的藏汉合壁式建筑,其飞檐斗拱与堡式红墙融为一体,琉璃瓦与镀金宝瓶交相辉映,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图为隆务寺大门。摄影:次旺边觉

奥地利科学院建筑博士休伯特·费格斯托弗对土木建筑非常感兴趣,多次询问当地传统土木建筑的传承历史,他说,寺院建筑既是保护传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建筑风格的灵感源泉。

随后,调研组一行参观了仁俊热贡艺术画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夏吾角陪同参观。仁俊热贡艺术画院是热贡诸多民间艺术画院中的代表,旨在传承发展热贡泥塑和唐卡艺术,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优秀的热贡艺术传承者。

图为夏吾角先生解答海外学者的提问。摄影:次旺边觉

下午,调研组一行参观了吾屯下寺。吾屯下寺,藏语为“སེང་གཤོང་དགའ་ལྡན་ཕུན་ཚོགས་གླིང་།”,意为“吾屯具善圆满洲”。吾屯下寺的主尊千手千眼观音是镏金泥塑,高达10多米,细节极其精致,由全寺泥塑高手合力塑成的,代表着当代吾屯下寺最高的泥塑水平,也是汉、藏、土等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图为海外与会学者沟通调研体会。摄影:次旺边觉

调研组随后参观了龙树画苑和热贡民族文化宫等热贡艺术学校,详细了解了民间画院的发展历程。据负责人介绍,通过5年的教学培养,热贡艺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

图为汉藏建筑技艺融合的飞檐斗拱。摄影:次旺边觉

晚上,调研组一行体验了热贡博物馆广场舞。通过亲眼目睹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各民族优秀技艺的传承创新、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美满生活等,海外学者进一步消除了对我涉藏领域的误解与偏见。

20日上午,调研组走访了同仁市隆务镇郭麻日村。郭麻日古城堡初建于公元7世纪,为夯土板筑,是一座镇守边关的军营城,距今有1400百余年的历史,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古堡呈长方形,东西长220米,宽180米,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有东、西、南三个城门,东门为正门,用红铜铸造,故称为“郭麻日”。

图为海外学者参观郭麻日村民居。摄影:次旺边觉

中午,调研组召开座谈会,海外学者们畅所欲言,诉传承、说变化、提建议、畅未来。英国学者罗杰介绍,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们都是通过本国媒体网络了解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情况,因此认知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别。通过这次调研,真切地体会了中国政府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看到了青海地方的快速发展,建议多开展类似调研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状况。

香港学者林锦江介绍,他曾到访过同仁,那时只有几条街道,基本看不到高楼大厦,而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同时,当地积极保护与发展唐卡文化,将本地唐卡文化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明智之举。

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海外藏学专家对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了解和认识,对进一步推动藏学研究事业繁荣进步、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藏学界交流合作等将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