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哇才仁

发布时间:2023-03-07 13:08:18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

      姓名:嘎·达哇才仁

      性别:男

      民族:藏族

      生日:1964年2月15日

      籍贯: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

      毕业学校: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

      毕业时间:2004年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精通藏、汉文及兼懂英语。

      职称:研究员。

      专业:藏传佛教文化,专长藏传佛教活佛转世。

      工作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

      学术经历

      1988年7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文化所从事西藏文化研究。2004年,调到宗教研究所从事,2023年至今,在藏医药研究所继续从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研究。相继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教育状况

      1972-1978年,就读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小学。1978-1980,就读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中学。1981-1983年,就读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1984-1988年,就读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并获得藏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0-1991年,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进修文化人类学研究生课程。1998-2000年,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英国伦敦戴卫盖木学院进修英语。2010年9-12月日本龙古大学佛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先后学术访问过美国、德国、瑞士、瑞典等国。

      学术活动

      参加2000年6月在荷兰莱顿大学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藏学会”、2001年7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北京国际藏学讨论会”、2003年6月在杭州召开的“国际汉藏因明学讨论会”、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北京国际藏学讨论会”、2009年7月召开“第三届世界人类学”、2009年在北京召开“两岸三地当代佛教论坛会”。

      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国情调查—拉萨卷”(合作,1998年完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西藏四十年变迁”(合作,1994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昌都历史与现状”(合作,1998年);香港浸会大学项目“当代西藏妇女地位变迁研究”(合作,2003年);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国情调查—拉萨跟踪调查”(合作,2005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活佛转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个人,2005年),中国藏学研究重点项目“藏传佛教史研究明代卷”(个人,2008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藏传佛教重大现实问题及历史传统》(2017年)。

      学术成果:

      一、个人专著

      (1)、《解读藏族宗教文化》(专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2)、《当代西藏的活佛:信徒认同和社会作用》(专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

      (3)、《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论文集》(主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4)、《哲蚌教法史》(译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年。

      (5)、《藏传佛教史研究明代卷》(专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9年。

      二、合作论著

      (4)、《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与人合著,北京:中国藏学研究出版社,2007年。

      (5)、《西藏四十年变迁》,与人合著,北京:中国藏学研究出版社,1996年。

      (6)、《昌都历史与现状》、与人合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

      (7)、《拉萨卷》,与人合著,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8)、《中国藏区现代化》,与人合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9)、《中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与人合编,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年。

      (10)、《藏传佛教世俗化研究论文集》(内部),与人合编,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2007年。

      三、藏文发表论文

      (1)、《论小说和故事特点的读后感》,载《西藏文艺》1990年第1期。

      (2)、《简述藏族小说的形成》,载《西藏文艺》,1991年第5期。

      (3)、《藏族人名文化》,原《中国藏学》1991年第3期。

      (4)、《论藏族古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载《西藏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5)、《介绍人类学》,载《攀登》1993年第1期

      (6)、《阿里和象雄地名考》,载《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

      (7)、《考印度著名译师米第甲纳》,载《西藏研究》,1994年第3期。

      (8)、《论藏族民间信仰文化》,载《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第1期。

      (9)、《论西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问题》,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10)、《色达牧区人类学调查报告----约若部落的社会和文化》,载《中国藏学》,1996年第1期。

      (11)、《噶玛噶举祖寺噶玛寺见闻》,载《中国藏学》,1998年第1期。

      (12)、《论尕藏寺极乐天葬文化》,载《中国藏学》,2014年第1期。

      (13)、《慈悲是藏传佛教的核心价值观》,载《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5辑,2018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四、汉文发表论文

      (1)、“尕藏寺与罗绒活佛”,载《中国西藏》,1993年。

      (2)、“色达牧区的‘聘礼’和‘嫁妆’,载《中国藏学》,1995年第1期。

      (3)、“简述西藏寺院的形成”,载《中国宗教》,1995年第1期。

      (4)、“色拉寺变迁”,载《中国西藏》,1995年第1期。

      (5)、“藏族人名文化”,载《西藏大学学报》,1995第2期。

      (6)、“当代藏族人的活佛观”,载《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论文集》,2007年。

      (7)、“当代藏传佛教活佛功能”,载《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论文集》,2000年。

      (8)、“论甘丹赤哇与活佛转世关系”,载《因明新论》,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9)、“对西藏寺院经济现状的几点思考“,载《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论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

      (10)、“甘孜瓦修色达游牧部落的宗教信仰论述”,载《藏学学刊》,2008年第4期。

      (11)、“藏区现代化过程中宗教世俗化的趋势”,载《中国藏学》,2007年第4期。

      (12)、“传统藏传因明高僧培养基地—哲蚌寺”,载《中国藏学》,2008年第1期。

      (13)、“藏传佛教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合作,载《西藏日报》,2007年。

      (14)、“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等级制度”,载《中国藏学》,2011年第1期。

      (15)、“关于《入菩萨行论》的几点新认识,载《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1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

      (16)、“论当代活佛在藏区社会中的新角色”,载《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宗教和谐》,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17)、“当代藏族大学生对藏传佛教的看法与态度调查研究”,载《文明、宗教与族群关系》,学苑出版社,2012年。

      (18)、“略论《卫藏、康和汉蒙等活佛名册本》,载《西藏档案》第1期,2013年,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19)、“藏区‘香格活佛’现象”,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20)、“新甘丹赤哇登位仪式”,载《中国藏学》,2013年第3期。

      (21)、“再论‘入菩萨行论’”,载《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2辑,2013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22)、“论活佛转世的形成和发展”,载于2014年《凝聚》第1期。

      (23)、“论西藏‘朱古朗松’”,载《中国藏学》,2014年第2期。

      (24)、“论西藏僧官贵族“,载《藏学学刊》,2014年第11辑,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25)、“‘入菩萨行论’藏汉文注疏本略述”,载《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3辑,2014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26)、“西藏地方政府的四大护法神”,载《西藏档案》第1期,2015年。

      (27)、“论呼图克图及驻京呼图克图活佛”,载于2015年《凝聚》第1期。

      (28)、“论藏传佛教传统寺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载《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4辑,2015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29)、“论《入菩萨行》中的和谐思想”,在《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5辑,2016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30)、《玉树嘎觉悟久钦董热神山》,载苏发祥主编的《青藏高原的地景与圣境研究》,2016年,学苑出版社。

      (31)、《再论甘丹赤巴建立的活佛转世系统》,载《中国藏学》第2期,2016年。

      (32)、《11至14世纪西藏寺院经学教育》,载《藏传因明研究》第34辑,2016年。

      (33)、《论西藏宝座和法座的权威认同》,载《西南民族大学》第6期,2017年。

      (34)、《慈悲是藏传佛教的基本价值观》,载《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5辑,2017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35)、《从皈依三宝谈藏传佛教诚信观》,载《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5辑,2018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36)、《玉树地名诠释---兼论玉树、吉热和丹玛》,载《安多研究》2018年第15辑

      五、译文

      (1)、“哲蚌寺的组织结构和法事活动”(藏译汉),《藏学译丛》,西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藏族造型艺术”(汉译藏),载《西藏艺术研究》、1991年第2期。

      (3)、“活佛在西藏”(英译汉),载《活佛转世研究论文集》(内部)2007年。

      (4)、“藏传佛教因明史”,(藏译汉),载《藏传因明研究》,2015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5)、《哲蚌教法史》,(藏译汉),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年。

      六、英文

      (1)、“TheroleofReincarnations(Tulkus)inPresentdayTibetansociety”TibetFoundationNewsletter,2006年。

      (2)、“ContemporaryTibetan’sViewofTulkus(sprul-sku”,ChinaTibetology,NO,1,2010。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