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发布时间:2023-05-16 19:28:00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特征以及本质要求,为我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

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局面持续巩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迎来崭新机遇和美好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团结的西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充分说明西藏在我国国家治理和边疆安全中的战略地位,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各民族的大团结以及社会的稳定,是西藏顺利有效发展各项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西藏,首先是团结的西藏。建设团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一是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坚持反分裂斗争,筑牢维护稳定团结的铜墙铁壁。二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制度优势为建设团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保驾护航。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自觉增强“五个认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积极推动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营造各民族共建、共享、共学、共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促进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激发各族人民主人翁精神,为建设团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力量。

二、富裕的西藏: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不能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相比全国其他省区,西藏经济整体实力仍然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边境地区、偏远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发展任务依然很重。实现共同富裕,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就必须明确发展是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立足区情,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面对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要以变应变,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协调强化健康发展、以绿色保障永续发展、以开放推动繁荣发展、以共享促进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激发投资活力,拓展投资空间,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努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培育壮大区内市场,提升消费拉动经济的能力;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强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建设区域互动新格局,加大对边境县域政策倾斜力度,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用好各项扶持政策,深化同对口支援省市的合作协同,拓宽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文明的西藏: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物质富足,没有精神富有的现代化,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西藏,包含着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即社会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其他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文化土壤的涵养。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一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唱响时代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二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弘扬优良家风家教,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评比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承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创作导向,推出一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发展壮大西藏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精品品牌,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和谐的西藏: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会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造福人民的现代化,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因此,要准确把握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既要把“蛋糕”进一步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政策倾斜和帮扶力度,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健康西藏行动。二是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优化治理格局;坚持依法治藏,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五、美丽的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无论是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身来看,还是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全局的突出位置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应该是美丽的西藏,是可持续发展的西藏,是绿色发展的西藏。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一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三是将建设美丽西藏转化为各族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每个人都成为美丽西藏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因此,要调动各族人民群众参与美丽西藏建设的主动性,在生产生活中增强节约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新风尚。

(文章原载于《西藏日报》2023年3月10日第7版。作者刘玉、阿西绕,分别为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